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小黑蚊

增加 3,40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小黑蚊就是閩南話俗稱的「黑微仔」或「烏微仔」,正式名稱是「台灣鋏蠓」,已知的吸血蠓共有1,700 餘種,臺灣地區共記錄24種,2個種確定會吸食人血,且幾乎遍布臺灣全島。<ref>[https://heho.com.tw/archives/130439 小黑蚊 ,HEHO ,Heho health&hope]</ref>  ==四大重點防止小黑蚊叮咬==由於小黑蚊比芝麻還小,民眾往往不易察覺,通常會發現都是已經有癢的感覺,但小黑蚊早已吸飽血,只有雌成蟲才會吸食人血。但如何避免被小黑蚊林昱廷醫師提出下列建議: ===走路時不容易被咬===根據研究,台灣鋏蠓雌蟲不具有「主動的寄主搜尋行為」,這一點和蚊子正好相反,蚊子在感應到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體溫和氣味時才會發動攻擊,而小黑蚊則不然,因此人們在行動中不易被小黑蚊咬,往往是停下休息時才會被叮咬。 ===夜晚比較不會被咬===小黑蚊的日間吸血活動大約從早上8點開始,逐漸增多,到下午3點達到最高峰,然後漸漸減少,到了黃昏則完全消失,也就是說「晚上完全不會被咬」。 ===2樓以上較不會有小黑蚊===台灣鋏蠓成蟲可飛行距離地面接近2公尺,所以離地面較近的小腿最常受害,但臉部或脖子被咬的情形也不算少見;2樓以上一般很少見到小黑蚊。 ===戶外自我防護做足===在戶外穿著長袖衣服、長褲,才比較可能達到百分百的防護,其他裸露部位可塗抹忌避劑(或防蚊液)。雖然針對小黑蚊的防蚊劑研究不多,不過現有研究證據仍顯示含DEET或PICARIDIN成份的防蚊液或驅蟲液有效。 皮膚科醫師教對抗奇癢難耐小黑蚊!走路時、晚上最不會被咬 | Heho健康https://heho.com.tw/archives/130439  ===越被小黑蚊咬越不癢?「適應叮咬」讓助於小黑蚊吸血===有研究探討台灣人被小黑蚊叮過之後的反應,在372例的個案中,48%的人有立即過敏反應、11.1%有延遲過敏反應;依個人體質不同,維持1週到1個月不等的時間才恢復。 延遲過敏反應在很多蚊蟲或藥物過敏都可以發生,不過有觀察發現,長期身處在小黑蚊環境的人會「適應叮咬」,皮膚的反應會變小,甚至對小黑蚊攻擊逐漸沒感覺,但這樣反而有助於小黑蚊吸血進食。 皮膚科醫師教對抗奇癢難耐小黑蚊!走路時、晚上最不會被咬 | Heho健康https://heho.com.tw/archives/130439  ==小黑蚊是蚊子嗎?==小黑蚊與蚊子在生物界的分類都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雙翅目,不過兩者科別不同。小黑蚊屬於蠓科(Ceratopogonidae ) 、鋏蠓屬( Forcipomyia ),蚊子則是蚊科( Culicidae ),兩者其實算不一樣的生物。至於差多遠呢?舉例來說,它們的親屬關係類似靈長目下猴科( Cercopithecidae)與人科( Hominidae ) 的差別。你會覺得自己跟猴子是一樣的生物嗎?所以兩者是不同生物,但都屬於雙翅目的遠房親戚關係。 蠓類昆蟲分布在世界各地,而且有個有趣的俗名叫做 no-see-ums ,意思是人們被叮咬時會感到尖銳的疼痛,卻常常看不見蟲子本身。大家應該都有經驗,蚊子飛行時會發出嗡嗡的聲響,但小黑蚊幾乎是完全安靜無聲,所以比起蚊子,小黑蚊更加吸血於無形啊!另外蚊子的體型比起小黑蚊大上許多,比較容易被發現。不過有一點蚊子倒是大勝,比起吸血的口器長短,蚊子就比小黑蚊長很多,比較有辦法穿過薄的衣物吸血,這點穿絲襪的朋友們應該都有親身經驗 QQ
32,9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