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47
次編輯
變更
护军
,無編輯摘要
'''护军'''
[[File:T01941210e911c3261a.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6%8A%A4%E5%86%9B&src=tab_baike&correct=%E6%8A%A4%E5%86%9B&ancestor=list&cmsid=c15c58cdcca3adf02f4beeaba9fb601f&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650896ef2dd47af467b2aee7bf81f139&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护军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军事长官的官名,其中[[中护军]]、[[中领军]]、中都护等职位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在 [[ 三国 ]] 、 [[ 西晋 ]] 时期发展到重要性的顶峰,唐宋以后逐渐消失。<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95401549193431140.html?fr=iks&word=%BB%A4%BE%FC&ie=gbk 古代护军是几品?]</ref>
== 发展沿革 ==
护军官名最早出现是在秦朝时所设置的护军都尉,汉朝则延用秦制。
建安十二年,汉丞相 [[ 曹操 ]] 将护军改为中护军,领军改为中领军,并令其掌管禁军。后来曹魏进一步设置护军将军,掌管选拔武官,隶领军。蜀汉、东吴都有此职位。
曹魏后来在诸州设置都督以管理地方军事,并随之设置护军。后来在诸要镇及将军出征时亦都设置护军。如曹操曾令曹真为征蜀护军,负责统督诸将,此后吴、蜀亦置。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护军中尉随何。"《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以中护军与张昭共掌众事。"胡三省注:" 秦置护军都尉, 汉因之。 高祖以陈平为护军中尉。 武帝复以为护军都尉,属大司马。 三国虎争,始有中护军之官。《东观记》曰:"汉大将军出征,置中护军一人。 魏晋以后,资轻者为中护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然吴又有左右护军,则吴制自是分中、左、右为三部。"
== 特点 ==
== 举例说明 ==
刘邦任陈平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据此,护军所掌为派遣安排诸将等事。后改护军都尉,属大司马。
哀帝时改属司冠。平帝时仍名护军。
另有护军将军。始设于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马邑之谋时。韩安国以护军将军,护诸将军,既为领兵长官,又有监督诸将之权。
《汉书·张陈王周传》:孝景帝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上许之。亚夫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亚夫曰:"将军东诛吴、楚,胜则宗庙安,不胜则天下危,能用臣之言乎?"亚夫下车,礼而问之。涉曰:"吴王素富,怀辑死士久矣。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人于肴、黾厄陿之间。且兵事上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走蓝田,出武关,抵雒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雒阳,使吏搜肴、黾间,果得吴代兵。乃请涉为护军。
== 参考资料 ==
[[Category:史官]]
[[Category:御史]]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