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沈德咏

增加 4,434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段落-沈德咏《离职告别书》引起轰动的深层次原因
2018年6月22日<ref>[http://www.sohu.com/a/237406819_687863 沈德咏大法官:离职告别书],搜狐网,2019-01-21</ref>
==沈德咏《离职告别书》引起轰动的深层次原因==
2018年6月22日,最高法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卸任。为此,沈德咏还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全体干警的办公平台发了一份《离职告别书》。一时间网络一片哗然,点击量迅速上升至10万+,为什么一份普通的《离职告别书》也能引起如此大的影响?<br>
 
这是由沈德咏大法官特殊的身份确定的,人们关注沈德咏,就是在关注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br>
 
法制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关系着人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需求!<br>
 
就像[[聂树斌]]案,这类的冤假错案直接挑战人们的心理底线。人们急需看到法院该如何处理,人们期待着我国的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善。<br>
 
沈德咏作为最高法常务副院长,一级大法官,就是中国在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杰出代表。<br>
 
在许多重大法治建设关口、大要案件审理中,台前幕后都少不了沈德咏的身影,他多次成为舆论焦点。<br>
 
比如,2013年5月6日,他在人民法院报发表《我们应当如何防范冤假错案》一文,态度鲜明地指出:“一段时期以来,相继出现的刑事冤假错案给人民法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不妥为应对,将严重制约刑事审判工作的发展,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的时候。”这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政法领域高级领导干部第一次公开在媒体上提出纠正冤假错案,在当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像防范洪水猛兽一样来防范冤假错案”“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等表述一时成为金句。<br>
 
又如,于欢故意伤害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之后,沈德咏去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刑事审判工作调研座谈会,指出刑事审判工作贯彻法治原则,坚持严格司法,依法裁判,是不能动摇的原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同时,要高度关注社情民意,将个案的审判置于天理、国法、人情之中综合考量。这段关于天理、国法、人情的论述对当时的舆情似乎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有的媒体称为“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目光与如潮好评”。不仅于此,于欢案宣判后,他随即发表《我们应当如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一文,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正当防卫制度,充分发挥该项制度在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中的价值和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亲自以案释法,为公众上了一堂关于正当防卫的法治公开课。<br>
 
党的十八大以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成为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沈德咏牵头负责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这是一项事关刑事司法公正、人权保障的重要工作。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7月29日,中央政法委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题,举办第三次全国政法干部学习讲座,沈德咏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努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题作了专题辅导,从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推进改革应当注意的问题、推进改革应当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br>
 
沈德咏的三篇力作——《我们应当如何防范冤假错案》、《我们应当如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和《我们应当如何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形成了一个“我们应当如何”系列,较为集中体现了沈德咏作为一位大法官的法学修养和责任担当。有别于来自书斋的学术研究,这组文章产生于大法官长期丰富的审判实践经历,直面我国司法实践的难点与痛点,散发着热气腾腾的现实味。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超越了一般的法律专业研究,而是从加强人权保障、产权保护等更高的位置来思考问题,其中饱含着一位法律人的传统家国情怀和深厚人文关怀。<br>
 
总之,沈德咏大法官的光辉业绩是人们了解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个窗口,一个缩影,法制战线需要更多的“沈德咏”式的法官去奉献!<ref>[http://news.sina.com.cn/c/2018-06-22/doc-iheirxye0203187.shtml 最高法副院长沈德咏卸任 首批大法官最后一位离任],新华网,2019-01-21</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3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