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時代力量

增加 18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class="mw-empty-elt"></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時代力量(簡稱時力)是[[中華民國]]的[[政黨]]之一,為[[立法院]]的第四大黨。時代力量的政治取向為「[[中間偏左]]」,目標是在立法院扮演關鍵的改革勢力,提出「進步價值」、「公開透明」、「臺灣國家地位[[ 正常化]] 」等主張。時代力量和[[民主進步黨]]外交與國防方面的政治主張相差不多,但時代力量希望能對民進黨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衡,在政治上更加堅守許多進步議題,並成為台灣本土左派的捍衛者。
</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5年1月25日,[[林峯正]]等人舉行時代力量創黨成立大會,由[[林昶佐]]擔任建黨工程隊總隊長。9月13日,時代力量正式宣佈成立,[[黃國昌]]擔任首任[[ 執行黨主席]] 。[[2016年第九屆立委選舉]],時代力量獲得5席,組成[[立法院]][[ 黨團會議]] ,成為立法院第三大政黨。在[[2018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時代力量在[[臺灣]]各地總共提名40名[[ 直轄市及縣市議員]] 候選人,並有16人[[當選]]。2019年,時代力量改選決策委員會,由[[邱顯智]]當選黨主席。之後內部出現[[ 路線爭議]] ,改由[[徐永明]]出任黨主席職務,但因徐永明2020年7月末捲入[[SOGO案]],黨主席一職由邱顯智暫代 。[[2020 。2020 年第十屆立委選舉]] ,時代力量在政黨票數上被[[台灣民眾黨]]超越,立委席次降至3席,退居立院第四大黨。
</p>
==歷史發展==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 === 籌備建立'''===<br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3年下半年,[[黃國昌]]和朋友開始討論成立[[政黨]]的可能性,目標是讓[[中國國民黨]]在[[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未能過半,並希望為年輕世代提供參政平臺。反對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社會運動人士組成聯盟政團「[[公民組合]]」。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爆發,對後續的政治局勢與社會氛圍產生重大影響。在運動結束後,主要參與人士認為應進入政治體制來實踐主張。同年7月,在籌備1年多後,公民組合完成立案登記。</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作為[[第三勢力]]的組織,公民組合的目標是投入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由於內部成員在組織形式部分出現理念的分歧,同樣屬於公民組合成員的[[林峯正]]和[[範雲]],決定各自組成政黨參政。2015年1月25日,由林峯正等人發起的時代力量,率先舉行創黨成立大會,宣佈成立「建黨工程隊」和啟動「10萬人建黨工程」,公佈政黨網站、基本主張及10項基本政策。範雲等人則另外組成[[社會民主黨]]。</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隨後,[[林昶佐]]擔任建黨工程隊總隊長,號召支持群眾以[[網際網路]]投票的方式,推薦政黨幹部與不分區[[立法委員]]提名人的名單。在籌備成立的過程中,時代力量還曾經邀請到[[林義雄]]、[[李遠哲]]等人助講。同年7月2日,林昶佐向時代力量決策小組請辭總隊長,由黃國昌代理總隊長職務。9月13日,由學者、社會運動人士組成的社運型政黨時代力量正式宣佈成立,並以「超越藍綠」自許。</p>
''' </div> === 國會議政'''===<br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5年9月13日,透過網際網路直接選舉,時代力量黨員選出第一屆黨主席團,成員有黃國昌、[[徐永明]]、[[黃秀禎]]、林峯正、林昶佐、[[林世煜]]、[[馮光遠]]等人,由黃國昌出任第一任[[執行黨主席]]。在隔年1月16日的立法委員選舉中,透過與最大在野黨[[民主進步黨]]的合作,首次參選的時代力量取得5個席次,包括3席區域立法委員與2席不分區立法委員,取代[[臺灣團結聯盟]]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實現進入立法機構參政議政的目標。</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月31日,時代力量舉行立法院[[黨團會議]],選出黨團幹部,決議黨團幹部名單:總召集人徐永明、副召集人[[高潞•以用•巴魕剌]]、幹事長林昶佐、書記長[[洪慈庸]]。3月25日,時代力量召開第二屆主席團首次會議,討論新任執行黨主席人選,最終宣佈由黃國昌連任。為了提前佈局[[2018年直轄市及縣市議員選舉]],時代力量在數個區域規劃建立地方黨部與辦公室。4月9日,時代力量在[[新竹市]]成立第一個地方黨部。5月19日,林峯正被[[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延攬,擔任諮詢委員的職務。</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時代力量和民主進步黨的[[政黨政治]]主張相差不多,前者積極在立法院推動選前承諾的各項法案。在立法程式中,時代力量則出現激進派和溫和派的衝突。2017年12月,[[黃國昌罷免案]]對於時代力量造成一定的影響。隨著《[[勞動基準法]]》的修法,時代力量與民主進步黨開始以[[強硬話語]]相向。同時,時代力量內部出現路線的爭議,特別是對於民主進步黨和[[柯文哲]]的立場,是要採取合作或保持距離的問題上。</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時代力量於2019年11月12日公佈2020立法委員不分區名單,總計11名,包含環團出身的陳椒華、科技業出身的臺北市府顧問翟本喬、小燈泡媽媽王婉諭、獸醫師關心羚,時代力量前主席邱顯智等,至於各界關注的時任時力立委黃國昌,也同樣在2020不分區名單,由於排行第4名,外界認為是排在安全名單尾巴,盼屆時能積極催票。2020年1月11日時代力量於「2020大選」結果出爐,5席區域立委全軍覆沒,[[高鈺婷]]在新竹市拿下近三成選票但仍落敗,其他4席選區立委得票率皆落在7-8%之間。政黨票則拿下109萬8100票,得票率7.7%,總共當選3席,包含環團出身的[[陳椒華]]、時代力量前主席[[邱顯智]]律師、小燈泡媽媽[[王婉諭]]。大選後,時代力量宣示2022將進軍地方縣市首長選舉。黃國昌表示,小黨要開創新道路,不是成為大黨附庸,這樣的陣痛期一定要經過,今晚上新竹的結果,是最好應證,雖然失敗,票數、比例卻有成長,「若要我和大黨談某程度上的交換,或是妥協、合作,讓區域選上,卻讓政黨票、不分區瓦解的話,我相信我所選擇的這條道路、堅持下去,才能茁壯」。</p>
''' </div> === 投入地方'''===<br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8年初,為了抗議《勞動基準法》修改,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佔領議場,並前往[[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禁食靜坐抗議,最終遭警方驅離。時代力量還和[[勞工團體]]共同發起「[[廢除勞基惡法公投]]」、「討回七天假公投」連署。同年11月24日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時代力量在[[臺灣]]各地總共提名40名年輕的縣市議員候選人,在[[臺北市]]、[[桃竹苗]]與南部縣市順利[[當選16席]],並有高達10位當選人為女性。</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時代力量提名的議員多為「政治素人」,由中央黨部代為繳納12萬元至20萬元不等的保證金。在這次直轄市及縣市議員選舉中,時代力量積極佈局,透過競選概念影片、網路節目、競選主網站,「重塑」強勢的政黨刻板形象。時代力量在臺北市和[[新竹市]]各別取得3席,達到組成議會黨團的門檻。但在該次選舉中,除了民主進步黨於執政縣市失利外,時代力量的議員選情不如預期。</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9年1月13日,時代力量首度舉行黨員大會,討論黨章、黨代表修訂,進行黨組織的改造。在黨職選舉前夕,創黨初期便擔任黨主席的黃國昌宣佈卸下黨主席等職務,表態不再參選決策委員會。2月2日,時代力量公佈決策委員會的開票結果,得票率最高的[[邱顯智]]成為新任黨主席呼聲最高的人選。2月5日,時代力量決策委員宣佈一致同意由邱顯智擔任新任黨主席。</p>
</div>
''' === 從政黨員退黨潮'''===<br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在上任後,邱顯智與柯文哲劃清界線,強調以街頭政黨的堅持號召支持者的信心,但2017年[[路線歧異]]再度出現。之後林昶佐和洪慈庸因路線分歧退出,高潞•以用亦因補助爭議遭到除名。8月21日,在邱顯智辭去黨主席職務後,決策委員會決議由徐永明接任。9月11日,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遞補高潞•以用除名後的不分區立委席次。
</p>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