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6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弘仁寺''' </p>
|-
|<center><img src="https://mapio.net/images-p/7714587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apio.net/wiki/Q11066364-zh/ 圖片來自mapio]
</small>
|}
'''弘仁寺'''是[[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福祥胡同]]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原为[[汉传佛教]]寺院“福祥寺”。<ref name=bjdc>{{Cite web |url=http://www.bjchp.org/?p=3790 |title=福祥胡同,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1-08-29 |access-date=2012-09-1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421171757/http://www.bjchp.org/?p=3790 |archive-date=2012-04-21 |dead-url=yes }}</ref>
==历史==
弘仁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福祥胡同]]25号(原门牌号为10号)。根据《光绪顺天府志》、《[[燕都丛考]]》,还有[[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敕赐福祥寺改建山门碑记》、万历二十年(1592年)《名僧录司左觉义守愚公主持福祥寺序》碑文所记,该寺始建于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是武姓[[太监]]为[[明英宗]]祝寿而舍家宅建设,赐额“福祥寺”,为[[汉传佛教]]寺院。[[弘治]]九年(1496年)御马监诸珰捐资重修。[[正德 (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该寺均曾重修。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青海]]后,[[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使节来北京朝见清帝,乃购买该寺为驻京行馆,该寺从此改为藏传佛教寺庙,并更名为“弘仁寺”。
[[中华民国]]时期,该寺住持喇嘛为索达那木扎什。
==建筑==
1950年代调查得知,该寺“有寺门一间,硬山卷棚瓦顶,苏式彩画;山门三间,东耳房一间,西耳房二间,大式硬山大脊筒瓦顶;天王殿三间,大式歇山大脊筒瓦顶,三踩斗拱,旋子彩画;大殿三间,庑殿式筒瓦顶,旋子彩画。”大殿前面的甬路上,有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所建的塔一座。寺内还有不少佛像,以及清朝[[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所制的铁磬等。天王殿前方,有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黎珏]]所撰的《敕赐福祥寺改建山门碑记》碑,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侍讲[[沈寿]]和万历癸丑四十一年(1613年)大学士[[赵志皋]]所撰的《重修福祥寺碑记》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该寺前半部分为煤铺,其他房屋被改为民居。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该寺的两个殿堂因为发生倾斜而被房管所拆除,在原址上建了六组排房继续作为民居。
今该寺山门及东西耳房、天王殿及该殿后面的东配殿、东跨院南北各三间房仍存,但都损毁严重。该寺的石碑中,一通已迁到[[五塔寺]]保存,另一通被砌入民房的墙内。该寺的塔已遭到拆除,其他文物均未存。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弘仁寺''' </p>
|-
|<center><img src="https://mapio.net/images-p/7714587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apio.net/wiki/Q11066364-zh/ 圖片來自mapio]
</small>
|}
'''弘仁寺'''是[[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福祥胡同]]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原为[[汉传佛教]]寺院“福祥寺”。<ref name=bjdc>{{Cite web |url=http://www.bjchp.org/?p=3790 |title=福祥胡同,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1-08-29 |access-date=2012-09-1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421171757/http://www.bjchp.org/?p=3790 |archive-date=2012-04-21 |dead-url=yes }}</ref>
==历史==
弘仁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福祥胡同]]25号(原门牌号为10号)。根据《光绪顺天府志》、《[[燕都丛考]]》,还有[[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敕赐福祥寺改建山门碑记》、万历二十年(1592年)《名僧录司左觉义守愚公主持福祥寺序》碑文所记,该寺始建于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是武姓[[太监]]为[[明英宗]]祝寿而舍家宅建设,赐额“福祥寺”,为[[汉传佛教]]寺院。[[弘治]]九年(1496年)御马监诸珰捐资重修。[[正德 (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该寺均曾重修。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青海]]后,[[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使节来北京朝见清帝,乃购买该寺为驻京行馆,该寺从此改为藏传佛教寺庙,并更名为“弘仁寺”。
[[中华民国]]时期,该寺住持喇嘛为索达那木扎什。
==建筑==
1950年代调查得知,该寺“有寺门一间,硬山卷棚瓦顶,苏式彩画;山门三间,东耳房一间,西耳房二间,大式硬山大脊筒瓦顶;天王殿三间,大式歇山大脊筒瓦顶,三踩斗拱,旋子彩画;大殿三间,庑殿式筒瓦顶,旋子彩画。”大殿前面的甬路上,有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所建的塔一座。寺内还有不少佛像,以及清朝[[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所制的铁磬等。天王殿前方,有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黎珏]]所撰的《敕赐福祥寺改建山门碑记》碑,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侍讲[[沈寿]]和万历癸丑四十一年(1613年)大学士[[赵志皋]]所撰的《重修福祥寺碑记》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该寺前半部分为煤铺,其他房屋被改为民居。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该寺的两个殿堂因为发生倾斜而被房管所拆除,在原址上建了六组排房继续作为民居。
今该寺山门及东西耳房、天王殿及该殿后面的东配殿、东跨院南北各三间房仍存,但都损毁严重。该寺的石碑中,一通已迁到[[五塔寺]]保存,另一通被砌入民房的墙内。该寺的塔已遭到拆除,其他文物均未存。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