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5
次編輯
變更
西风颂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220px|右| [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doc/d550343524f07a2161654e61 西风颂] '''《西风颂》'''是雪莱“三大颂”诗…”
[[File:西风颂.jpg|缩略图|220px|右|
[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doc/d550343524f07a2161654e61 西风颂]]]
'''《西风颂》'''是雪莱“三大颂”诗中的一首,写于1819年。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正同资产阶级展开英勇的斗争,
==作品内容==
西风颂 <br>
1 <br>
狂野的秋风啊,你这秋的精气! <br>
没看见你出现,枯叶已被扫空, <br>
像群群鬼魂没见法师就逃避—— <br>
它们或枯黄焦黑,或苍白潮红, <br>
真是遭了瘟灾的一大片;你呀, <br>
你把迅飞的种子载送去过冬, <br>
让它们僵睡在黑黢黢的地下, <br>
就像尸体在各自的墓里安躺, <br>
直到你那蔚蓝的春天妹妹呀 <br>
对梦乡中的大地把号角吹响, <br>
叫羊群般的花苞把大气吸饮, <br>
又让山野充满了色彩和芳香。 <br>
狂野的精灵,你正在四处巡行, <br>
既拉朽摧枯又保护。哦,你听! <br>
2 <br>
你呀,乱云是雨和闪电的使者, <br>
正是在你震荡长空的激流上 <br>
闪电被冲得像树上枯叶飘落, <br>
也从天和海错综的枝头骤降: <br>
宛若有个暴烈的酒神女祭司 <br>
把她银发从幽暗的地平线上 <br>
直竖向中天,只见相像的发丝 <br>
在你汹涌的蓝莹莹表面四起, <br>
宣告暴风雨的逼近。残年濒死, <br>
你是它挽歌,而正在合拢的夜 <br>
便是它上接天穹的崇墓巨陵—— <br>
笼着你聚起的全部水汽之力, <br>
而黑雨、电火和冰雹也都将从 <br>
这浓云中迸发而下。哦,你听! <br>
3 <br>
你呀,在巴亚湾的浮石小岛旁② <br>
地中海躺着听它碧波的喧哗, <br>
渐渐被催入它夏日里的梦乡, <br>
睡眼只见在那强烈的波光下, <br>
微微颤动着古老的宫殿城堡—— <br>
那墙上满是青春苔藓和野花, <br>
单想想那芬芳,心儿就会醉掉! <br>
你却又把它唤醒。为给你开路, <br>
平坦的大西洋豁开深沟条条, <br>
而在其深处,那些水底的花树、 <br>
枝叶中没有树汁的泥泞密林 <br>
也都能立刻就辨出你的号呼, <br>
顿时因受惊而开始瑟缩凋零,③ <br>
连颜色也变得灰暗。哦,你听! <br>
4 <br>
我若是被你托起的一片枯叶; <br>
我若是随你飞驰的一团云朵; <br>
我若是浪涛在你威力下喘息, <br>
分享你有力的冲动,那自由,哦! <br>
仅次于不羁的你;我若是仍然 <br>
在我的童年时代,仍然能够做 <br>
你在天空邀游时的忠实伙伴—— <br>
因为那时,奔得比你快也未必 <br>
是梦想;那我就不会如此艰难, <br>
无须这样哀求你。请把我掀起, <br>
哦,就当我是枯叶、云朵或浪涛! <br>
我,跌倒在人生荆棘上,滴着血! <br>
我,太像你:倔强、敏捷又高傲, <br>
但岁月的重负把我拴牢、压倒。 <br>
5 <br>
让我像森林一样做你的诗琴, <br>
哪伯我的叶像森林的叶凋落! <br>
这两者又美又悲的深沉秋音 <br>
你那呼啸的浩荡交响会囊括。 <br>
但愿你这刚烈的精神我也有! <br>
但愿一往无前的你也就是我! <br>
请把我已死的思想扫出宇宙, <br>
就像你为催新生把落叶扫除! <br>
而且凭着我这一诗歌的经咒 <br>
把我的话语传遍这人间各处, <br>
像由未灭的炉中吹送出火花! <br>
愿你通过我的嘴响亮地吹出 <br>
唤醒这人世的预言号声!风啊, <br>
冬天既快来,春天难道还远吗? <ref>[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424/6104115201002155.shtm 古诗大全]</ref>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捣毁机器和罢工事件接连不断。1819年8月,曼彻斯特八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反动当局竞出动军队野蛮镇压,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彼得卢大屠杀事件。雪莱满怀悲愤,写下了长诗《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法国自拿破仑帝制崩溃、波旁王朝复辟以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人民正酝酿着反对封建复辟势力的革命斗争。拿破仑帝国的解体也大大促进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1819年1月终于响起了武装起义的枪声。就在武装起义的前夕,海涅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为西班牙革命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在意大利和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雪莱的《西风颂》发表不久,这两个国家也先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面对着欧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雪莱为之鼓舞,为之振奋。这时,在一场暴风骤雨的自然景象的触发下,这种难以抑制的激情立刻冲出胸膛,一泻千里,化作激昂慷慨的歌唱。这时诗人正旅居意大利,处于创作的高峰期。
==创作灵感==
据雪莱自注称:“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又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的滂沱秋雨的云霭。果不出所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这涤荡大地、震撼人间的大自然的雄伟乐章,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自然界和人世间的狂风暴雨一同生起在他的笔下,倾泻为激昂慷慨的歌,他的最负盛名的抒情短诗《西风颂》就此诞生。
==作品鉴赏==
=== 文学赏析 ===
《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来看,它们又融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籽。第二节描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第三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想象的翅膀飞翔在树林、天空和大海之间,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形象鲜明,想象丰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主旨仍然是歌唱西风。因此,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题集中,是《西风颂》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
雪莱善于把主观思想情感与自然景物完美结合起来,歌唱西风,同时也在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他歌唱西风以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扫除破败的残叶,搅动着“浓云密雾”,唤醒沉睡的浩翰大海,把一丛丛躲藏在海底深处的海树海花,吓得“瑟瑟地发抖,纷纷凋谢”。他歌唱革命运动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横扫旧世界一切黑暗反动势力。这正是当时欧洲革命形势的生动写照。诗人看到了革命一方面在扫除腐朽,无情地摧毁旧世界;另一方面又在“鼓舞新生”,积极地在创建着美好的新世界。他在歌唱西风的同时,也是在激励和鞭策自己。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他以诗歌作武器,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经受过失败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精神。
《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人用优美而蓬勃的想象写出了西风的形象。那气势恢宏的诗句、强烈撼人的激情把西风的狂烈、急于扫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诗中比喻奇特,形象鲜明,枯叶的腐朽、狂女的头发、黑色的雨、夜的世界无不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雪莱在歌唱西风。他歌唱西风以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扫除破败的残叶,无情地把那“黑的、惨红的、铅灰的,或者蜡黄,患瘟疫而死掉的一大群”垃圾扫除干净;他歌唱西风“在动乱的太空中掀起激流”,搅动着“浓云密雾”,呼唤着“电火、冰雹和黑的雨水”,“为这将逝的残年唱起挽歌”。雪莱歌唱西风,同时也在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一顶顶皇冠随风落地,一群群妖魔鬼怪望风逃遁,这正是当时欧洲革命形势的生动写照。
雪莱在歌唱西风。他歌唱西风“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他歌唱西风不仅扫除了残枝败叶,而且“送飞翔的种籽到它们的冬床”。待到来年春天,西风的妹妹——东风驾临大地,就会“蓓蕾儿吐馨”,“漫山遍野铺上了姹紫嫣红”,出现一个春光明媚的新世界。雪莱歌唱西风,同时也在歌唱革命。他和那些资产阶级凡夫俗子不同,他没有把革命简单地看做消极的破坏力量。尽管雪莱对新世界的理解还比较空泛,还不可能突破空想社会主义的水平。
雪莱在歌唱西风。但他不是冷眼旁观的歌者,他强烈地热爱西风,向往西风,他以西风自喻,西风是他的灵魂、他的肉体,诗人和西风合而为一。
雪莱在歌唱西风,同时在激励和鞭策自己。他早年就赴爱尔兰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回到英国后继续抨击暴政,鼓吹革命,同情和支持工人运动。因而受到资产阶级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愤然离开自己的祖国。在旅居意大利期间,他与意大利“烧炭党”人和希腊革命志士来往密切,同情和支持他们的革命活动。《西风颂》熔铸着雪莱坎坷的人生道路,倾注着雪莱对反动统治者的满腔愤恨,洋溢着雪莱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表达了雪莱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
这首诗的格律是但丁《神曲》所用的三行诗节(Terze Rima)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体的混合。在韵律上,《西风颂》是用五个十四行诗组成的,以五音步抑扬格为主,跨行跨节安排较多,韵律优美,格律完整,结构层次非常清晰,适合了奔放自如的浪漫诗风和慷慨悲凉的革命精神。在前四个诗节中,下一个诗节第一韵脚为上一诗节的第二韵脚,虽然最后一节的结构仍为12-2的结构。它却是四个三行诗节加一个双行体构成的,其韵脚为ababcbcdcdedee。每个诗节在语法结构上彼此相连。混为一体,向读者展现了西风的绵绵不绝。最后用视角韵构成的英雄双行体表现了雪莱羡慕西风摧毁旧世界的力量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此外,诗作各部分“哦,你听”,重复吟唱。使作品表现出一种跳动的节奏感、韵律感。
整首诗由始至终围绕着秋天的西风,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没有脱离这个特定的描写对象,没有使用过一句政治术语和革命口号。雪莱在歌唱西风,又不完全是歌唱西风,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诗中的西风、残叶、种籽、流云、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风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尤其是结尾处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
==名家评论==
王佐良:高远的理想,鲜明的自然形象,随着诗情的音乐效果——这种种,在有名的《西风颂》里得到了和谐统一。
穆旦:《西风颂》可以说是这类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它将永远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作者简介==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作家,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
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与乔治·戈登·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 <ref>[https://www.5068.com/shige/c340327.html 教学资源网]</ref>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870 西洋文學總論]]
[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doc/d550343524f07a2161654e61 西风颂]]]
'''《西风颂》'''是雪莱“三大颂”诗中的一首,写于1819年。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正同资产阶级展开英勇的斗争,
==作品内容==
西风颂 <br>
1 <br>
狂野的秋风啊,你这秋的精气! <br>
没看见你出现,枯叶已被扫空, <br>
像群群鬼魂没见法师就逃避—— <br>
它们或枯黄焦黑,或苍白潮红, <br>
真是遭了瘟灾的一大片;你呀, <br>
你把迅飞的种子载送去过冬, <br>
让它们僵睡在黑黢黢的地下, <br>
就像尸体在各自的墓里安躺, <br>
直到你那蔚蓝的春天妹妹呀 <br>
对梦乡中的大地把号角吹响, <br>
叫羊群般的花苞把大气吸饮, <br>
又让山野充满了色彩和芳香。 <br>
狂野的精灵,你正在四处巡行, <br>
既拉朽摧枯又保护。哦,你听! <br>
2 <br>
你呀,乱云是雨和闪电的使者, <br>
正是在你震荡长空的激流上 <br>
闪电被冲得像树上枯叶飘落, <br>
也从天和海错综的枝头骤降: <br>
宛若有个暴烈的酒神女祭司 <br>
把她银发从幽暗的地平线上 <br>
直竖向中天,只见相像的发丝 <br>
在你汹涌的蓝莹莹表面四起, <br>
宣告暴风雨的逼近。残年濒死, <br>
你是它挽歌,而正在合拢的夜 <br>
便是它上接天穹的崇墓巨陵—— <br>
笼着你聚起的全部水汽之力, <br>
而黑雨、电火和冰雹也都将从 <br>
这浓云中迸发而下。哦,你听! <br>
3 <br>
你呀,在巴亚湾的浮石小岛旁② <br>
地中海躺着听它碧波的喧哗, <br>
渐渐被催入它夏日里的梦乡, <br>
睡眼只见在那强烈的波光下, <br>
微微颤动着古老的宫殿城堡—— <br>
那墙上满是青春苔藓和野花, <br>
单想想那芬芳,心儿就会醉掉! <br>
你却又把它唤醒。为给你开路, <br>
平坦的大西洋豁开深沟条条, <br>
而在其深处,那些水底的花树、 <br>
枝叶中没有树汁的泥泞密林 <br>
也都能立刻就辨出你的号呼, <br>
顿时因受惊而开始瑟缩凋零,③ <br>
连颜色也变得灰暗。哦,你听! <br>
4 <br>
我若是被你托起的一片枯叶; <br>
我若是随你飞驰的一团云朵; <br>
我若是浪涛在你威力下喘息, <br>
分享你有力的冲动,那自由,哦! <br>
仅次于不羁的你;我若是仍然 <br>
在我的童年时代,仍然能够做 <br>
你在天空邀游时的忠实伙伴—— <br>
因为那时,奔得比你快也未必 <br>
是梦想;那我就不会如此艰难, <br>
无须这样哀求你。请把我掀起, <br>
哦,就当我是枯叶、云朵或浪涛! <br>
我,跌倒在人生荆棘上,滴着血! <br>
我,太像你:倔强、敏捷又高傲, <br>
但岁月的重负把我拴牢、压倒。 <br>
5 <br>
让我像森林一样做你的诗琴, <br>
哪伯我的叶像森林的叶凋落! <br>
这两者又美又悲的深沉秋音 <br>
你那呼啸的浩荡交响会囊括。 <br>
但愿你这刚烈的精神我也有! <br>
但愿一往无前的你也就是我! <br>
请把我已死的思想扫出宇宙, <br>
就像你为催新生把落叶扫除! <br>
而且凭着我这一诗歌的经咒 <br>
把我的话语传遍这人间各处, <br>
像由未灭的炉中吹送出火花! <br>
愿你通过我的嘴响亮地吹出 <br>
唤醒这人世的预言号声!风啊, <br>
冬天既快来,春天难道还远吗? <ref>[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424/6104115201002155.shtm 古诗大全]</ref>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捣毁机器和罢工事件接连不断。1819年8月,曼彻斯特八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反动当局竞出动军队野蛮镇压,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彼得卢大屠杀事件。雪莱满怀悲愤,写下了长诗《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法国自拿破仑帝制崩溃、波旁王朝复辟以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人民正酝酿着反对封建复辟势力的革命斗争。拿破仑帝国的解体也大大促进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1819年1月终于响起了武装起义的枪声。就在武装起义的前夕,海涅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为西班牙革命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在意大利和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雪莱的《西风颂》发表不久,这两个国家也先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面对着欧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雪莱为之鼓舞,为之振奋。这时,在一场暴风骤雨的自然景象的触发下,这种难以抑制的激情立刻冲出胸膛,一泻千里,化作激昂慷慨的歌唱。这时诗人正旅居意大利,处于创作的高峰期。
==创作灵感==
据雪莱自注称:“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又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的滂沱秋雨的云霭。果不出所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这涤荡大地、震撼人间的大自然的雄伟乐章,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自然界和人世间的狂风暴雨一同生起在他的笔下,倾泻为激昂慷慨的歌,他的最负盛名的抒情短诗《西风颂》就此诞生。
==作品鉴赏==
=== 文学赏析 ===
《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来看,它们又融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籽。第二节描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第三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想象的翅膀飞翔在树林、天空和大海之间,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形象鲜明,想象丰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主旨仍然是歌唱西风。因此,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题集中,是《西风颂》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
雪莱善于把主观思想情感与自然景物完美结合起来,歌唱西风,同时也在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他歌唱西风以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扫除破败的残叶,搅动着“浓云密雾”,唤醒沉睡的浩翰大海,把一丛丛躲藏在海底深处的海树海花,吓得“瑟瑟地发抖,纷纷凋谢”。他歌唱革命运动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横扫旧世界一切黑暗反动势力。这正是当时欧洲革命形势的生动写照。诗人看到了革命一方面在扫除腐朽,无情地摧毁旧世界;另一方面又在“鼓舞新生”,积极地在创建着美好的新世界。他在歌唱西风的同时,也是在激励和鞭策自己。雪莱是一个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他以诗歌作武器,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经受过失败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精神。
《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手法,诗人用优美而蓬勃的想象写出了西风的形象。那气势恢宏的诗句、强烈撼人的激情把西风的狂烈、急于扫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诗中比喻奇特,形象鲜明,枯叶的腐朽、狂女的头发、黑色的雨、夜的世界无不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雪莱在歌唱西风。他歌唱西风以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扫除破败的残叶,无情地把那“黑的、惨红的、铅灰的,或者蜡黄,患瘟疫而死掉的一大群”垃圾扫除干净;他歌唱西风“在动乱的太空中掀起激流”,搅动着“浓云密雾”,呼唤着“电火、冰雹和黑的雨水”,“为这将逝的残年唱起挽歌”。雪莱歌唱西风,同时也在歌唱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暴。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一顶顶皇冠随风落地,一群群妖魔鬼怪望风逃遁,这正是当时欧洲革命形势的生动写照。
雪莱在歌唱西风。他歌唱西风“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他歌唱西风不仅扫除了残枝败叶,而且“送飞翔的种籽到它们的冬床”。待到来年春天,西风的妹妹——东风驾临大地,就会“蓓蕾儿吐馨”,“漫山遍野铺上了姹紫嫣红”,出现一个春光明媚的新世界。雪莱歌唱西风,同时也在歌唱革命。他和那些资产阶级凡夫俗子不同,他没有把革命简单地看做消极的破坏力量。尽管雪莱对新世界的理解还比较空泛,还不可能突破空想社会主义的水平。
雪莱在歌唱西风。但他不是冷眼旁观的歌者,他强烈地热爱西风,向往西风,他以西风自喻,西风是他的灵魂、他的肉体,诗人和西风合而为一。
雪莱在歌唱西风,同时在激励和鞭策自己。他早年就赴爱尔兰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回到英国后继续抨击暴政,鼓吹革命,同情和支持工人运动。因而受到资产阶级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愤然离开自己的祖国。在旅居意大利期间,他与意大利“烧炭党”人和希腊革命志士来往密切,同情和支持他们的革命活动。《西风颂》熔铸着雪莱坎坷的人生道路,倾注着雪莱对反动统治者的满腔愤恨,洋溢着雪莱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表达了雪莱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
这首诗的格律是但丁《神曲》所用的三行诗节(Terze Rima)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体的混合。在韵律上,《西风颂》是用五个十四行诗组成的,以五音步抑扬格为主,跨行跨节安排较多,韵律优美,格律完整,结构层次非常清晰,适合了奔放自如的浪漫诗风和慷慨悲凉的革命精神。在前四个诗节中,下一个诗节第一韵脚为上一诗节的第二韵脚,虽然最后一节的结构仍为12-2的结构。它却是四个三行诗节加一个双行体构成的,其韵脚为ababcbcdcdedee。每个诗节在语法结构上彼此相连。混为一体,向读者展现了西风的绵绵不绝。最后用视角韵构成的英雄双行体表现了雪莱羡慕西风摧毁旧世界的力量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此外,诗作各部分“哦,你听”,重复吟唱。使作品表现出一种跳动的节奏感、韵律感。
整首诗由始至终围绕着秋天的西风,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没有脱离这个特定的描写对象,没有使用过一句政治术语和革命口号。雪莱在歌唱西风,又不完全是歌唱西风,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诗中的西风、残叶、种籽、流云、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风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尤其是结尾处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
==名家评论==
王佐良:高远的理想,鲜明的自然形象,随着诗情的音乐效果——这种种,在有名的《西风颂》里得到了和谐统一。
穆旦:《西风颂》可以说是这类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它将永远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作者简介==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作家,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
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与乔治·戈登·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 <ref>[https://www.5068.com/shige/c340327.html 教学资源网]</ref>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870 西洋文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