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该行政村隶属昆明市西山区碧鸡镇,地处碧鸡镇南边,距 镇政府所在地19 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昆明市23公…”
该行政村隶属昆明市西山区碧鸡镇,地处碧鸡镇南边,距 镇政府所在地19 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昆明市23公里。东邻滇池,南邻海口,西邻安宁,北邻西华。辖杨林港、白草村、马桑箐、观音山等4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 13.73 平方公里,海拔 1888 米,年平均气温 17 ℃,年降水量 1200 毫米,适合种植 玉米、蚕豆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742 亩,人均耕地 0.3 亩,林地19853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68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4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稻谷、玉米等为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观音山村

所属地区
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


面积
13.73 平方公里

海拔
1888 米

目录
1村情概况
2文化旅游
3特色产业
4文化教育
5村务公开
6农村经济
7新农村建设
8发展重点
9基础设施
10自然资源
折叠编辑本段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地处滇池西岸,紧邻滇池边,距办事处所在地18 公里,距昆明市区23公里,到办事处和市区的道路为双向六车道的高海高速公路和一条柏油辅路,交通方便,仅需20分钟便可到达市区。东邻滇池,南邻海口,西邻安宁,北邻西华。辖杨林港、白草村、马桑箐、观音山等4个居民小组。现有农户 818 户,有乡村人口2388 人,其中农业人口 2243 人,劳动力 1442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842 人。主要民族为白族和汉族等,其中大部分为白族。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黄芽韭菜、玉米等为主。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旅游
宗教信仰--观音山村民主要宗教信仰为小乘佛教。

名胜古迹--村内有建于明嘉靖年间的观音寺,后经多次修缮和扩建。寺内建有观音阁,临于滇池之边,可俯瞰滇池全貌。

文化旅游--观音山于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六至六月十九日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俗称"观音山六月十九庙会"。庙会的主要内容以烧香拜佛、唱花灯和乡村集贸交易等为主,每次庙会的游客接待都超过几万人,是佛教旅游之圣地。

观音山属于高海高速公路沿线的旅游景点之一,其背靠西山森林公园,周边更有白鱼口康体旅游项目、小七十郎度假山庄、生态蝴蝶园、富善生态草莓基地,西华生态湿地等等旅游景点,是一个城市乡村游的好地方。

折叠编辑本段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外。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4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 %。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教育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3 个、图书室 1 个、业余文娱宣传队 6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9980平方米,拥有教师 16 人,在校学生166人,距离镇中学20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25人,其中小学生166人,中学生59人。

折叠编辑本段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81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42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年末集体总收入2173万元,有固定资产299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是 ,主要以粘贴公告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务和财务。

折叠编辑本段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71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141万元,占总收入的0.72%;畜牧业收入 20 万元,占总收入的0.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758 头,肉牛34头);渔业收入18万元,占总收入的0.09%;第二、三产业收入19501 万元,占总收入的98094%;工资性收入30万元,占总收入的0.15%。农民人均纯收入 4540 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稻谷、蚕豆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24人(占劳动力的22.5%),在省内务工314人,到省外务工 10人。

折叠编辑本段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472.2万元。内容包括:

观音山村委会卫生所、老年活动中心改建工程800平方米;渔池、假山场地及附属工程投资454万元预计将于2007年建成,于年内投入使用。

观音山村进村道路800米的道路硬化,将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18.2万元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经济发展滞后,人多地少,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村间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较差、村民宅基地规划审批问题。

该村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

围绕滇池旅游区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村间道路、生活居住环境改造。

折叠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 818户通自来水,有818户通电,有78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780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5%和9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7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94户(分别占总数的46%和36%)。

该村到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距离集贸市场9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 83 辆,拖拉机35辆,摩托车45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742 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742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3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 4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 221户。全村有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3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 9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85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 7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42 亩,均为水田,人均耕地 0.3 亩,主要种植 稻谷蚕豆等作物;拥有林地19853亩。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