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
次編輯
變更
鹿野忠雄
,無編輯摘要
1925年,中學畢業後於亞洲北方庫頁島研究的鹿野忠雄考上了初創的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1945年戰後改制為台灣省立台北高級中學,已於1952年廢校;原址即為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同年春天,前往台北就讀高中的鹿野忠雄,昆蟲研究計劃並未停止。在就學之餘,他仍繼續於台灣北部:如烏來、陽明山等區探索考察昆蟲研究。1926年,並開始對台灣原住民產生興趣。而其研究處所,包括台灣中部的布農族、鄒族。1927年鹿野繼續於台灣山林研究,並在8月前往紅頭嶼(今蘭嶼)並對島嶼達悟族有深入的研析,而他也是少數於1920年代末期前往紅頭嶼的日人學者。隔年,他還將這期間,對於紅頭嶼達悟族大型漁舟之調查報告刊登於日本著名民族學專門雜誌-《民族雜誌》,顯示鹿野在高中這階段,已將部分研究重心跨足到人文科學。
1928年,鹿野因為上課時數不足,期末考試未參加等理由,遭台北高等學校校方的留級處分,不過他仍於此年前往攀登[[ 卓社大山]] 、[[ 能高山]] 、[[ 奇萊山]] 、[[ 中央尖山]] 、[[ 南湖大山]] 、[[合歡山| 合歡山群峰]] 、[[ 畢祿山]] 等 ,這階段,他則開始對台灣地理、地質或地形產生高度興趣。1929年,留校 察看 期間,上課 日 數 還是 沒達到校方標準的他, 則 因自學英文與希臘文與多篇論文發表成果,加上[[三澤糾]] 校長作保,以致能夠如期畢業。同年,並順利考上[[ 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地理科]] ,而返回日本東京就讀高等教育的鹿野忠雄,也順遂的於1933年畢業於該校。
=== 文化 雇員與研究 ===大學畢業後,應[[ 臺灣總督府]] 之邀,擔任該政府機構的文化研究相關部門之雇員。雖然 所賦予的任務,為 從事臺灣原住民及[[ 南方民族]] 之研究,不過,仍於理科的生物學和台灣地理有所研究 與 發表。其中,又以台灣高山的「末次冰期」 或[[冰蝕地形]] 相關論文,最 具 為 代表。
=== 戰爭與失蹤 ===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戰爭]] 爆發 ,他於台灣的研究被迫中止。翌 ,1942 年,他被[[台灣軍]] 軍方指派前往[[ 菲律賓]] ,擔任戰爭所需的民族學研究與菲律賓的戰地文化財產管理。 期間還營救了德裔美籍教授[[:en:H. Otley Beyer|亨利·奧特雷·貝雅]](Henry Otley Beyer) 並發現菲律賓[[ 巴丹島]] 族民與[[達悟族| 達悟族 民]] ,在語言與文化的相近。
1943年, 執行任務完畢 返回日本東京的鹿野,利用從貝雅教授學來的新歸納與思考模式,開始於東京的「常民文化研究所」, 繼續 編寫 《[[ 台灣原住民族圖譜]]》 ,並在歷史民族學刊上,頻繁介紹了日治時期以來,考古遺址的調查情形 ,如[[圓山遺址]]、台灣[[東海岸]]的[[巨石文化]]、[[墾丁]]石棺遺址、[[蘇澳鎮 (宜蘭縣)|蘇澳]][[新城鄉 (臺灣)|新城]]石棺遺址、[[埔里鎮|埔里]][[烏牛欄]]石棺遺址等等 。而這些研究 與調查 受到[[東京大轟炸]]與 太平洋戰爭戰事日漸激烈的影響,不得不於1944年中斷。
1944年6月,鹿野以日本陸軍雇員身分赴印尼北婆羅洲從事民族調查,不久便於硝煙瀰漫的南洋戰場失蹤 ,一說是遭到日本憲兵殺害。1945 。1945 年8月,[[ 二 次世界大 戰]] 結束,於南洋返鄉 的 被遣日軍 陣 中,也未見鹿野忠雄 身影 。 而因為他的學術研究成果與奉獻, 有不少學者認為,如果他不失蹤,必定成為日本戰後的人文學界領袖。也因此,部分日人學者都稱他為「忘記回來的博物學者」(A Naturalist Who Forgot to Return)。
== 主要著作 ==
=== 中文譯本 ===
* 鹿野忠雄,1984,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 宋文薰]] 譯。* 鹿野忠雄,2000,山、雲與蕃人:台灣高山紀行,[[ 楊南郡]] 譯註。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011200901/http://203.64.42.21/iug/Ungian/Chokphin/Hoagu/Kano/kano.htm#_ftn2 楊允言、黃玉翎:忘記回來的博物學者:評介《鹿野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