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螳螂目

移除 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螳螂產卵時,同時分泌泡沫狀膠質來包覆卵粒,當這些泡沫狀膠質硬化之後,便形成具有保護作用的卵囊。每一種螳螂的卵囊都有特定的形狀與大小。一般卵囊內有20~40粒卵排成數列,每隻雌螳螂可產4~5個卵囊。台灣大螳螂或寬腹螳螂的卵囊內則含有數百粒卵。<ref name="nkps">{{cite web |url=http://nkpsibm.nkps.tp.edu.tw/insect/school_bugs/csny/csny-main.htm | title= 螳螂目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在全世界的螳螂中,人們己認識和描述過的螳螂有2,400 多種,大概有430個屬。它們廣泛分布於熱帶地區,在溫帶地區也有在全世界的螳螂中,人們己認識和描述過的螳螂有2,400 多種,大概有430個屬。它們分布。關於螳螂在系統分類中,曾一直與[[竹節蟲]](beenstick insects)、蜚蠊(cockroaches)、[[ 蛩蠊]] (rock crawlers)一起被劃入直翅目中。後來,它們才分別劃為螳螂目(Mantodea)、竹節蟲目(Phasmatodea)、[[蜚蠊目]](Blattodea)和蛩蠊目(Grylloblattodea)。
1991年,Kristensen把螳螂目、蜚蠊、[[白蟻]]合併為一個目,叫[[ 網翅目]] Dictyoptera),把螳螂歸到網翅目下的螳螂亞目中。現在,人們公認所有螳螂應歸為一個目,即螳螂目(Mantodea)。
「Mantodea」一詞,源自古希臘語的「μάντις」和「εἶδος」, μάντις (mantis)的意思是 「預言家、先知」,εἶδος (eidos)的意思是「類型、形式」。1838年,德國昆蟲學家Hermann Burmeister創造了Mantodea這個術語。 在我國,Mantodea這個目的昆蟲統一叫做「螳螂」,或簡作「螳」;英文中統稱為「mantes」,是希臘語「mantis 」的拉丁化複數形式。在閱讀昆蟲學文獻時,需要注意的是,「mantis 」與「mantid」不太一樣,「mantid」只是螳螂科(Mantidae)的種類,所指範圍比「mantis 」小得多。螳螂目的昆蟲,在英文中還有個通用名(俗名,common name),叫做「, praying mantis」(意即「祈禱的螳螂」)(though in Europe mainly to Mantis religiosa), 因為螳螂在停止不動時,一對前足摺疊起來,就象是在祈禱的樣子。<ref name=“kk">{{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nature/neryyz3.html | title= 簡談螳螂的名稱、分類與進化 | language=zh | date=2018-05-07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72,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