1,251
次編輯
變更
邱宗岳
,無編輯摘要
'''<big>邱宗岳</big>'''(1890~1975),1890年6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邱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好学,5岁进私塾,读《四书五经》 。1905年应秀才考试,名列县榜榜首,崭露头角。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染指亚洲大陆,举国上下力主维新图强。16岁时,他毅然抛弃旧学,到杭州府学堂求新学(该校后改名宗文中学、杭州第一中学),开始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受“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影响,他勤奋读书,191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刚刚成立的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1911年4月入学,7月即与胡适等人被首批选送去美国留学,成为清末最早出国学习理工科的留学生之一。曾任民主促进会天津市委员会委员,当选天津市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
== 人物年表 ==
<p style="text-indent:2em;">1890年6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 1896—1905年在本村家塾学习,并于1905年应秀才考试,名列县榜榜首。<p style="text-indent:2em;">1910年考取庚款留美预备班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p style="text-indent:2em;">1911年4月—7月在清华学堂学习。<p style="text-indent:2em;">1911年8月—1915年6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
1915年7月—1916年9月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p style="text-indent:2em;">1916年10月—1920年6月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获化学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p style="text-indent:2em;">1920年8月—1921年6月任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教授。<p style="text-indent:2em;">1921年8月—1928年6月任南开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和大学部主任。<p style="text-indent:2em;">1928年9月—1929年6月任厦门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p style="text-indent:2em;">1929年8月—1938年8月任南开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p style="text-indent:2em;">1938年9月—1946年6月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p style="text-indent:2em;">1946年9月—1975年6月任南开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其中1946年至1952年兼任理学院院长。<p style="text-indent:2em;">1975年7月8日病逝于上海。
== 主要经历 ==
1911年邱宗岳公费赴美留学,攻读自然科学,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校攻读,后获得克拉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在河南任教。1921年受聘于南开大学教授兼系主任。1928年至1929年在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后回南开复职。
邱宗岳在克拉克大学读书时,学习成绩优秀(专长物理化学),为当时的理论化学权威、著名化学家路易斯(G.N.Lewis)所器重。他曾在那时从事过热力学与相律学的研究,并在美国发表过论文。他通晓英文、德文、法文、后来又学习了俄文。
== 社会贡献 ==
南开大学化学系初创时期困难很大,没有实验室,不得不借用南开中学的实验室。因当时南开大学是私立学校,经费需靠向官绅募捐来维持,用邱宗岳的话来说:“当时所谓办教育,实际上可以说是惨淡经营”。学校的经费紧张得连最简单的玻璃器皿都很难购置,他总是把一个钱当作两个钱来用,购买软木塞都亲自去一个一个地挑选。他对化学系的工作事必躬亲,兢兢业业。后来他曾笑谈说:“我没有经济不清的问题,化学系是我的,我的也是化学系的。”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邱宗岳勇于开拓,他首先开设定性分析、高等无机化学及实验课,后来又相继开设热力学、定量分析、相论、理论化学、普通化学等课程。他教学认真,条理清楚,立论严谨。他把西方近代化学的最新成就带到课堂上,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有一次,美国罗氏基金团到南开大学参观,听他讲课,惊赞不已。他讲课的特点是语言简练,不求多,但求精,有重点。方法是重说理,循序渐进,听过他讲课的学生曾有这样的比喻,邱先生能把复杂的概念讲得象清水一样清晰透彻。他以严格认真而著称,这是他教学上的另一特点。尽管他讲授的一些课程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但每次讲授时,总像对待一门新开的课那样认真准备,学生的习题和小考试卷助教改过之后,他还要亲自再看一遍,大考试卷总是他自己亲自批改。他经常告诫青年教师:“要想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除了要看自己已经讲了多少、讲清楚了多少以外,更主要的是要看同学们吸收掌握了多少。”他曾说过:“我即使培养不出来高水平的研究生,也要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本科生。”南开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的中老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他培育起来的。
邱宗岳虽然是以化学为专业,但在建筑方面亦有特长。南开大学于1923年建成的“思源堂”就是由他亲手设计和督建的。这座三层高的大楼半层卧在地下,经济、实用、宏伟。70年来这座大楼虽然经过日本侵略军炮火的洗劫和唐山大地震的震撼,至今仍然屹立在南开校园之中,成为日本侵略军轰炸后仅存的一座建筑物。
== 创系兴国 ==
<p style="text-indent:2em;">20世纪初,人们观察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的程度,首先是看化工工业。而当时的中国社会尚处于贫困状态,民间工业规模有限,化工产业因其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更是少有人敢于涉足,这就使中国化工工业陷入了发展困境中。以制酸工业为例,二三十年代,中国制酸工业刚刚起步,全国只有上海一家硫酸厂,限于产量,只在南方地区销售,北方的硫酸市场则完全被日货垄断。这种状况令一直把治国、强国、富国视为教育目标的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无比心痛。为了振兴民族化工业,使中国化学工业发展不再依赖外国的技术,张伯苓顶着缺乏办学资金的压力,毅然决定在南开大学成立化学系,并聘请留美博士邱宗岳为系主任。1921年,南开大学化学系成立,它是继北京大学化学系之后,我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
化学系首届只招收了四名学生,邱宗岳和1923年来校任教的杨石先教授通力合作,不仅承担了全校的化学教学和实验课程,还负责带领助教,筹建实验室。可以说,邱宗岳和杨石先是南开化学学科的奠基人,没有他们就没有南开化学今天的辉煌成就。邱宗岳于1920年留美学成后归国,当时凭他的学历完全可以找到较高待遇的工作,但他受张伯苓校长“教育救国”精神的感召,于1921年来到创建不久、待遇不高的私立南开大学任教。南开大学化学系初创时期困难重重,学校的经费紧张得连最简单的玻璃器皿都很难购置。邱宗岳那时总是把一个钱当作两个钱来用,购买软木塞都亲自去一个一个地挑选。在授课中,他以清晰的思路、简练的语言把西方近代化学的最新成就带到课堂上,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1922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拟捐助南开大学理科教学,该会驻华代表提出要亲自听中国教师讲课,校长张伯苓将这一重任交给了邱宗岳。邱宗岳满怀信心登上讲台。他的定性分析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把复杂的概念讲得像清水一样清晰透明,令听他课的美国代表惊赞不已。不久,洛克菲勒基金会决定为南开大学建筑科学馆提供费用,并捐助科学馆的仪器设备。1923年,由邱宗岳亲手设计和督建的“思源堂”落成。后来师生们笑谈,邱先生的一堂课为南开赢来了一座楼。
== 人物评价 ==
由于南开大学的教务繁重,又因化学系的行政事务缠身,再加上早期学校经费紧张和日本侵略军的战火侵袭等影响,致使邱宗岳一直未能从事科研工作,回国后未能发表过论文,将他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南开的教育事业。
邱宗岳一生作风朴实、平易近人、不图虚名、不尚空谈。1952年他加入民主促进会,曾任该会天津市委员会委员,并曾当选为天津市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届代表,他为了发展祖国的化学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1975年7月8日病逝于上海,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