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卢嘉锡

增加 21 位元組, 2 年前
毅然回国
==毅然回国==
* 1945年冬,年方30岁的卢嘉锡满怀"科学救国"的热忱回到中国,受聘到母校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 1947至1948年,应 [[ 浙江大学 ]] 校长竺可桢和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胡刚复的聘请,两度到该校讲授物理化学课程。
1950年后,卢嘉锡历任厦门大学理学院院长、副教务长、研究部副部长、
部长和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并开始培养研究生。他有一套比较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育思想,在他的努力下,厦门大学不再仅因经济系(王亚南校长创办)而闻名,同时因化学系的崛起而跻身全国重点大学之列。
* 1955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同年被高等教育部聘为一级教授,是中国当时最年轻的学部委员和一级教授之一。
* 1956年,卢嘉锡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
* 1958年,根据组织的决定,卢嘉锡到 [[ 福州 ]] 参加筹建福州大学和原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后经多次调整而建成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1960年,任福州大学副校长和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从系科布局、课程设置、图书订阅、科研设备购置、师资聘任到组织管理,卢嘉锡都付出了大量心血。
*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作为福州大学主要领导人之一和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院长的卢嘉锡自然在劫难逃。他是"文革"中第一批被揪斗的"走资派"之一,经过"文革"初期无数次的揪斗,最后,他被罢免了一切职务,被作为劳动改造对象,派到实验室洗烧杯,整理桌椅,搬设备,搞卫生,刷洗厕所。
* 1999年,在 [[ 周恩来 ]] 的保护下,福州大学"支左"解放军代表宣布解除对卢嘉锡的批判,准许他做些科研工作。
* 1972年后,卢嘉锡着手恢复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科研队伍和设备,关心和指
导该所结构化学、晶体材料、催化及金属腐蚀与防护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使这个所逐步形成为一所具有明显特色的结构化学综合研究机构,特别是在原子簇化学和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方面成绩斐然,在国际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 198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 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198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是担任这一职务的第一位中国 [[ 科学家 ]] 。* 1987年,被聘为 [[ 比利时 ]] 皇家科学文学与美术院外籍院士。
* 2001年6月4日,[[卢嘉锡]]在福州病逝,终年86岁。
[[File:U=3378331235,342911547&fm=26&gp=0.jpg|缩略图|左|厦大“文庆亭”卢嘉锡塑像图片网址[http://img2.imgtn.bdimg.com/it/u=3378331235,342911547&fm=26&gp=0.jpg]图片来源网址[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5%8D%A2%E5%98%89%E9%94%A1&ie=utf-8&ie=utf-8]]]
 
==人才培养==
在教学工作中,卢嘉锡是一位才华横溢而又勤奋严谨的人。他学识渊博且善于表达,讲起课来生动活泼,见解独到,板书格外工整清晰,课堂常常座无虚席,成为厦门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1947年春,当他在浙江大学完成第一次讲学任务即将离去之际,该校一百多名师生曾联名写了封充满激情的挽留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他曾接受高等教育部的聘请,与唐敖庆等先后到山东大学和北京大学讲授物质结构课程,培养了一大批结构化学的师资。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