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39
次編輯
變更
无性繁殖
,無編輯摘要
[[File:U=4132713321,3463247975&fm=26&gp=0.jpg|缩略图|无性繁殖[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hzbg.cn%2FmediaLibrary%2FimageLibrary%2Fimages%2F20200622%2F15927951731492.jpg&refer=http%3A%2F%2Fwww.hzbg.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6049825&t=64601ef5d7f199bbcd8a79ba66a92ae8 图片来源百度网][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hzbg.cn%2FmediaLibrary%2FimageLibrary%2Fimages%2F20200622%2F15927951731492.jpg&refer=http%3A%2F%2Fwww.hzbg.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6049825&t=64601ef5d7f199bbcd8a79ba66a92ae8 原图链接]]]无性繁殖不涉及[[生殖细胞]],不需要经过受精过程,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多种形式。 <ref>[范太华.生命与环境: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68-69]</ref> '''中文名''':[[无性繁殖]] '''外文名''':[[asexual reproduction]] '''原 理''':[[细胞]]全能性 '''适用对象'''大部分植物,某些菌种,动物 '''利用价值''':保持优良特性,繁殖快,结果早 '''研发前景''':广阔(例如:克隆) ==简介== 无性繁殖也叫无配子繁殖,是一种[[亲体]]不通过[[性细胞]]而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的特点是参加产生后代的只有一个亲体。这种无性[[单亲遗传]]是最为[[原始]]的一种方式。这种繁殖方式在单细胞动物和低等多细胞动物中较为普遍。无性繁殖不经过复杂的胚胎发育,更不发生遗传信息的重组。因此,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子代遗传物质与亲代完全相同。这种繁殖有利于那些处于适宜环境中的个体快速增殖,以扩大种群的数量。无性繁殖是以分裂和出芽的方式产生后代。分裂又分为二分裂、复裂、质裂和[[包囊裂]],而出芽则有外出芽和[[内出芽]]。 <ref>[邢世杰.21世纪学生素质百科全书 科学技术的硅谷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4:102]<big/ref> [[File:U=345733519,638634236&fm=26&gp=0.jpg|缩略图| 无性繁殖[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45733519,638634236&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45733519,638634236&fm=26&gp=0.jpg 原图链接]]]==无性繁殖遗传稳定的细胞学基础== 植物的[[受精卵]]是一个[[胚性细胞]],在这个细胞里具有一整套来自双亲的[[遗传基因]],当受精卵进行分裂时,染色体进行复制,分成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含有和受精卵相同的遗传基因,这样不断分裂形成千百万个子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分裂过程不仅是细胞数量的增加,而且各部位的细胞进行分化,产生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最后形成完整的植物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集中在[[染色体]]上,染色体上的遗传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从植物体上取下来的每个细胞都和受精卵一样,具有形成一个新植株的可能性,即细胞全能性。无性繁殖形成的群体称为无性系。 ==优点(植物)== (1)获得的苗木其遗传性和母株基本一致,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苗木]]生长整齐一致,很少变异。 (2)由于[[新株]]的个体发育阶段是在母体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因此可以加速生长,跨越生理(发育)阶段,提早开花、结果。 (3)对一些不易结实或[[种子]]很少的植物,无性繁殖有利于其种质资源的保存。 <ref>[薛秋华.园林花卉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建筑分社,2015]</bigref>''' ==分类== 1)分裂繁殖 简称裂殖,是由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新个体,这两个新个体基本相同。单细胞生物都采用裂殖的繁殖方式。(焦虫的裂殖) 2)出芽繁殖 简称芽殖,是先在母体上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芽基长大后脱离母体或不脱离母体长成独立生活的个体。[[水螅]]等腔肠动物、[[海绵动物]]、[[酵母菌]]等采用芽殖的繁殖方式。 3)孢子繁殖 [[孢子]]是藻类、真菌和一些低等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衣藻的孢子繁殖过程) 4)营养繁殖 即脱离亲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或亲体的一部分经去分化后,直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的繁殖方式。如[[马铃薯]]的块茎,[[吊兰]]和[[草莓]]的匍匐茎等都能长出独立的植株,植物的压条、扦插等也能培育出完整的植株来。包括嫁接繁殖和自根繁殖。 1)嫁接繁殖就是一株植物上的枝或芽等[[组织器官]]接到另一带根系植物的适当部位,使接穗基部的形成层与砧木上部的形成层相互贴近,在两者连接部位新生出导管和筛管等维管组织,使接穗和砧木愈合而成为新植株。 2)自根繁殖就是利用植物器官、组织的再生能力及细胞全能性的特点,使植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再生根,芽或枝而成为一个独立个体。 ;<ref>[田宝传,陶国富,黄晞建.中国大学生百科知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99-100]</ref> 此外,还有单性繁殖、[[再生繁殖]]、[[克隆繁殖]]等无性繁殖方式,但不具有普遍性。而且有一定的非自然性质。还有些动物是两性同体,如蜗牛、蚯蚓、吸血虫、乌贼等,并非单性或无性。 ;<ref>[范太华.生命与环境: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68-69]</ref> ==研究意义(植物)== 1)加速发展优良品种 嫁接是快速发展无性系的主要手段,因为一棵树有大量的芽,一个芽就可以嫁接成一颗新的树苗。1962年,日本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富士”[[苹果]],到上世纪80年代正式推广,很快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无性系,我国的“富士”苹果已引入发展了20多年,现在国内约半数以上的苹果都是“[[红富士]]”。所以用无性繁殖可加速发展优良品种,包括[[林木]]、[[果树]]、[[花卉]]以及[[草莓]]、[[白薯]]、[[马铃薯]]等农作物,药用植物亦可以用无性繁殖来加速发展优良品种。 2)发展用种子繁殖困难的植物 有些果木不能形成种子,例如[[香蕉]]、[[无核葡萄]]、[[无核柿子]]、[[无核蜜桔]]等,这些果实食用方便,果品的质量好,但由于没有种子,所以必须用无性繁殖;有些植物很难形成种子,例如[[大蒜]]、[[马铃薯]]、白薯等,必须要在特殊的条件下才能形成种子。如大蒜必须在高山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开花结籽。白薯长大后,北方进入冬季,植物即冻死。因此它必须在生长后期不发生冻害的地区才能开花结籽,这类植物也需要用无性繁殖来发展。 3)缩短或保持童期 在无性繁殖时,如果采用[[幼龄树]]上的纸条或芽为材料,其无性系开始则处于童期阶段,表现出童期生长特点;如果采成年树上的枝条或芽为材料,其无性系生长开始即处于成年树的阶段,表现出能提早开花结果。再生产上,当需要幼苗生长快、不要过早开花结果时则可采幼树的枝芽进行繁殖;如果需要缩短童期提早开花结果,则需要采成年树上的枝芽进行繁殖。 ;<ref>[高新一,王玉英.植物无性繁殖实用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12:1-2]</ref> ==存在问题== 1)病毒危害 无性繁殖是采用营养体的一部分进行繁殖,引起病毒病的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等微生物可以从母体传到繁殖的后代,直接在无性系中传播,因此无性繁殖很容易引起病毒病的危害。 2)无性系发生体细胞的变异 无性繁殖能保持品种的遗传特性,这是相对的,因为体细胞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也会发生变异。例如最近提出的[[太空育种]]就是[[植物]]在宇宙射线影响下发生的变异。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激素等[[化学药剂]]的刺激也能引起无性系产生突变。 ==发展== 扦插是最早发明的无性繁殖办法,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它是直接从[[果树]]上剪去一段一两年生的嫩枝条,出图中让其生根发芽的技术。我国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发明了这种方法当时主要用于[[石榴]]枝条的扦插。中国古籍中给扦插技术取了个很雅的名字,叫“[[鹤膝]]”。在[[古巴比伦]]、[[古埃及]],扦插技术比我国更早用于葡萄的繁殖。 分株繁殖在我国最早于公元4世纪开始使用,[[西欧]]和[[南亚]]早于我国开始使用。 [[东汉]][[崔䈕]]《[[四民月令]]》讲到用“栗树”与“栎树”嫁接,使用芽接,在古罗马时代的农书里也可看到果树嫁接的记载。芽接是嫁接形式的一种,而嫁接是无性繁殖的高级形式的一种,至今也被普遍使用。 ;<ref>[曹幸穗.大众农学史:山东科技出版社,2015]</ref> ==视频====这种生物长相可爱只有5毫米大小,但是却可以无性繁殖!=={{#iDisplay:s0799cexvj0 | 560 | 390 | qq }}==参考文献=={{Reflist}}==参考文献=={{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