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泥塑六尚书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泥塑六尚书</big> ''' |- | [[File:泥塑六尚书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泥塑六尚书 朝代;明 皇帝;朱见深 吏部尚书;尹旻 |}'''泥塑六尚书''' 明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经常不理朝政,至于下面的六部 [[ 尚书 ]] ,每日也是坐在衙门里喝茶聊天,啥事也不干,故此被称为"泥塑六尚书"。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泥塑六尚书 朝代;明
"泥塑六尚书"分别是吏部 [[ 尹旻 ]] 、户部 [[ 殷谦 ]] 、礼部周 [[ 洪谟 ]] 、兵部 [[ 张鹏 ]] 、刑部张蓥以及工部 [[ 刘昭 ]] 。<ref>[https://www.sohu.com/a/120631466_407947 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都是些什么人?] , 搜狐 2016-12-04</ref>
尹旻(1423年-1505年),字同仁,山东历城县(今属济南市)人。明朝成化年间吏部尚书。
其在吏部先后二十余年,甄别人物,随才受任,各得其职。奸人李孜省方贵幸,憾旻甚。会旻乡人兵部郎中邹袭坐累补外,诸卫武官奏留之,吏部为覆,因谓旻子侍讲龙所为。嗾诇看发其事,诸武官皆下狱,罢袭为民,遂落旻太子太傅,寻又诇龙他事,下诏狱。内阁 [[ 大学士 ]] 万安、学士彭华皆以嘱托不遂构成之,黜龙为民,令旻致仕,至是卒,年八十二。讣闻,赐祭葬,谥恭毅。
旻仪观瓌奇,神采英发,有才略,善断大事。凡经铨注,虽稠人小吏,既久犹识。其名奸伪无所售,而课功核实一以典例,旻既退,言者累请起之,不果用。然人至于今称之,可谓一时之名臣矣。
-- [[ 《明孝宗实录·尹旻卒传》]]
殷谦,明朝正统四年进士,明成化年间户部尚书。
周洪谟(1420--1491)字尧弼,又字尧佐(1),号箐斋,四川叙州府长宁县上长乡二甲箐竹屋基周家湾(今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梅白乡白虎村)人,同辈们尊称为箐斋 [[ 先生 ]] ,自称南皋子,是明朝天顺、成化、弘治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周洪谟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卒于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2)。正统九年(1444)举四川乡试解元,第二年即正统十年(1445)复试礼部,名在前列。廷试获一甲第二名,赐进士,授职为翰林院编修。周洪谟一生,历事正统(1436--1449)、景泰(1450--1456)、天顺(1457--1464)、成化(1465--1487)、 [[ 弘治]](1488--1505)五朝四帝(其中英宗遭土木堡之变,由其弟朱祁钰代位,称太上皇,后英宗复辟改号天顺),先后出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兼署南京翰林院事、南京国子监祭酒、 [[ 北京 ]] 国子监祭酒、礼部右(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曾参与《环宇通志》、《英宗实录》的编纂工作。成化十七年(1481)升 [[ 礼部 ]] 尚书;成化二十年(1484)晋太子少保积阶资政大夫。弘治元年(1488)十月致仕,弘治四年(1491)二月二十三日于叙府家中订证《尚书蔡氏传》,"乃草定凡例若干条,疾作,投笔端坐而逝"。(3)卒年七十二岁,谥文安。
周洪谟在明朝的大臣中以"博闻强记、善文词、熟国朝典故"著称(4)。史载"公少笃学,非有急务,手不释卷"(5)。宪宗朱见深称周洪谟"为国名儒",并赞扬他"贯通经史,识达天文,具忠爱之诚,启沃两京,传我文明"(6)。徐溥(1428--1499)的《谦斋文录》认为其"平人尤喜著述,凡经史稍有疑,辄订正之。其为文简直,不为奇险语,而理致明白,粲然可爱。"李贤在《明一统志》里盛赞周洪谟"历官有声,为世名臣。"可见周洪谟在明朝政坛上的影响。
告老还乡
弘治元年(1488年),周洪谟告老还乡,他没有回到老家长宁,而是来到了范围较大的叙州府,致力于办学和修志。翠屏书院(故址为今赵一曼纪念馆所在地)即是周公所始建, [[ 《叙州府志》 ]] 也是在他的倡导和主纂下完成的。在《翠屏山书院碑记》里,周洪谟写道,修建书院不仅"有裨风教",而且"以正人心";于是便 "以明群圣之道,而垂法于天下万世"。在古代 [[ 中国 ]] ,办学和修志是教化人伦中最为重要的事。可以说,周洪谟完成了宜宾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周洪漠之前之后,也就是宋、明、清三代,宜宾的本土 [[ 进士 ]] 已经是人才辈出了。
逝世
周洪谟辞官后也是身在江湖心忧朝廷,将死时,还上疏《安中国定四裔十事》疏,孝宗感念他忠勤一生,特地派官员致祭,并赐谥"文安"。他死后葬于叙州府城东白沙湾。今墓已早毁,基址犹存。其母墓 [[ 保存 ]] 较好,附近还有明天顺榜眼 [[ 李永通 ]] 墓。 ===后人评价===己丑岁七月,宜宾后生探访周大宗伯墓。[[嘉庆]]《宜宾县志》云:宗伯之墓在今府治东白沙湾,离江岸两里其神道碑犹存。光绪《叙州府志》云:宗伯之墓在白沙场之龙首山下。今为宜宾市沙坪镇龙首山。此山山势巍峨,形同龙首,乡人视为风水宝地。吾等先是遍访乡人,皆曰不识周尚书为何人,更不知周墓所在。无奈之下,几人只得沿山而上,详加查看。迫到日中,无有所获,众人是议折返。陈君道庵忽见前有人家一户,故提议可访此户人家,如其不知再返,是为可行。此户之宅正处龙颔之下,其地可尽将方圆扩入目中也,大江从东汹涌而来,气势了然。此户姓氏为周,居此地已数代,颇知里中掌故。询之周墓,答之即在此处。吾等遂大喜,岂非宗伯有灵焉!周墓在此户[[人家]]屋后,今已了无痕迹。唯见残石颇多,俱为乡人砌为田垣。其家长言,先是此墓规模宏大,石人石牲悉皆有备。其神道为青石所铺,延至江岸。己丑鼎革后,世风大变,乡人以此为封建余孽所在,聚而毁之。启之周公之棺木,见周公面容如生,白发冉冉。乡人甚惧,遂将公身弃之棺外。此户人家惜之周公之惨,将周公回放棺中,再行掩埋。近来,有不齿之小人屡发之公冢,将公尸弃之旷野,此户家长收公尸回棺,已有三次也。此家长并将破损之棺板置之屋坎下,吾等前往视之,见此残板厚重宽大,皆黑漆涂之,触之坚而阴冷。吾等后拜于公之墓基前,以示[[悼念]]。是故一代儒宗,其身后遭暴尸之祸,,岂不令人嘘唏哉!
张鹏(1420年-1491年),字腾霄,涞水人。进士出身,明朝成化年间兵部尚书。
张蓥(1422-1493)字廷器,号简庵,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成化年间刑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