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丁鱥

增加 7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界''':动物界
'''门''': [[ 脊索动物 ]] 门 Phylum Chordata
'''亚门''': [[ 脊椎动物 ]] 亚门 Vertebrata
'''纲''':鱼纲
|}
丁鱥,又称欧洲丁鱥、丁桂鱼、须鱼岁,西方相传有病的鱼以身体磨擦之皆可治愈,由此得到医生鱼的别名。是一种分布于 [[ 欧亚大陆]](西起不列颠群岛,东至鄂毕河和叶尼塞河,南至贝加尔湖)淡水和汽水的鱼类,是丁鱥属的唯一一个种。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特别是 [[ 湖泊 ]] 和河流下游。
丁桂鱼体表有绿、黄、蓝、白四种表现色,同时拥有细嫩的肉质、鲜美的味道、极高的营养价值,是 [[ 欧洲 ]] 各国的主要淡水养殖经济鱼之一,又是重要的游钓鱼、观赏鱼,在欧洲有皇家宠鱼之称。由于捕起后体色很快变为黑色,故有"黑鱼"之称。 具有杂食性,粘性卵两大特性,是重要经济鱼类,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基本信息'''==
'''属''':丁鱥属
'''原产地''': [[ 欧洲 ]] ,引种于欧洲捷克
'''生存温度''':0-41℃
=='''生活习性'''==
丁鱥食性广,摄食较慢,易驯化。为杂食性鱼类,多于夜间觅食,以连根拔起的方法食用水底的藻类和 [[ 无脊椎动物 ]] 。 喜食水中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植物碎屑,以腐败植物残渣及 [[ 水生昆虫 ]] 幼虫为食,对豆饼、鱼粉、菜籽饼(粕)等人工饲料亦喜食。丁鱥和鲢鳙之间的食物竞争很激烈,和草鱼的矛盾较低。
[[ 浮游动物 ]] 是1龄丁鱥的最重要食物种类,其中小型枝角类占主导地拉。体长5cm以上时,丁鱥主要摄食桡足类、轮虫、底栖动物如摇蚊幼虫、水中 [[ 软体动物 ]] 等。随着体长的增加,人工配合饲料在丁鱥食物中的比例会不断增加。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是2龄丁鱥的主要食物,人工养殖可投喂各种配合饲料。而3龄丁鱥偏爱颗粒食物。
喜栖息于水草多的淤泥底质的静水处,对水中含氧量变化适应能力强,喜欢在水草中栖息、蔽阴、摄食和溶氧充足的鱼塘、山塘、水库、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皮肤具有呼吸功能,耐寒能力较强,常夜间活动,冬季在北方能钻入泥底越冬,可将身体埋于泥中呈休眠状态。
=='''分布范围'''==
丁鱥广泛分布在欧洲各大内陆河流、 [[ 湖泊 ]] ,以 [[ 捷克 ]] [[ 匈牙利 ]] [[ 西班牙 ]] 居多,由于其适应性强,逐渐扩展到中亚和西北利亚。在中国只见于 [[ 新疆 ]] 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流域。
=='''生物价值'''==
饲料蛋白要求略高于鲤、鲫鱼的要求,参考配方:鱼粉15%、豆粕28%、菜粕10%、棉粕8%、次面10%、麸皮11%、酒精蛋白粉10%、磷2%、沸石粉3%、添加剂2%。
幼鱼期以轮虫、枝角类、饶足类、绿藻等为主,而后以 [[ 水生昆虫 ]] 幼体、孑孓、水蚯蚓为鱼种主饵,或者投喂鲤鱼料或鳖料等高蛋白全价饲料;成鱼期以浮游生物、 [[ 底栖生物 ]] 、附着的藻类以及有机碎屑为主,可投米糠、饼类、敖皮、糟等为食,但最好投鲫、鳊鱼等蛋白高的全价饲料养殖。丁鱥从摄食浮游生物转化为全价饲料,要有一个投饵驯化转食过程。 实践证明,体长5-8cm的丁鱥存在着一个食性的转变期,即从浮游动物转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如摇蚊和其它昆虫的幼体、软体动物、甲壳类等。在这一时期,丁鱥食性的可塑性较强,容易驯化摄食人工配合饵料。
丁鱥比较喜欢食软颗粒沉性饲料。饲料原材料要求粉碎粒度越小越好,原材料粉碎后过80目以上的筛比较好。这样的饲料丁鱥幼鱼喜欢摄食,营养成份也易消化吸收。250g以下的幼鱼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以45一48%为佳,其中动物性蛋白(主要指鱼粉)保证在 40%以上。250g以上的丁鱥幼鱼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以38-42%为佳,其中动物性蛋白质保证在30%以上。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以豆饼为主,另外适当配玉米蛋白粉、花生蛋白粉、菜籽饼和棉籽粕等。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丁鱥的大小和饲养的季节、天气、水温、水质以及摄食情况灵活掌握,进行合理的投喂。丁鱥的消化道较短,与体长接近,因此,丁鱥适合少食多餐的投喂方式。
池塘面积3-5亩,也可有水草。每亩放养1000-1500尾丁鱥种(规格8-15cm)。投喂含粗蛋白32-34%的配合饲料;施肥主养时,有机肥与无机肥可结合使用,无机肥可解决快速育虫的问题,而有机肥,能丰富浮游生物种类,提供稳定营养源,但要注意水质调节,适当加注新水。经8-10个月养殖,亩净产丁鱥可达500-1000公斤。
在欧洲,丁鱥经常与鲤鱼套养。 [[ 湖北 ]] 省国外名优鱼类基地进行了丁鱥与太阳鱼混养试验,效果还比较理想。养殖过程中如发现小瓜虫病、寄生虫感染等可用1%NaCl溶液淋浴控制。
*网箱养殖
26,1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