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856
次編輯
變更
红松林
,创建页面,内容为“《'''红松林'''》,昆剧《红松林》现代小戏。 ==剧目介绍== 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一届昆剧班编剧,辛清华作曲,1960年4月…”
《'''红松林'''》,[[昆剧]]《红松林》现代小戏。
==剧目介绍==
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一届昆剧班编剧,辛清华作曲,1960年4月8日首演于该校小剧场。
剧情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撤离江西革命老根据地后,游击队长洪胜虎奉命下山联络群众,准备歼灭地主万富贵的反动武装。老猎户郭春生和女儿冬梅为掩护洪胜虎,被万富贵烧毁了房子,悬吊在红松林中。游击队在张大妈母女的指引下及时出击,救下猎户父女,消灭了土匪,红旗复又飘扬。由卫如瑾饰冬梅,计镇华饰郭春生,邱奂饰洪胜虎,王君惠饰张大妈,王芝泉饰小兰,刘异龙饰万富贵,严乔琪饰白毛鼠。
===上海市戏曲学校===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简称[[上海市戏曲学校]],成立于1954年3月。2002年,学校划归上海戏剧学院,成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它是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莲花路211号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的戏曲表演专业为上海市重点专业。2008年,学校被确立为[[上海]]首批传统戏剧综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中国戏曲==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用来娱神的原始歌舞。《[[尚书尧典]]》上说:“於!子击石拊石,百鲁率舞。”《[[吕氏春秋古乐]]》上也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ref>[https://www.wsm.cn/shenghuoyule/shenghuoxuetang/5188.html 傩戏是什么?傩戏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网,2015-07-18</ref>”;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ref>[http://www.guoxuemi.com/lishi/40610s/ 历史知识 > 参军戏],国学迷</ref>”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Category:982 中國戲劇]]
==剧目介绍==
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一届昆剧班编剧,辛清华作曲,1960年4月8日首演于该校小剧场。
剧情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撤离江西革命老根据地后,游击队长洪胜虎奉命下山联络群众,准备歼灭地主万富贵的反动武装。老猎户郭春生和女儿冬梅为掩护洪胜虎,被万富贵烧毁了房子,悬吊在红松林中。游击队在张大妈母女的指引下及时出击,救下猎户父女,消灭了土匪,红旗复又飘扬。由卫如瑾饰冬梅,计镇华饰郭春生,邱奂饰洪胜虎,王君惠饰张大妈,王芝泉饰小兰,刘异龙饰万富贵,严乔琪饰白毛鼠。
===上海市戏曲学校===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简称[[上海市戏曲学校]],成立于1954年3月。2002年,学校划归上海戏剧学院,成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它是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莲花路211号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的戏曲表演专业为上海市重点专业。2008年,学校被确立为[[上海]]首批传统戏剧综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中国戏曲==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样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用来娱神的原始歌舞。《[[尚书尧典]]》上说:“於!子击石拊石,百鲁率舞。”《[[吕氏春秋古乐]]》上也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 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ref>[https://www.wsm.cn/shenghuoyule/shenghuoxuetang/5188.html 傩戏是什么?傩戏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网,2015-07-18</ref>”;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ref>[http://www.guoxuemi.com/lishi/40610s/ 历史知识 > 参军戏],国学迷</ref>”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Category:982 中國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