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次編輯
變更
冯兰洲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冯兰洲| 外文名 = lanzhoufeng| 图像 = [[File:20090101120000-106516.jpg|缩略图|center|[https://pic.baike.soso.com/p/20090101/20090101120000-106516.jpg 原图链接] [https://pic.baike.soso.com/p/20090101/20090101120000-106516.jpg 来自搜狗网]]]| 图像说明 = 冯兰洲 |center|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903|08|24}} | 出生地点 = 中国山东省临朐县|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72|01|29|1903|08|24}} | 国籍 = 中国| 职业 = 专家 , 医学 教授| 知名作品 = 《 寄生 虫病学》<br> }}'''<big>冯兰洲</big>''',(1903.8.24-1972.1.29),昆 虫学家 。山东临朐人。1929年毕业于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医正科 , 并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曾任 中国医学 科学院 寄生虫 学的奠基人之一。 最早证实中国存在着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确定中国南方疟疾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微小按蚊。 首次证明马来丝虫的主要虫媒是中华按蚊。 在中国白蛉传播黑热 病 以及虱 研究所教授 、 蜱传播回归热的机制方面有 所 发现。首先证实 长。1957年选聘为 中 华按蚊种群中有宽卵型和窄卵型之分。他合并使用中药槟榔与南瓜子治疗绦虫病,取得良好效果 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20年 毕业于益都县守善中学。
1960~1972年 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寄生物学系系主任、教授。
(以上资料来源见链接)<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3/rbatca7nsm7lino.html]名人简历网</ref>
==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记事冯兰洲,曾用英文名Feng Lan-chou 1903年8月24日生于山东省临朐县。父母均毕业于教会学校,他们尽可能让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父亲曾在芜湖和上海等地任教,后半生回家务农。家庭生活虽清苦但未断过炊。冯兰洲在益都县的教会小学毕业后就学于守善中学,假期回家帮助父母从事农业劳动,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1920年他考入齐鲁大学医学院,因学习费用太高曾两次辍学,参加校内或校外的工作1~2年以获得继续求学的经济支持。1929年才得以修完医学院的学业。1925~1927年间他参加在济南的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黑热病考察团,担任助理。在此期间受到严格的训练,学会了一些昆虫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调查虫媒寄生虫病的一些方法。从此对医学昆虫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冯兰洲从齐鲁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寄生物学系助教。当时协和医学院的教师除教育课外,还必须进行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否则就会被淘汰。那时,寄生虫病在中国广大农村中流行,其中黑热病、疟疾、丝虫病分布尤广,危害严重。这些疾病均由昆虫传播。冯兰洲幼年生活在农村,深知寄生虫病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他结合自己的兴趣,立志由媒介昆虫入手,研究中国常见的寄生虫病。他利用教学之余,在1930~1935年间接连数年暑假只身亲赴南方农村,对疟疾和丝虫病的传播媒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路跋山涉水,克服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等困难。1932年他首次确定微小按蚊(Anophelesminimum)是中国南方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冯兰洲工作努力,成绩优异,1933年8月被北京协和医学院派赴英国利物浦热带卫生学院进修半年,获得热带医学证书(DTM)及热带卫生学证书(DTH)。1934年回国后晋升为讲师。 折叠编辑本段 对丝虫病调查==
1936年,冯兰洲发表了对中国丝虫病调查的结果,首次证明在中国中华按蚊(Anopheles hyrcanus var.sinensis)是马来丝虫的重要传播媒介。1937年他被提升为助理教授。1938年他参加在德国柏林召开的国际昆虫学会议,报告了论文"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mosquitoes in China"(中国蚊虫的地理分布)。1939年参加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热带病与疟疾学会年会,报告了论文3篇:"中国丝虫病的分布与传播"、"中国疟疾流行病学"和"钝缘蜱对回归热螺旋体的传染方法"。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
冯兰洲一生生活艰苦朴素,能吃苦耐劳,热爱科研工作,努力克服困难,经常深入寄生虫病流行现场,他足迹遍及各省的代表地区,尤其是中国南方、西北和东北。他善于根据国内的实际需要选择研究课题,锲而不舍地钻研。他为中国的寄生虫病防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上资料来源见链接)<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3/rbatca7nsm7lino.html]名人简历网</ref>
== 科学成就 ==
确定微小按蚊是中国疟疾的传播媒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寄生虫学研究发展很快。各地先后证实微小按蚊是中国南方丘陵山区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采用灭蚊剂消灭微小按蚊在海南岛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中国中部广大平原及丘陵地区,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什么?中华按蚊是不是重要的传播媒介?这些问题还没有定论。中华按蚊在中国分布广,数量大。如果还没有研究清楚其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之前就盲目地消灭所有的中华按蚊,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1938年,姚永政等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报告,中华按蚊成虫产下的卵在形态上有3种类型。冯兰洲结合他自己过去的经验,经过分析提出:中华按蚊可能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种群,不同的类型在形态上相似,但在生活习性和对疾病的传播方面有所不同。为了证实他的设想,1953~1954年他亲赴广西,选择一个既有疟疾又有丝虫病流行的点,观察宽卵型和窄卵型中华按蚊对两种疾病的感染率。他发现窄卵型中华按蚊对马来丝虫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宽卵型,这说明窄卵型中华按蚊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是马来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第二年,他在杭州再一次进行观察,得出同样的结论。后来他比较研究了全国丝虫病及疟疾流行区与非流行区寄来的中华按蚊各期标本。比较结果表明:丝虫病流行区的按蚊以窄卵型的为主。1961年,他指导科研人员对两种不同卵型的中华按蚊的成虫、卵、幼虫和蛹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将其与中华按蚊种群中的其他蚊种进行详细的比较,最后确定窄卵型中华按蚊是一个新的亚种。后来此亚种称为中华按蚊嗜人亚种(A.s.var.anthropophagus)。他们对此亚种的习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写成的论文因"文化大革命"未得到及时发表,到1975年文章发表时冯兰洲已逝世3年。上述这些已经结果,为后来各地的疟疾及丝虫病流行学调查所证实,为中国中部地区疟疾及丝虫病的虫媒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以上资料来源见链接)<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3/rbatca7nsm7lino.html]名人简历网</ref>== 折叠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