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
次編輯
變更
叶绍袁
,無編輯摘要
叶绍袁(1589 (1589 年~1648年),明末文学家。自幼在袁黄家长大,故名绍袁。字仲韶,晚号天寥道人,吴江分湖人( ( 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北厍镇叶家埭( ( 今叶周村), [1] 天启五年进士,官工部主事,不耐吏职,以母老告归。妻沈宜修、三女及幼子叶燮并有文藻。明亡后,隐遁为僧。著作今存《叶天寥四种》,皆为其年谱及日记;又有诗集《秦斋怨》。他还将妻女所著诗编成《午梦堂全集》行世。== 人物简介 == 叶绍袁,天启五年(1625)进士, 任南京武学教授,再迁国子助教,官至工部主事。因反对魏忠贤阉党擅权祸国,以母老为由告归,隐居 汾湖 高新区(黎里镇 ,与妻沈宜修及诸子女歌咏唱酬为乐,坚不出仕。妻子沈宜修是副都御使沈琉之女,两人育有八子五女。其后,叶母、女叶小鸾、叶纨纨及妻沈宜修相继去世,绍袁日益幽忧憔悴。清顺治二年(1645年 ) 黎里镇位于 ,他在国破家亡的打击下,虽仰慕 吴 江县城东南30公里处 易反清壮举,却无勇气参加,携三子出走杭州遁入空门,名木弗,号栗庵 , 《甲行日注》正 是 在这个时期所写,从1645年 一 座保存较好 直记录到1648年天寥先生圆寂。《甲行日注》也是叶绍袁生命最后四年行踪、心迹历程 的 典型 详尽记录。该日注字里行间浸透亡国之恨,抑郁沉痛,令人不忍卒读。后又迁居浙 江 南 省平湖外婆家,辑明末死节诸臣一书,书尚未编完,即伤感而逝。== 著作介绍 == == 著作详介 == 著作详介'''《湖隐外史》'''<br>此书记述家乡分湖一带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为正史所不收,但又非“野史”,故叶绍袁称之为“外史”。书分三十八章,详细记述分湖地区的风景、 古 镇 迹、祠寺、名哲、著作以及土产、村落、园墅、桥梁等,纯为草野之事、不涉朝廷。还有历代民间传说,如龙蚌相斗、金缆、五彩锦被等 。 镇为 每 一 河两街 章节的记载内容短小精悍,描摹细腻 , 两岸保存下 读 来 如闻其声,如见其影。如分湖得名始自春秋,名声大振则自元代杨铁涯游分湖作《游分湖记》后,“十里菱花,千家禾稷” 的 大多是明 分湖才为世人所知,书中辑录了杨铁涯的诗、文著述。<br>如《战功》篇直接描写了吴日生抗 清 建筑 义师 的 战绩,“丙戌三月 二 层楼房 十六日之役(即分湖之战,笔者注)……追北至庞山湖四十里 , 铺面店堂毗连相接 杀获二千人……水流尽赤、草腥不绿” 。 古镇又 叶绍袁好佛,在《芃衲》篇中,记述了分湖 一 特色是它长长 带历代有名的高僧,为他们作了简短的传记,如修泗洲寺 的 驳岸 高僧大远等。<br>《土产》篇中 , 全部用 介 稽石垒筑 绍了分湖水、陆著名物产,如分湖米、蟹、银鱼、鲈鱼等。<br>在《名哲》等篇中,叶绍袁极力褒扬那些为民请命、正直敢言、对地方作出贡献的历代先贤(包括地方官坤)及当代名士。并对那些平民百姓的义举不惜笔墨加以记戴,如为了使更多人有机会读书 而 出资设立的陆氏义塾等。《湖隐外史》中类似的篇章还很多,不失为研究明末清初分湖地方史的重要参考著作。<br>'''《甲行日注》'''<br>叶绍袁素来有记日记的习惯,早年的日记后来整理 成 。几百 “ 年 过去了 谱”,出家流亡的途中 ,仍 然坚持写日记,这就 是 那么齐整坚 《甲行日注》,日记始于1645年八月二十五日(甲辰),是日,叶绍袁决定出家,因节取《楚辞》“甲之朝吾以行”一句而取名。这部日记是叶绍袁流亡生活的 实 录,在日记中随处可见作者对黍离麦秀的沉重感慨,当他看到“昔日繁华之处,皆成瓦砾”时,对战乱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痛苦,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因而在给别人讲解《诗经》时选用《都人士》中的三个章节后说:“此可想见平王东迁,丰镐故宫,已为犬戎所有”则直接以犬戎比满清,明白无疑地表达了对异族入侵者的愤恨 。 驳岸边嵌着300多根石栏 <br>关心民族命运的叶绍袁,时常担心,若不尽早把异族入侵者赶走,时间长了,老百姓会和异族统治者习而相安,忘记被异族入侵和统治的奇耻大辱 , 其 在日记 中 精致 ,叶绍袁再三表彰那些出家为僧、不参加清廷主持的科举考试的知识分子;同时,对那些丧尽廉耻 的 象鼻石栏如金石家手 汉奸则痛 下 针砭,冷嘲热讽,叶绍袁借鬼 的 印章 口说:“此犹明朝故恩也,诸君岂无念哉!”鬼尚念明朝故恩 , 方寸 那些出卖灵魂以求鲜衣美食 之 间 徒完全丧失廉耻,简直人不如鬼。<br>不惟如此,在日记中还记录着同吴易抗清义师的往来,为他们出谋划策,当抗清义师胜利时,为他们高兴 而 趣味无穷 呼,当义师失败,黯然神伤。同时,在日记中,还记录了当时反清抗清义士的活动,如杨廷枢被捕及牺牲的情况,如反清义士顾咸建,叶绍袁曾帮助其逃避清兵追拿,后又在日记中对其英勇就义加以表彰,还有顾咸正等反清义士 , 这部日记可以说 既是 系船 记录民族大耻、又是记录清初江南志士反清抗清斗争的重要史料。<br>在日记中,还反映着隐居生活物质的匮乏与心灵痛苦的交织,由此生发 的 感慨令读者不胜唏嘘。如出行那年除夕的日记:“一盏黄昏,含愁卒岁……故国 极 好设施 目,楸陇无依……萧然僧舍,长明灯作守岁烛,亦可叹也。”<br>当然,日记中不乏对已亡的妻子、儿女的思念,对随其出家几个儿子生活状况的描述,有苦难,也有苦中作乐,如访宏济和尚时,冬日天冷,缺少取暖的木柴,宏济叫叶燮兄弟去捡松球代木柴,叶绍袁笑说不知谁是主、谁是客。是冬,一日半夜,外甥严仲日托人捎信来,说刚打到一只野鸭,请叶绍袁他们一块去吃,虽未去,也是一桩乐事。有时,身体状况不错,与儿子一同散步,谈论文学、佛学等较轻松的话题 , 又 尤其 是 珍贵 诗人徐匡秋 的 艺术佳品 赞美长信及诗(见《影响与研究现状》)让叶绍袁倍感欣慰。 叶绍袁在流亡至平湖后长期居住在表弟冯茂远(兼山)之耘庐,《甲行日注》记至1648年九月二十五日,二日后叶绍袁在贫病、忧愤中死去,终年六十岁 。 黎里还是著名爱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