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6
次編輯
變更
霍布斯鲍姆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 | 圖像 = [[File:666490.jpg|缩略图|居中|250px350px|[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3727c24da47a1d84.jpg 原图链接] [https://guoxue.ifeng.com/a/20180827/59976871_0.shtml ] 图片来自凤凰网]]]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17年
| 職業 = 近代史大师
| 知名原因 = 享誉国际
| 知名作品 = [[ 《革命的年代》 ]] </br> [[ 《资本的年代》 ]] </br> [[ 《帝国的年代》]]</br> [[ 《极端的年代》]]
}}
1917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中产家庭.
父亲是移居英国的 [[ 俄国犹太后裔 ]] ,母亲则来自 [[ 哈布斯堡王朝 ]] 统治下的中欧。
1919年举家迁住 [[ 维也纳 ]] ,1931年徙居柏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创至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
1933年因 [[ 希特勒 ]] 掌权而转赴英国,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
1947成为 [[ 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 ]] 讲师,1959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成为该校经济及社会史荣誉教授。
1982年退休后任 [[ 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 ]] 政治及社会史荣誉教授。2012年10月1日,病逝于伦敦,享年95岁。
1简介
5逝世
自14岁于柏林加入共产党后,迄今未曾脱离。
就读 [[ 剑桥大学 ]] 期间,霍氏是 [[ 共产党 ]] 内的活跃分子,与 [[ 威廉士 ]] 、 [[ 汤普森 ]] 等 [[ 马克思 ]] 派学生交往甚密;
在1952年 [[ 麦卡锡 ]] 白色恐怖气焰正盛之时,更与希尔等人创办著名的新左史学期刊 [[ 《过去与现在》 ]] 。
从而建立了他在国际上的崇高声誉。
除专业领域外,霍氏也经常撰写当代政治、社会评论、历史学、社会学理论,以及艺术、文化批评等。
而其宏观通畅的写作风格,更将叙述史学的魅力扩及大众。
如 [[ 《新左翼评论》 ]] 著名编辑 [[ 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所言:霍氏不可多得地兼具了理性的现实感和感性的同情心。
一方面是个脚踏实地的 [[ 唯物主义 ]] 者,提倡实力政治;
另一方面又能将 [[ 波希米亚 ]] 、 [[ 土匪强盗 ]] 和 [[ 无政府主义 ]] 者的生活写成优美哀怨的动人故事。
霍氏著作甚丰,文笔晓畅,有多部专著问世,著作与编辑书籍约30种,其中包括最著名的年代四部曲 [[ 《革命的年代》 ]] 、《资本的年代》、 [[ 《帝国的年代》 ]] 和《极端的年代》、 [[ 《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 ]] 、《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另有 [[ 《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 ]] 、《盗匪》、 [[ 《民族与民族主义》 ]] 、《原始的叛乱》、 [[ 《爵士风情》 ]] 等书,已有10多种汉译。
2010年 ''' 霍布斯鲍姆 ''' 以93岁高龄出版的新书 [[ 《怎样改变世界: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故事》 ]] 在西方引起不小反响。
<ref>[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3139 霍布斯鲍姆:马克思如何改变世界(访谈)]新浪微博[2012/10/01]</ref>
他在接受英国 [[ 《卫报》 ]] 的相关访谈中指出:
"工人阶级仍然有可能成为更广阔的社会变动的骨干力量。在左翼方面,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巴西,它拥有一个19世纪后期式的劳工党,其建立在工会、工人、广大穷人、知识分子、思想家以及各种左翼的联盟的基础上,从而产生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统治同盟。你不能说它不成功,在执政8年之后,即将离任的总统仍有高达80%的支持率。今天,从意识形态上来说,最让我觉得自在的是拉丁美洲,因为在这里,人们仍在运用着19世纪和20世纪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来谈论、实施他们的政治主张。"。
<ref>[http://product.dangdang.com/23434573.html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霍布斯鲍姆离世前的真正一部力作!)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推荐]当当网[2014年03月]</ref>
据 [[ 英国卫报 ]] 消息,英国现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信奉共产主义的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于伦敦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日凌晨与世长辞,享年95岁。
霍布斯鲍姆于1917年出身在 [[ 埃及亚历山大城 ]] 的犹太中产家庭。在他19岁的时候,霍布斯鲍姆在英国加入 [[ 共产党 ]] 。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他始终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悔改的共产主义者"。
霍布斯鲍姆曾在麦卡锡 [[ 白色恐怖 ]] 气焰全盛之时,与希尔等人创办著名的新左史学期刊 [[ 《过去与现在》 ]] 。
在完成其在剑桥大学的历史专业的学习后, [[ 霍布斯鲍姆 ]] :
1947成为 [[ 伦敦大学 ]] 伯贝克学院 讲师, 1959年升任高级 讲师,
1959年升任高级讲师,
[[File:666488.jpg|缩略图|左|500px|[http://p2.so.qhimgs1.com/bdr/_240_/t01316f25162d10a692.jpg 原图链接]
《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ref>[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3139《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扫描版[PDF]] 敏学网[2010年1月02日]</ref>]]
1978年成为该校经济及社会史荣誉教授。
1982年退休后任 [[ 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 ]] 政治及社会史荣誉教授。
2002年,霍布斯鲍姆成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的院长。
霍布斯鲍姆曾在1998年被后来成为 [[ 英国首相 ]] 时任工党主席的 [[ 托尼·布莱尔 ]] 任命为荣誉伙伴,为工党提供建议。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 ''' 霍布斯鲍姆 ''' 一直是英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
作为历史学家,他著述甚丰,出版著作30余部,其中最著名的是 [[ 三部曲 ]][[ 《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 ]] 。
而其最为知名的著作恐怕是他在1994年出版的《极端的时代》,这部著作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包括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汉语,并得到了难以计数的来自国际的褒奖。
霍布斯鲍姆一直以 [[ 马克思主义 ]] 的视角闻名,这主要取决于他早期生活在 [[ 希特勒 ]] 统治下的德国的经历。
他自14岁于柏林加入共产党后,迄今未曾脱离。
就读剑桥大学期间,霍氏是共产党内的活跃分子,与威廉士、汤普森等马克思派学生交往甚密;在1952年麦卡锡白色恐怖气焰正盛之时,更与希尔等人创办著名的新左史学期刊《过去与现在》。
直到晚年,霍布斯鲍姆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同以前一样重要","社会不公仍然需要谴责和战斗"。
他在劳工运动、农民运动和世界史范畴中的研究成果,堪居当代史家的顶尖之流,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而其宏观通畅的写作风格,更将叙述史学的魅力扩及大众。
2010年霍布斯鲍姆以93岁高龄出版的新书 [[ 《怎样改变世界: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故事》 ]] 在西方引起不小反响。
<ref>[http://bbs.tianya.cn/post-666-25863-1.shtml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年代四部曲作者——霍布斯鲍姆逝世] 天涯社区[2012-10-05]</ref>
{{#ev:youku|XNDY5MjY4NDY4|640|inline|剑桥大学公开课:人类学:05 国家争斗和战争|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