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洪醒夫

增加 68 位元組, 5 年前
生平
十八歲即步入寫作投稿之途,創辦《這一代》月刊,參加「後浪詩社」,助理《台灣文藝》的編務,主編《六十四年短篇小說選》、《大家文學選--小說卷》等。1967年在台灣日報副刊連載短篇小說,1968年和[[蘇紹連]]、[[蕭文煌]]在台中籌組「[[後浪詩社]]」,1970年與陌上桑、喬幸嘉、黃朝湖等人將已停刊的文藝雜誌《這一代》復刊,曾得[[吳濁流]]文學獎佳作,1974年與台中師專同學林碧雲結婚,婚後繼續創作,與妻林碧雲育有洪承甫、洪承民二子。1975年至[[神岡區|神岡鄉]]社口國小任教,1982年7月31日安迪颱風登陸當天,因颱風夜搭計程車出車禍傷重不治,得年33歲。遺孀林碧雲後來有另嫁他人。
洪醒夫曾經和友人說想將筆名取為「洪醒夫斯基」,向俄國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看齊。<ref>見[[蘇紹連]]:[http://blog.sina.com.tw/poem/article.php?pbgid=3187&entryid=2500 〈洪醒夫斯基〉意象轟趴密室‧蘇紹連部落格,發表於2004年11月21日]</ref>出身農村的他,作品都取材於真實的體驗,對70年代台灣農村的變遷有著十分細膩的描寫。[[隱地]]曾設「洪醒夫小說獎」以為紀念。
台灣教育部曾選錄其作〈紙船印象〉、〈散戲〉兩篇至國、高中國文課本,其中〈散戲〉曾獲[[聯合報]]小說獎。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