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4
次編輯
變更
陈衡恪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陈 师曾| 外文名 = Yammie Nam| 图像 = [[File:T1L2 gBsW81RCvBVdK.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D/D3/D3FCEFD31AFB442440535E0CB8D78CE6.jpg 原图链接] [http://news.163.com/15/1203/14/B9TTNHPO00014AED.html?f=jsearch 来自网易网]]]| 图像说明 = 陈师曾 |center|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876|03|12}} | 出生地点 = 湖南凤凰|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23|09|17|1876|03|12}} | 国籍 = 中国| 别名 = 衡恪 | 职业 = 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 知名作品 = 《中国绘画史》<br>《文人画之价值》 <br>}}'''<big> 陈师曾</big>''',( (1876.3.12—1923.9.17),又名陈师曾,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 == 演艺经历 == 陈师曾出身书生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 [[ 陈宝箴 ]] ,父亲是著名诗人 [[ 陈三立 。1902 ]]。1902 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从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张謇之邀,至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专授博物课程 。1913 。1913 年又赴长沙第一师范任课,后至北京任编审员之职。先后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 。1923 。1923 年9月为奔母丧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终年仅47岁== 演艺经历 ==绘画艺术陈师曾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留学日本的经历则使其对西洋绘画有相当的接触和研究,他曾画过少量的西画作品,因此在对事物的观察以及绘画技法的运用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由此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风俗等皆有涉及。 篆刻艺术清末民国初年时,金石文字学盛兴,篆刻也随之发展,至[[吴昌硕]]、齐白石而达到顶峰。篆刻将中华文字的结构之美、书写之美、布局之美融为一体。篆刻家多是文学书画等多方面修养并蓄的文艺家。陈师曾的篆刻早期受[[蒋仁]]、黄易、奚冈等浙派影响,后得益于赵之谦、吴昌硕等近代篆刻名家,又从汉铜、鼎彝、砖瓦、陶文等古文字中广泛汲取营养,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吴昌硕又名吴仓硕,陈师曾的斋号之一就是“染仓室”,表明了他与吴昌硕在艺术上的渊源,其印谱即称《染仓室印存》。与绘画一样,陈师曾的篆刻亦学吴,但又不全然类吴,他的篆刻笔姿刚健婀娜,拙中见巧,出奇造意,于古朴中富灵秀之气。美术史研究陈师曾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美术史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绘画创作的同时还在美术史研究和美术教育领域取得了不斐的成就。== 高度评价 ==梁启超<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0369425181298993&wfr=spider&for=pc 梁启超 ]百家号</ref> 在致悼词中称:“师曾之死,其影响于中国艺术界者,殆甚于日本之大地震。地震之所损失,不过物质,而吾人之损失,乃为精神。”吴昌硕的题字是“朽者不朽”,这是对陈师曾艺术人生的最高评价。 陈师曾的代表作《文人画之价值》,是20世纪以理论形式肯定中国文人画的第一人。他中西融合、固本出新的画学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他认为中西绘画没有谁优谁劣、谁高谁低的问题,中国画坛的流弊是“沉滞不前”,“宜以本国之画为体,舍我之短,采人之长”。他主张“中西融合”、“固本出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这种画学思想在五四之前是难能可贵的,也是超前的。他提倡师法自然,开启花鸟画、山水画亲近自然之先河,主张人物画当随时代,充分体现其思想敏锐、治学严谨的大家风范,为现代美术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品欣赏 ==[[File:77210021td7f39a6e8e86&690.jpg|缩略图]][[File:77210021td7f39a8dd7d7&690.jpg|缩略图]][[File:77210021td83061e89aca&690.jpg|缩略图]][[File:20090615145029223b.jpg|缩略图]][[File:20090615145029762a.jpg|缩略图]]==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