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鸠摩罗什

增加 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佛教}}
[[File:QMLS4.jpg|缩略图|260px|left|[[鸠摩罗什]]译版《[[金刚经]]》]]
[[File:Qmls3.jpg|缩略图|200px|right|[[草堂寺]]鸠摩罗什舍利塔]]
'''鸠摩罗什'''(梵语:कुमारजीव,IAST:Kumārajīva;344年-413年<ref name=“lingshh“>[http://www.lingshh.com/16-a/4.htm 鸠摩罗什法师]灵山海会</ref>),又译作“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意为“童寿”,常略称为“罗什”;[[东晋]][[五胡十六国|十六国]]时期[[西域]][[龟兹]]人,佛教比丘,是[[汉传佛教]]的着名[[译师]]。译着如《[[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论]]》、《[[大智度论]]》、《[[妙法莲华经]]》等等。
[[陈寅恪]]推崇鸠摩罗什,认为他的译经艺术实优於玄奘,有三个特色:“一为删去原文繁重,二为不拘原文体制,三为变易原文”<ref>胡适,《白话文学史第一篇》,远流出版社,1986,页172。</ref>。但罗什却认为“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ref>《[[高僧传]]·鸠摩罗什传》</ref>。
==参见==
[[File:Qmls3.jpg|缩略图|200px|light|[[草堂寺]]鸠摩罗什舍利塔]]
*[[大乘大义章]]
*[[佛经翻译]]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