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華盛頓堡攻城戰

增加 12,832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華盛頓堡攻城戰'''<br><img src=" https://i1.wp.com/www.revol…”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華盛頓堡攻城戰'''<br><img src=" https://i1.wp.com/www.revolutionarywarjournal.com/wp-content/uploads/2016/08/Battle-of-White-Plains-Am-troops-move-onto-Chatterton-Hill.jpg?resize=374%2C260&ssl=1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revolutionarywarjournal.com/the-battle-of-fort-washington-was-the-final-devastating-chapter-in-george-washingtons-disastrous-new-york-campaign/ 圖片來自revolutionarywarjournal.com]</small>
|}
'''華盛頓堡攻城戰'''('''Battle of Fort Washington'''),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大不列顛王國|英國]]與[[美國]]之間的一場[[戰鬥]],發生於1776年11月16日。

==簡介==
英軍在[[白原戰役]]取勝後,[[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何奧]]未有北上追擊[[大陸軍]],而是調頭向南,將駐守[[曼哈頓]]華盛頓堡(Fort Washington)的3,000名大陸軍包圍。

至於大陸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則再次犯下戰略錯誤。他先將主力部隊留守[[白原市]]以北的山地,自己只帶著2,000人到華盛頓堡對岸的李堡(Fort Lee)增援;華盛頓亦沒有及時撤走華盛頓堡的士兵,更相信寡不敵眾的大陸軍能夠死守。結果,何奧在獲得降兵提供的情報後,於11月16日向華盛頓堡發動三面夾攻,輕易將堡壘包圍,並迫使華盛頓堡全軍投降。

華盛頓堡攻城戰後,何奧隨即派[[查爾斯·康沃利斯]]渡過[[哈德遜河]],追擊兵力薄弱的華盛頓。結果華盛頓在11月20日帶著3,500名士兵,慌忙撤離李堡,遺下大量武器、補給以及建造工具。隨後一個月,華盛頓向[[新澤西州]]南部艱苦撤退,士兵不斷脫逃,而[[大陸議會]]也在休會後逃離[[費城]],遷移至[[巴爾的摩]],[[美國革命]]因此陷入覆滅邊緣。要到華盛頓在12月26日於[[特倫頓戰役]]取勝,革命才起死回生。

== 事件背景 ==
[[華盛頓堡]] (Fort Washington)及[[李堡]] (Fort Lee)(後來更名李堡)兩座要塞,是華盛頓在[[長島會戰]]前派人所建造。這兩座堡壘分別位於[[紐約州]]及[[新澤西州]]的[[哈德遜河]]河岸,身處峭壁頂峰,目的是阻止英國軍艦溯河而上,繞道攻擊曼哈頓島背面。

1776年10月,[[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何奧]]委派[[珀西伯爵]]的部隊留守南[[曼哈頓]]後,在曼哈頓東北面的[[布朗克斯]]登陸,試圖從北方包圍[[曼哈頓島]]。不過,何奧在[[沛爾岬之戰]]受到民兵拖延,令[[喬治·華盛頓]]及時帶兵北上防守,雙方最後在10月底引發[[白原戰役]]。

在這段時間,大陸軍曾經有數次機會撤離華盛頓堡。10月9日,英軍派出軍艦闖入哈德遜河,輕易衝過大陸軍設下的障礙,然後與華盛頓堡及憲法堡交火。雖然英軍艦艇受損不輕,但華盛頓堡卻無法阻止英軍船艦進出,已經失去預期作用。不過,華盛頓仍聽從[[彌敦內爾·格連]]的建議,沒有打算撤離。

當華盛頓在10月中北上[[白原市]]時,大陸軍再次為華盛頓堡的去留舉行軍事會議,結果以大比數議決留守,由格連的1,000名士兵繼續駐防。

白原戰役結束後,何奧在11月5日調頭南下,直指華盛頓堡。雖然華盛頓堡的駐軍已經增加至3,000人,但華盛頓眼見英軍勢大,也傾向放棄華盛頓堡,將決定權交給格連。由於格連與守將[[羅拔·麥高]]上校兩人,都相信華盛頓堡可以死守至12月,結果兩人都選擇留守。
11月10日,華盛頓再次分兵,自己帶著2,000人橫過哈德遜河,並在13日抵達李堡;[[查理斯·李 (Charles Lee)少將指揮主力7,000人,隨時應付英軍深入[[新英格蘭]]地區;至於[[威廉·海夫]](William Heath)則帶著餘下3,000人,防守[[皮斯基爾市]]的哈德遜河高地。

何奧的大軍在11月15日迫近曼哈頓島,並派人向華盛頓堡下達最後通諜,要求麥高即時投降,但被麥高拒絕。麥高在10月27日曾經擊退哈德遜河的英國軍艦,又在11月初數次擊退英軍的前哨部隊,使他對防守充滿自信。

不過,華盛頓堡的城牆以泥土建造,並非固不可攻;堡壘面積狹小,又無法容納3,000名士兵死守,以至麥高要在哈林高地各處興建軍營。故此,華盛頓堡的存亡,便有賴城堡以外的多重防線。

華盛頓堡座落於今日的[[華盛頓高地]]南端,高地西面為哈德遜河,另外三面是河溪谷地。大陸軍在高地北面的峭壁設置炮台,看守英皇橋(King's Bridge)通往南方的道路。河溪谷地東面是月桂山(Laurel Hill),大陸軍在東北及東南面設置了兩度防線,防止英軍由哈林河的峭壁登陸。兩座山地之南為[[哈林高地]],建有[[莫里斯-瑞梅爾大宅]](Morris House),該處是曼哈頓島的高點,可同時瞭望各方,一直被華盛頓用作指揮部。大陸軍在哈林高地共設有三道防線及多座炮台,以抵擋英軍的正面進攻。

然而,何奧對大陸軍的佈防卻是瞭如指掌。何奧南下曼哈頓後,制訂了三面夾攻的方案。

首先,何奧准許[[威廉·馮·克尼普豪森]]的請纓,派4,000名[[黑森士兵]]擔任攻城主力,由華盛頓高地北面的峭壁進攻;

第二,愛德華·馬修(Edward Mathew)及[[查爾斯·康沃利斯]]兩名將軍,各自帶領一個旅的兵力,乘坐平底船橫過哈林河,搶攻月桂山東北面的防線;

第三,湯馬斯·史特靈(Thomas Stirling)上校帶領[[第42步兵軍團]](別稱黑衛隊,Black Watch)的800名蘇格蘭高地士兵,佯攻月桂山東南面的防線;

最後,珀西伯爵帶領3,000名英國及黑森士兵,由西面兩路進攻,等待黑衛隊發動佯攻後,再向哈林高地的大陸軍防線推進。何奧總共投入8,000人作戰,比大陸軍的總人數超出兩倍有多。

== 正式交戰 ==
11月15日半夜,英國艦艇在漆黑中駛進東河,並在16日凌晨先將克尼普豪森的黑森士兵運往曼哈頓島。黑森士兵兵分兩路:[[約翰·拉爾]]上校帶領一支部隊,登上道路旁邊的山地,而克尼普豪森則沿山下的沼澤河溪前進。不過,英軍卻對潮水退沒有準備。當黑森士兵抵達華盛頓高地前方、預備摸黑攀山之際,馬修及康沃利斯的軍隊卻未能渡河。黑森士兵只好向後撤退待命。

大陸軍對黑森士兵的動向毫不知情。15日下午,麥高拒降的消息送抵華盛頓的營帳。當時華盛頓正在[[哈肯薩克]]視察,趕忙回到李堡商討對策。華盛頓回到李堡時,天色早已入黑,而格連及[[以色列·普特南]]已經乘坐划艇,到華盛頓堡與麥高會面。當華盛頓也乘坐小艇追上時,剛好在哈德遜河中央遇到兩人回程。格連及普特南回報,稱守軍士氣高昂,有信心可以守住攻勢,三人隨後返回李堡。

11月16日早上,華盛頓與格連、普特南及好友休·梅沙(Hugh Mercer)准將,再次乘船前往華盛頓堡。當四人登陸不久,山地四周傳來炮聲,英軍開始進攻。

在早上7時,康沃利斯的軍隊向月桂山開炮;珀西伯爵向哈林高地前沿的火炮開火;而[[英國皇家海軍]]軍艦珍珠號(HMS Pearl)也向華盛頓堡開炮。華盛頓四人在驚慌之下,逃到莫里斯大宅外的山頂躲避。

中午時分,潮水開治上漲,馬修、康沃利斯及黑衛隊士兵隨即登艦,橫越哈林河;而克尼普豪森則下令黑森軍隊向前推進。拉爾的部隊攀上峭壁,登上華盛頓高地,起初沒有遭到大陸軍反抗。接著拉爾分別下令後方士兵攀山,同時將大炮搬上華盛頓高地的對頭山丘,然後向高地開火;至於克尼普豪森則沿華盛頓高地下方的沼澤推進,打算直接攻打堡壘。然而拉爾的士兵在高地推進不久,便遭到駐守的250名馬利蘭及維珍尼亞州步兵軍(|Maryland and Virginia Rifle Regiment)士兵於樹林埋伏射擊,雙方猛烈交火。黑森士兵首兩輪攻勢都被擊退。

另一方面,珀西伯爵的軍隊在中午時分抵達哈林高地外圍,並等待史特靈的佯攻部隊進攻。<ref name=Ketchum122/>不久,史特靈的黑衛隊在月桂山東南面登陸,並尋找通道攀上峭壁。駐守哈林高地的軍官[[林伯特·卡華拉達]](Lambert Cadwalader)聞訊,先派50名士兵到該處防守;當大陸軍因寡不敵眾而被黑衛隊擊退後,卡華拉達再派出100人增援。這支援軍一度在山頭列陣,向渡河的英軍射擊,造成嚴重傷亡。不過當黑衛隊攀上峭壁後,很快便將大陸軍擊潰。

珀西伯爵聽到月桂山的槍聲後,知道佯攻已在進行,下令發動總攻。珀西伯爵將黑森士兵編入左翼,而英國士兵則編入右翼,兩路士兵向大陸軍防線發炮衝鋒。由於大陸軍寡不敵眾,很快便撤退到第二道防線。華盛頓等四名將軍,看到英軍加速迫近,只好逃離莫里斯大宅。華盛頓四人離開僅15分鐘,英軍已經攻破第三道防線,抵達莫里斯大宅,而大陸軍則向華盛頓堡逃去。<

當大陸軍的東面及南面防線崩潰之際,北面防線亦已告急。馬利蘭及維珍尼亞士兵開始卡彈,部分士兵只能將巨石推下山崖攻擊。

當黑森士兵成功登山,而開始與大陸軍接戰之時,大陸軍的陣線開始崩潰,只好逃回華盛頓堡。在這段攻勢中,[[瑪嘉烈·柯賓]](Margaret Corbin)在丈夫中彈身亡後,接力為火炮裝填上彈,最後被黑森士兵射傷斷臂,其事蹟備受廣傳。柯賓後來被黑森士兵釋放,返回[[賓夕法尼亞州]]。

此外,拉爾的黑森士兵因為傷亡嚴重,報復心切,一度向華盛頓堡衝鋒。

當大陸軍退守城堡後,拉爾派人要求麥高投降,並且只給予半小時考慮。麥高在下午3時宣佈投降。下午4時,大陸軍走出堡壘解除武裝,而英國旗幟則在華盛頓堡升起。

== 事件後續影響 ==
===英軍方面===
華盛頓堡攻城戰後,何奧隨即派康沃利斯帶4,000人渡過[[哈德遜河]],追擊兵力薄弱的華盛頓。康沃利斯仍在19日於克洛斯特 (Closter)登陸,並攀上峭壁,然後向南攻打李堡。當時華盛頓正在哈肯薩克,得知英軍登陸後,急忙趕回李堡,下令全軍撤走。20日早上,華盛頓帶著3,500名士兵,倉促撤離李堡,再次遺下大量武器、補給以及建造工具。當康沃利斯抵達時,大陸軍煮食早餐的爐火尚未熄滅,部分宿醉未醒的大陸士兵也因此被俘。

何奧在攻陷華盛頓堡後,於11月30日頒布另一次特赦令,要求美洲居民在60日內向英皇及國會宣誓效忠。這次特赦令大受歡迎,新澤西州的居民更爭相到英國軍營宣誓。

另外,何奧又派[[亨利·克林頓]]佔領[[羅德島州]]的[[紐波特]],以供海軍艦艇於冬季停泊。克林頓雖認為追擊華盛頓才是首要任務,但他仍領兵出發,並安全抵達紐波特,獲得該處[[貴格會]]的會員歡迎。對英軍而言,殖民地的叛亂已即將結束。

===大陸軍方面===
華盛頓堡攻城戰幾乎成為致命一擊。逃離李堡後,華盛頓帶著欠缺衣服鞋襪的士兵,於寒冬及暴雨中向[[新澤西州]]南部撤退。行軍期間,部隊士兵不斷脫逃,而且民兵服役年限又將在新年屆滿,使大陸軍面臨全盤瓦解之虞。

另外,華盛頓的領導才能也再次受到質疑。華盛頓也無法向聲望較高的李下達命令,只能「請求」他帶兵南下,而李更刻意緩慢行軍。最後,由於英軍勢大,[[大陸議會]]在休會後逃離[[費城]],遷移至[[巴爾的摩]]。種種跡象,均顯示革命已經覆滅在即。不過,華盛頓在12月26日於[[特倫頓戰役]]取勝,使革命起死回生。

== 參考資料 ==

*《Washington's Crossing》、author== David Hackett Fischer、publish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isbn=978-0-19-518159-3、2006

*《The Winter Soldiers: The Battles for Trenton and Princeton》、author== Richard Ketchum、publisher= Holt Paperbacks; 1st Owl books ed edition、isbn=0-8050-6098-7
、1999

*《General George Washington》、author== Edward Lengel、publisher= Random House Paperbacks、|isbn=0-8129-6950-2、2005

*《1776》、author== David McCullough、publisher= Simon and Schuster、isbn=978-0-7432-2671-4、2005

*《The War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1775-1783》、author== Richard Middleton、publisher=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isbn=978-0-582-22942-6、2012
2,3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