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何继善

增加 4,22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何继善 ''' (1934.9.1- )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常委等职。现为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终身成员。 何继善教授从事科教60余年,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观测仪器系统的研究,创立并发展了以“双频激电法”、“伪随机信号电法”、“广域电磁法”和“拟合流场法” 他没读完高中,当过4年矿工,全靠自学考上大学;为了做实验,他变卖过自己的衣物,筹钱买电子元件;为了实地检测,他带着自制仪器,和学生们几乎攀遍了我国的崇山峻岭;勘探中,风餐露宿是常态,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如今年过八旬却从不停止脚步……8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创立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ref>[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9-01/08/c_1210032956.htm 礦工院士]</ref>   “矿工院士”的创新奇迹:原创技术与装备能探测地表以下数公里   童年时期亲眼看见过日军飞机对家乡的轰炸,青少年时期因战争举家颠沛流离,热爱学习的何继善在历经坎坷中不断失学、复课再失学。高中都没读完的他,迫于生计当起了矿工,却仍不忘坚持自学。   那时候,矿上没有电,只能点电石灯。电石中往往含有杂质,产生的乙炔气体不纯,臭气难闻。每次下矿之后,何继善就在这臭气难闻的环境中埋头苦读,常常被熏得眼泪直流。   参加工作后,何继善便背着背包,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群山峻岭调查地质矿产资源。在贵州桑朗,地质队的一台“电子自动补偿仪”出了故障,无人能修,何继善利用自己业余时间研究双频激电的思路,凭着手上的一个万用表、一把螺丝刀,玩魔术般地把仪器给修好了。   “在那个年代,谁都不敢说自己的成果好,更不敢说国外的研究不对。”何继善说。   直到1978年,湖南代表团得到了一张无人认领的奖状——“电阻率法消除异常干扰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找了半天,才找到奖项主人就是何继善。他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研究终于得到了认可。国家最终还是会重视真正潜心搞研究的人。”   出身矿工的何继善总是在思考,如何用先进的仪器探测地下资源?100年前,美国工程师哈里·康克琳曾提出电磁感应法并获得专利,但因电磁波向地下传播方程的求解极其复杂,国际上都不得不采用近似公式作定量解释。这种处理方法,使得勘测深度小、精度低,且抗干扰能力不强。   没有任何科研经费支持,何继善一头扎进了浩瀚的数据计算中,这一算便是数十年。2005年,何继善终于正式提出精确求解地下电磁波方程的“广域电磁法”。   这一成果世界领先,技术与装备能探测地表以下数公里。   打破欧美仪器神话:“我取得的成绩都是靠跑出来的”   理论并不只是用来发论文、搞讲座的,为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何继善又开始了一个长达十余年的科研跋涉:用这一理论研制仪器。   这是个不断完善、永无止境的漫长过程,已84岁的何继善如今仍十分“挑剔”:仪器使用环境的复杂多变,设备的缺陷显现,重新改进投入使用,发现不足再继续改进……   60多年来,无论是宽广的平原、浩渺的海洋、无垠的沙漠,还是荒无人烟的盐碱地,都有何继善奔波的身影:“我们搞地球物理的人,取得的成绩都是靠跑出来的。”   “我永远忘不了2007年的冬天,内蒙古室外温度低至零下20摄氏度。73岁的何院士,自掏腰包带着我们在大庆油田区块上,在天寒地冻里开展勘探石油气初步试验。”团队成员、中南大学副教授瓮晶波说。   一次,一场“擂台赛”中,在已知地质资料的情况下,对国内外电磁法探测仪器有效性进行对比。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电磁法仪器参赛,均宣告失败。   “我们的广域电磁法所用电流仅为欧美‘先进’仪器的五分之一,却轻松地测到了有效数据,打破了欧美仪器的神话。”何继善扬眉吐气。   ==參考文獻=={{reflist}}
1,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