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卡尔·斐迪南·科里

增加 2,10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卡尔·斐迪南·科里| 外文名 = Carl Ferdinand Cori| 圖像 =[[File:卡尔·斐迪南·科里.jpg|缩略图|center|[http://p3.pstatp.com/large/566f000def8b17dc2a08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510484049323098638/ 来自今日头条]]]| 图像说明 = 卡尔·斐迪南·科里 |center|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896|12|05}} | 出生地点 = 捷克布拉格|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84|10|20|1896|12|05}}| 國籍 = [[美国]]| 别名 = | 職業 = 生物化学家|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 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获得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知名作品 = }}'''<big>卡尔·斐迪南·科里</big>''' (Carl Ferdinand Cori,1896 年12月5日—1984年10月20日)是一位迁居 [[美国]]生物化学家。1947年他与他的妻子格蒂·特蕾莎·科里以及阿根廷医生 [[贝尔纳多·奥赛]]一起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f>[http://news.ifeng.com/a/20151226/46844995_0.shtml 鲜为人知的诺贝尔奖大数据] 凤凰网</ref>== 个人生平 ==* 1896 年12月5日出生于今天捷克布拉格,当时属奥匈帝国 ,1984  * 1920年结婚,同年均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 1922年赴美定居。 * 1922~1931年在纽约州布法罗恶性疾病研究所工作。 * 1931年接受了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聘请成为该大学药物学的教授。 * 1936年发现活化的中间代谢产物1—磷酸葡萄糖。 * 1942年他改任生物化学教授。他们游离及提纯了催化糖原—科里氏酯反应的酶。 * 1943年在试管内合成糖原。并提出“科里氏循环”的假设。 * 194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957年科里的妻子逝世,1960年他再婚。 * 1966年退休,退休时他任生物化学系的主任。退休后他移居坎布里奇,在麻省总医院的一个实验室中他研究遗传学。 * 1984 年10月20日逝世于 [[ 美国 ]] 麻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是一位迁居美国生物化学家。1947 == 获得荣誉 ==1947 年他与他的妻子 蒂· 黛丽 特蕾 莎· 一起因 共同 发现 了葡萄糖的磷酸醋形式及磷酸化在 糖代谢中的 酶促反应 重要意义,从 了解了激素能影响动物体内糖与淀粉的互变,并因此与阿根廷医生 [[贝尔纳多·奥赛]]一起 被授予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 参考资料 ==
1,6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