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霍春阳

增加 2,32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霍春阳12.jpg|350px|缩略图|右|'''霍春阳作品'''[http://vthumb.ykimg.com/054101015AA2BAD68B7B44ABA81125B0 原图链接][http://vthumb.ykimg.com/054101015AA2BAD68B7B44ABA81125B0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
[[File:霍春阳13.jpg|350px|缩略图|右|'''霍春阳作品'''[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07/1a127ad77baf421287e00b76173f450b.jpeg 原图链接][http://vthumb.ykimg.com/054101015AA2BAD68B7B44ABA81125B0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
霍春阳。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李庄乡李庄村,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9%9C%8D%E6%98%A5%E9%98%B3%E3%80%821946%E5%B9%B4%E5%87%BA%E7%94%9F%E4%BA%8E%E6%B2%B3%E5%8C%97%E7%9C%81%E6%B8%85%E8%8B%91%E5%8E%BF%E6%9D%8E%E5%BA%84%E4%B9%A1%E6%9D%8E%E5%BA%84%E6%9D%91%EF%BC%8C1969%E5%B9%B4%E6%AF%95%E4%B8%9A%E4%BA%8E%E5%A4%A9%E6%B4%A5%E7%BE%8E%E6%9C%AF%E5%AD%A6%E9%99%A2%E5%B9%B6%E7%95%99%E6%A0%A1%E4%BB%BB%E6%95%99%E8%87%B3%E4%BB%8A&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霍春阳。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李庄乡李庄村,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孔夫子旧书网 - book.kongfz.com/3... - 2020-3-16</ref> 。历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5%8E%86%E4%BB%BB%E5%A4%A9%E6%B4%A5%E7%BE%8E%E6%9C%AF%E5%AD%A6%E9%99%A2%E4%B8%AD%E5%9B%BD%E7%94%BB%E7%B3%BB%E7%B3%BB%E4%B8%BB%E4%BB%BB%E3%80%81%E6%95%99%E6%8E%88%E3%80%81%E7%A1%95%E5%A3%AB%E7%A0%94%E7%A9%B6%E7%94%9F%E5%AF%BC%E5%B8%88&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历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好望角考研 - weixin.qq.com - 2020-05-05</ref> 。现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国内森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大中华学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画院院外画师、天津青年美协顾问、荣获天津高校名师称号。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烟台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担任北京大学国学社专家顾问。天津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5作品赏析
6词条图册
1 == 人物简介 编辑==
霍春阳,1946年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李庄乡李庄村。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留校任教至今。
霍春阳先生70年代中期崭露头角,擅长写意花鸟画。80年代以后进入创作丰收期,并确立了在当代中国画坛的地位,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大展并获奖 <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80%E5%B9%B4%E4%BB%A3%E4%BB%A5%E5%90%8E%E8%BF%9B%E5%85%A5%E5%88%9B%E4%BD%9C%E4%B8%B0%E6%94%B6%E6%9C%9F%EF%BC%8C%E5%B9%B6%E7%A1%AE%E7%AB%8B%E4%BA%86%E5%9C%A8%E5%BD%93%E4%BB%A3%E4%B8%AD%E5%9B%BD%E7%94%BB%E5%9D%9B%E7%9A%84%E5%9C%B0%E4%BD%8D%EF%BC%8C%E4%BD%9C%E5%93%81%E5%A4%9A%E6%AC%A1%E5%85%A5%E9%80%89%E5%85%A8%E5%9B%BD%E7%BE%8E%E6%9C%AF%E5%A4%A7%E5%B1%95%E5%B9%B6%E8%8E%B7%E5%A5%96&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80年代以后进入创作丰收期,并确立了在当代中国画坛的地位,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大展并获奖],搜狐滚动频道 - roll.sohu.com/20131...- 2013-10-31</ref>
北京霍春阳画苑
2 == 艺术贡献 编辑==
1946-1999
1988年 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参加新文人画展。
''' 霍春阳作品'''霍春阳作品
1989年 赴日本福冈,美国夏威夷进行文化交流。在中国文化书院进修毕业。
2013年5月5日,北京凤凰岭美术馆“著手成春”霍春阳作品展览。
3 == 艺术风格 编辑==
1、不求繁芜
霍春阳作品
霍春阳作品
在当代花鸟画领域,天津美院国画系主任霍春阳以其简淡冲和、虚静空灵的画风赢得普遍赞誉。他的作品多取材于传统的兰、竹、梅、荷等题材,这些题材并不新,而且历代都不乏精品,在此基础上画出时代特征与画家自己的个性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霍春阳在他30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固守“以淡寓浓,以简寓繁,以疏寓茂,以轻寓重”的创作理念,结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参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画风,为画界所赏。他的作品不求繁芜,不重尺幅,寥寥数笔,一杆劲竹、几株兰草便跃然纸上,给人一派幽远沉静、古雅端庄之美。美术评论家梅墨生在评价他的画时说:“相对于如今那些满纸莫名其妙的满塞的‘黑画’,张扬的纵横涂抹的‘大’作,我品尝到了一种平淡幽远的意境寄托。”  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的霍春阳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便崭露头角,为画界所重视。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期,并确立了在当代中国画坛的地位。此次入选“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天津作品展”,霍春阳精心创作了十几幅作品。京津两地的评论家观后普遍反映,画家在固守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不断开掘自身的艺术深度,已经在原有画风的基础上,更加成熟了。
2、 ''' 简淡冲和'''
霍春阳作品所形成的简淡冲和、虚静空灵之美,来自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然之美的悉心体味。他告诉记者,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画的传统哲学思想也非常丰富,这些都是当代画家汲取不尽的营养。作画不单是为了再现自然的原生态,而是要从道德、哲学的高度去关照自然,要带给观者更深层次的艺术启迪。“艺术是净化人心灵的东西”,画家除了要在技法上不断提高外,还要注重自身艺术品格的修养,潜心充实自己的思想,不被外物所左右,使自己的心能够静下来,这样才能画出更高的境界。
面对传统,霍春阳虔诚地吸纳。面对自然,霍春阳又能以当代人的感受去悉心体味,这是他的作品既有传统,又富当代意味的重要原因。他吸纳传统,最终表达的还是当代人的审美趣味。“每个画家对待自然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和前人相比,我的情感自然具有当代性。”和别人相比,他似乎不够关心那些宏大的、刺激的场景,他关心的是自然细微之处的美,向隅的梅花、池塘一角的残荷,这些清幽的景色让他冲动,让他的作品具有了自己的情味。
3、 ''' 平淡境界'''
国画艺术大师霍春阳做客中国网·滨海高新访谈时表示“平淡是一个大的境界”。平淡是很难的,平淡是一个大的境界,也是人生的精神追求。从这一点上讲,能够使精神平淡下来,那是经过整个的生命体验,那是人淡如菊。为什么要崇尚君子,崇尚菊花,菊花是善于处后、处下的,这是一种境界。善于处后就是说,没有一种平淡的心,他不会善于处后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就是,能够处后、处下的人,才能够沉静下来,能够静下来,才能够淡下来。如果能使人的心情淡下来,他就不会有任何愁的事情,更不会有任何的怨恨,这样来讲,在人的精神生活里面是一种精神归宿了。
4 == 艺术追求 编辑==
考察霍春阳先生的绘画艺术,我们不得不先从传统文人画的发展及其特征入手。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霍春阳先生曾被列入新文人画代表画家的行列,但并没有得到画家本人的认可。因为,在当时的新文人画的思潮中,其艺术主张存在着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可以说,新文人画的论点是难以成立的。霍先生曾说:“文人画哪还有新旧之分?如果视旧为没有生命的死的东西,那我们至今还学什么元四家、四王、四僧呢?!”他主张只有老老实实地画传统,才能从学古人中著己之地。纵观霍春阳先生的作品,早期用笔以书趣风神胜,中期似以飘逸恣肆胜,而后期则已愈发趋向理法和意境,虽大有随心所欲不逾矩之意,但始终与传统文人画一脉相承。其间流露的并不是老的旧的东西,相反,一股时代气息夹带着浓浓的书卷气扑面而来,这些无不显现着画家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哲学、笔墨和情感内涵的深深了悟。
1、 ''' 彼此不觉之谓神'''
霍春阳作品
霍春阳作品
“文人画”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宋以后几乎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在其后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他的哲学内涵,也因为承认了“道”的客观存在及其规律性,承认了“心”的物质因素和其可调节性,承认了“性”与“天”的统一性以及在文化上体现的完美性而日趋丰富。明董其昌说:“画之道所谓宇宙大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说明绘画一旦掌握了天地大理,便掌握了创作的自由!于是“应目会心”和“澄怀观道”成为了绘画创作的重要方法论;清代的石涛也将“一画”作为“万象”的最根本的法则,主倡对万事万物“深入其理,曲尽其态”,以求达到“画可从心”的自由创作境界。所以从哲学的角度,中国文人画的最根本的内涵是以庄子的“自由”思想和由此而展开的审美关系。霍春阳先生对此三昧独有体悟,他说:“中国画讲究通过物态形象、笔墨境界表达主体对形而上的宇宙之道、人生之道的认知和体验。”他认为,自由的创作源于“心”中要有一个“境界”,即一个人的精神所达到的万物归以的“无我”之境。这种境界是永恒的,是老子的“得道”,是庄子的“心斋”、“坐忘”。观霍春阳先生的作品,于许多微妙处洋溢着他的“心斋”,这种空虚的心境,穿行在他的笔下苦心经营的百卉灵禽间。正所谓“虚室生白”,“唯道集虚”,只有“虚”,才能实现对“道”的观照,才能“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而听之以气”。霍先生的“听之以气”,即以气运化画面的构图,以及枝叶的穿插向背,从而获得老庄的自由境界。所以他的画尚简以求不俗,“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渣,独存孤迥。”孤迥为何?又是“心斋”也。他以“抱一而为天下式”的心态应对目中之物,心中之物。他的“观”很特别:“观自然之道无所观,不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心深微而无所见,故能照自然之性。”“观”的一切准则都是为了通过最自然的方式达到最必然结果,“无我”之境,或称为“神”。对于“神”,古往今来皆用于品评,而霍老师却用于经营。他说:“彼此不觉之谓神。”“觉”,大概可以解释为察觉、觉悟,是用心感悟的意思。但是,用心感悟之心是变化无穷的,对画面对象要做到“彼此不觉”,这是一种何等的秩序啊,这可能就是霍春阳先生追求的“道”吧。
2、 ''' 瘦劲方通神'''
霍春阳作品
霍春阳作品
在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画家和代表作品都出自文人画家之手,而非纯粹的职业画家。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文人创造和掌握了文化,它使得绘画的高度能与文化发展的高度相并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媒体——书法。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承方式都离不开文字,汉文字和文化含量几乎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在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书法艺术,更使得汉文字成为具有无限抽象又具有无限内涵的形式载体。文人掌握了汉字,便使得汉字与文化、汉字与书法、书法与线、线与用笔、用笔与绘画形成了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于是乎,绘画艺术在世界上文人的手中变成了不可逾越的创作高峰。线,也就成为文人画家宣泄情感,塑造形象,舞文弄墨的主旋律。
而于用“墨”,霍春阳先生说,墨法就是水法。要凭感觉,靠经验。他提出了用墨要有体积和厚度的概念。他在用墨的时候,不是常人用的平涂和拉的方法,他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揉墨法”。他所说的“墨要有体积和厚度的概念”,就是在“揉墨”中体现的。通过“揉”,在毛笔与宣纸层层叠加中,墨的层次和变化尽显其中。当年黄宾虹前辈总结的用墨七法,把积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使得其作品墨华飞动,浑厚华滋,在厚厚的积墨里呈出了“亮墨”。霍春阳先生的揉墨画法也是自有心得,把用线叠加变为以墨反复与纸揉磨。他画的梅干,就是通过渴笔和渴墨,把行笔的力度和速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把用笔与用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墨代色,正是“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对墨的把握,使得霍春阳先生的作品单纯、简约,达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这样“意足不求颜色似”,亦是画者本色也。在霍先生的画中,我们找不到古人摒弃的那些浮、软,没有骨气、没有神韵的“浮笔涨黑”。每一点墨到纸上都似是游动的、透气的,干而不燥,湿而不浮,轻松但不轻飘,灵动而暗沉内力,笔轻意重,有光彩,有活力。
3、 ''' 无异言而生清净心'''
霍春阳作品
霍春阳作品
“情感”是文人画的本质特征之一。文人画作为载体,历来都承载了文人志士的自我心性和社会情感。他们常以笔代言,抒发胸怀,籍此作为言情达性的工具。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称《诗经》、《周易》、《离骚》以及自己的作品为“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文同曾向苏轼表露:“吾乃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以遣之,故一发于墨竹。”而苏轼画古木竹石,只为一抒“胸中盘郁”之气。八大山人自题其画曰“墨点无多泪点多”,想其笔端,涕泪濡纸,他的寂寞无可奈何之境可堪一斑。大多数文人这种“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心态其原因多发乎“情性”二字,这种情怀在文人画中经过近千年的锤炼,已经成为他们表达思想,诉说情怀的必由之路。于是更多的艺术家在对现实的无奈之余把精神转向了山林,转向了禅佛,转向了超然于世,出现了大批的山人和居士,他们把追求绝对的精神寄托变成了他们毕生的生活理想和奋斗目标从而偏离了现实。
中国人的思维特征是整体性的思维,即用所有的感官去感悟大千世界中的一切生命,然后再在“圆”的体系中宏观地把握最本质的东西。霍春阳先生的成功,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天分,勤奋,认识力、经验、环境等等,虽不可或缺,然更多的还是有赖于他对中国传统真正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他深悟所谓“珍珠虽小,鉴包六合;镜子再大,所照必偏”的道理,以为惟有圆,才能通,惟有通,才能天人合一,才能创作出自己达情顺性的作品,使自己的艺术有源有流。创作如此,做人亦如此,这也许就是霍春阳先生一生崇尚的艺术状态和生活准则吧。
5 == 作品赏析 编辑== [[File: 霍春 阳代表精品 阳14.jpg|350px|缩略图|右|''' 霍春阳 代表精 (20)'''[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03/dff05f0f638645669fe7664b44c7bb97_th.jpg 原图链接][http://vthumb.ykimg.com/054101015AA2BAD68B7B44ABA81125B0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 [[File: 霍春 阳珍贵照片集 阳15.jpg|350px|缩略图|左|''' 霍春阳 珍贵照 作品'''[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23/d87688a951864797b344e9ef7a67418e.jpeg 原图链接][http://vthumb.ykimg.com/054101015AA2BAD68B7B44ABA81125B0 来自搜狗网 的图 集(6)]]]
6词条图册
33,9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