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斑黑蟋蟀

增加 2,38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分 類: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ref>[https://www.zoo.gov.tw/introduce/detail.aspx?id=2228 黃斑黑蟋蟀,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網]</ref>
 
 
==認識蟋蟀==
蟋蟀,又稱促織、蛐蛐兒、蟋蟀欸、蟀子...是直翅目昆蟲的一科。
 
齧食植物莖葉、種實和根部,都是農業害蟲。身體黑色至褐色,頭部有長觸角,後腿粗大善跳躍,後腿極具爆發力。其雄性好爭鬥,兩翅摩擦能發出聲響。以晝伏夜出的為多,生性孤僻,通常一穴一蟲,發情期,雄蟲才招攬雌蟋蟀同居一穴。
 
為了方便聽到公蟋蟀的求偶鳴聲,蟋蟀具有位於前腳關節略下方的耳鼓。每種蟋蟀的鳴聲不盡相同。牠們的叫聲是代表溫度,雌蟲不發聲,俗稱三尾子。全世界約有蟋蟀900多種,最普通的為中華蟋蟀,體長約20毫米。年生一代。
 
蟋蟀利用翅膀發聲,在蟋蟀右邊的翅膀上,有一個像锉樣的短刺,左邊的翅膀上,長有像刀一樣的硬棘。 左右兩翅一張一合,相互摩擦。 振動翅膀就可以發出悅耳的聲響。
 
此外,蟋蟀的鳴聲不同的音調、頻率能表達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響亮的長節奏的鳴聲,既是警告別的同性禁止進入,又可求偶。 當有別的同性進入其領域內,它便威嚴而急促地鳴叫以示嚴正警告。(一般在夏季的8月開始鳴叫,野外通常在20度時鳴叫得最歡,10月下旬氣候轉冷時即停止鳴叫。 )
 
蟋蟀的繁殖經過卵 -> 若蟲 -> 成蟲過程,屬不完全變態。
 
雌蟋蟀腹部末端有一根產卵管,產卵時插入土中。 常見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蘆)每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 卵單產,產在雜草多而向陽的田埂、墳地、草堆邊緣的土中。
 
越冬卵於10月產下,第二年4~5月孵化為若蟲。 花生大蟋在廣西1年1代,若蟲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危害花生幼苗。 初孵若蟲群居,數天后外出覓食,各自分別掘穴。 6月上旬羽化為成蟲,繼續為害。
 
若蟲蛻皮6次(即6個齡期),每次3~4天,共需20~25天羽化為成蟲。 成蟲壽命141~151天。 成蟲、若蟲穴居深達0.6米甚至更深。 新建的洞穴很簡單,只有一個逃避孔。 在產卵前增建3~5個供產卵用的支穴,並出外搜索花生嫩莖葉和種子,運回穴內儲存,以供飼養初孵的若蟲。<ref>[http://blog.udn.com/mamabook/154593126 蟋蟀的介紹,就愛大自然- udn部落格]</ref>
32,8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