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南大羚

大小無變化, 3 年前
分类命名
==分类命名==
版权声明:本条目的文字允许在CC-BY-SA 3.0协议和GNU自由文档许可证下修改和再使用。中南大羚是1992年发现的大型 [[ 哺乳动物 ]] ,它独特的外表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和对其进行研究的兴趣。也由于它的独特,与已知的动物差别太大,以至于专门为它划分了一个属。曾经做过将它划分到已知有蹄类动物的科属中的尝试,但是它的特征让它无法用已知的属来描述,如曾经基于形态学特征将它划分到牛亚科的三个分支(蓝牛羚族、牛族和薮羚族)中,也曾将它划分到羊亚科(特别是最相似的包括[[鬣羚]]和[[ 喜马拉雅斑羚]] 的羊羚族)中。1999年Hassanin和Douzery的遗传学分析(基于线粒体DNA和核糖核酸基因的分析)表明,中南大羚最接近于牛亚科,他们认为中南大羚应该划分到牛族中。当前的共识是将它划分到一个单独的属——中南大羚属中(2005年)。第一个关于中南大羚的报告来自西欧,作者们提到在越南武光自然保护区发现了该物种,也正如此,中南大羚有了它的一个别名——武广牛。很多关于中南大羚的资料来自于它们骨骼的研究和当地民众的讲述。它的当地居民所称的名字“Saola”意为“纺车锭子”,因为它头上长而直的犄角与锭子有些相似。而中南大羚的属名“Pseudoryx”源自于羚羊属下的剑羚,剑羚也有着长而直的犄角,而剑羚的希腊语为“Pseudes”,意为“假的”。中南大羚的种名“nghetinhensis”则说明了它的主要分布范围——越南靠近[[老挝]]的艺安省(Nghe an)和[[河静省]](Ha tinh),再加上拉丁语中意为“归属于”的“-ensis”的后缀便组成了中南大羚的种名。<br>
*拉丁学名:Pseudoryx nghetinhensis Dung,Giao,Chinh,Tuoc,Arctander&MacKinnon(1993)。<br>
*原产地名称:Sao La(老挝语“spinning-wheel posts(纺车锭子)”),Robichaud记录于1998年;<br>
26,1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