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伊犁鼠兔

增加 4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文学名: 伊犁鼠兔 </br>
拉丁学名:Ochotona iliensis </br>
界: [[ 动物界 ]] </br>门: [[ 脊索动物门 ]] </br>亚 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br>纲: [[ 哺乳纲 ]] </br>
亚 纲:真兽亚纲 </br>
目:兔形目 </br>
保护级别: 濒危(EN) IUCN标准</br>
|}
'''伊犁鼠兔'''(学名:Ochotona iliensis)是一种体型娇小的山地 [[ 哺乳动物 ]] ,约20厘米长,长有大大的耳朵, [[ 灰色 ]] 的皮毛上散落着些许棕色斑点。仅存于 [[ 中国 ]][[ 新疆 ]] ,是高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群体。它们主要栖息在海拔2800米至4100米之间的天山裸岩区。自2000年以来, 伊犁鼠兔的栖息地减少至原本分布区面积的17.05%。实际栖种群数量的成熟个体数少于2500只,已经处于濒危状态,中国已将其列为濒危动物。</br>
1983年该物种在天山山脉被中国科学家意外发现,并被判定为新物种。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对其数量进行统计,估计有2000只左右。而后,鼠兔便消失在人们视野中。</br>
== 形态特征 ==
伊犁鼠兔外形像 [[ 兔子 ]] 又像 [[ 老鼠 ]] ,成年伊犁鼠兔体重240克,体长约160-200毫米, 耳和后足的长度是鼠兔属里最大的一种。耳,须很长,超过8厘米。毛色较鲜艳,额头和颈侧有3块棕色斑点,额、顶是明显的锈棕色斑,颈背有一块浅色斑。夏毛体背棕黄或棕褐,头骨门齿孔和腭孔为一孔。是中国特有物种,是当前国际公认的鼠兔属仅有的24个物种中,耳朵最大、后足最长、体形最大的一种。</br>
外形略似鼠类, [[ ]] 短而圆,尾仅留残迹,隐于毛被内。因牙齿结构(如具两对上门齿)、摄食方式和行为等与兔子相象,故名。后肢比前肢略长或接近等长;头骨上面无眶上突;上颚每侧只有2枚臼齿。雄性无阴囊,雌兽有乳头2-3对;全身毛被浓密柔软,底绒丰厚,与它们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有关;毛被呈沙黄、灰褐、茶褐、浅红、红棕和棕褐色,夏季毛色比冬毛鲜艳或深暗。</br>
上颌有1对前后重叠的门齿。和像啮齿动物一样,在门齿与颊齿间有宽阔的齿隙(缺犬齿、部分门齿和部分前臼齿)。草食性,具双重消化功能,即盲肠富集大量维生素后,胶囊裹着成软粪,自肛门排出,再被自己吞咽,又经消化,充分利用维生素(软粪含维生素比正常粪便多数倍),再排出的粪便才是圆形硬粪便。
== 栖息环境 ==
伊犁鼠兔栖息于各种 [[ 草原 ]] 、山地林缘和裸崖。是高海拔动物,主要栖息在海拔2850-4100米的天山裸岩地区。而实际栖息地仅占分布区面积的17.05%。这些地区全年大部分时间都被积雪覆盖,植物特别稀少,其栖息环境及食物基地条件很差,特别是冬季生存环境更为恶劣。
== 生活习性 ==
26,1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