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釋昭慧

增加 32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釋昭慧</p>
|-
|<center><img src="httphttps://wwwimg.hcultn.educom.tw/uploadUpload/userfilesnews/37837C6FAB904E548360E98C1217A9BE600/images2015/%E6%98%AD%E6%85%A7%E8%80%81%E5%B8%AB03/22/253.jpg" width="280"> </center> <small>[httphttps://wwwnews.hcultn.educom.tw/ird/irdnews/zh-twlife/7EF2E04CB38648218F4CDF93F5931D0F/388A3F71437545C89203F80683B1B33B/C3805F6085F34E11AAF95216AFBF1E99paper/ 864895 圖片來自 中國文化大學自由時報]</small>
|-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 釋昭慧[[ ]] 法師]] 生於 (1957年5月28日-),[[ 俗名]] 盧瓊昭,[[ 法名]] 昭慧,生於[[緬甸]][[仰光]],[[台灣佛教]][[比丘尼]],師承[[印順]]法師。師大國文系畢業。為[[佛教弘誓學院]]創辦人。其從事[[女性主義]]、[[ 同性婚姻]] 法制化等[[ 社會運動]] 、發起“廢除[[八敬法]]”等佛教改革運動;因支持[[慈濟]]之立場與[[ 政治]] 觀點、以其驃悍的作風與強硬文筆和反對者論戰,而遭受爭議。曾公開表示支持[[台灣綠黨]]。她也是[[ 反賭博合法化聯盟]] 召集人。2021年成為第38屆[[庭野和平獎]](英語:[[Niwano Peace Prize]])得主。</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現任[[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暨研究所教授。</p>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早年成長背景'''<br>
<ul style="line-height:36px; 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7年5月28日</b>(丁酉年農曆四月二十九),盧瓊昭出生於[[緬甸]][[仰光]],父親盧晃名,母親梁壬雲,在四個小孩中排行老二。</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65年8月</b>,由於當時擔任緬甸政府[[看守內閣]]的總理兼國防部長[[奈溫]]政權[[排華]],導致8歲的盧瓊昭與全家人搬到[[台灣]],因此來台就學。</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b>從[[中山女高]]畢業後,順利考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大學二年級時,曾參加[[佛光山]]主辦的夏令營,從此開始閱讀佛教相關書籍。在大學三年級的暑假,於板橋祥光精舍,依祥雲法師[[出家]]。</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79年</b>,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後,被分配至[[桃園縣]]任教。</li>
</ul>
'''具足戒之後'''<br><p ul style="textline-height:36px; margin-indentleft: 30px20px; linelist-style-heightposition:30pxoutside;">1957年5月28日(丁酉年農曆四月二十九),盧瓊昭出生於[[緬甸]][[仰光]],父親盧晃名,母親梁壬雲,在四個小孩中排行老二。</pli><p 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65年8月 1980年</b> 由於當時擔任緬甸政府[[ 看守內閣高雄]] 的總理兼國防部長[[ 奈溫龍泉寺]] 政權[[ 排華具足戒]] 。1984年 導致8歲的盧瓊昭與全家人搬到進入[[ 台灣福嚴佛學院]], 因此來台就學。</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從開始教授[[中 山女高]]畢業後,順利考上[[ 立臺灣師範大 學]] 國文學系。在大學二年級時,曾參加[[佛 光山]]主辦的夏令營,從此開始閱讀佛教相關書籍。在大 三年級的暑假,於板橋祥光精舍,依祥雲法師[[出家]]。</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height:30px">1979 </b>由於昭慧法師曾任國、高中國文老師,1994 獲聘於[[ 國立臺灣 輔仁大學]]擔任講 。先後以《佛教倫理學》、《律學今詮》、《佛教規 倫理學》獲得升等認定。現任玄奘 大學]]國文 宗教 學系 畢業後,被分配至[[桃園縣]]任 暨研究所 。</pli></ul>
'''具足戒之後'''<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80年,至[[高雄]][[龍泉寺]]受[[具足戒]]。1984年,進入[[福嚴佛學院]],開始教授[[中國文學]]與[[佛學]]。</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由於昭慧法師曾任國、高中國文老師,1994年起,獲聘於[[輔仁大學]]擔任講師。先後以《佛教倫理學》、《律學今詮》、《佛教規範倫理學》獲得升等認定。現任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暨研究所教授。</p>
'''參與社運'''<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昭慧法師三十四歲,因[[馬曉濱事件]](詳參: 釋字263號解釋之事實背景)的發生,使法師開始越過佛教領域,第一次進入社會關懷的領域,由此而不得不延展為政治關懷--但那並不表示他自己已認同僧尼參選民代,昭慧法師表示:參選民代可能會使出家人無以兼顧宗教師的責任;而政治關懷,亦可在不參選民代的前提下凝聚宗教民意,督促政客制訂乃至執行有益於國計民生(特別是弱勢生命)的法令與政策。</p>
'''庭野和平獎'''<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21年,昭慧法師因在自然與人文和平推動的建樹,包括:動物保護、性別倫理、性別平等、宗教對話等活動的促進與努力,得到庭野和平獎委員會(Niwano Peace Prize Committee)認可,成為第38屆[[庭野和平獎]](英語:[[Niwano Peace Prize]])得主。是繼[[慈濟基金會]]創辦人[[釋證嚴]]法師後,台灣的第二位得獎者。</p></pdiv> ==佛學門派==<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釋昭慧師承[[釋印順]],並且成為印順門下的重要支系。例如[[藍吉富]]《[[臺灣佛教辭典]]》將她與[[釋傳道]]、[[釋宏印]]並列為印順門下的三系。在佛教弘誓學院招收了[[釋性廣]]、[[釋悟殷]]、[[釋傳法]]、[[釋清德]]、[[釋見岸]]等弟子。</p></pdiv> ==護教理念==<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釋昭慧為台灣佛教界著名的護教人士。</p>
'''思凡事件'''<br>
<p ul style="textline-height:36px; margin-indentleft: 30px20px; linelist-style-position: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87年4月 </b> ,《[[國文天地]]》雜誌刊出一篇描述[[崑曲]]《[[思凡]]》的文章,內容被佛教人士認為有辱佛門。同年10月19日,《[[中央日報]]》有一份報導中指稱高雄市的比丘尼,半數以上出家的原由是離婚或情場失意,使出家法師的形象與聲譽被損壞。當時,釋昭慧於是和釋性廣所領導的弘誓學佛班學生,集體用去電抗議、發動拒訂、要求平衡報導的方式,發起抗議行動。更於1988年6月27日,釋昭慧於[[中國佛教會]]青年委員會下成立「護教組」,以「護衛佛教、淨化人心」為宗旨,釋昭慧及釋性廣負責統籌護教工作。護教組織成立後,若有教徒發現外界發言有[[謗教]]情事時,往往直言辯駁,一反與過去佛教對於相關議題維持沉默忍受的「出世」形象。因此,當時台灣媒體將之稱為「新一代僧尼新作風」。</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1987年 </b>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學系在[[基隆市立文化中心]]進行畢業公演,演出改編自崑曲的舞劇《[[尼姑思凡]]》。劇情內容描述比丘尼受俗念糾葛、想要[[還俗]]的心情。這個演出也引起昭慧法師不滿,認為對於佛教比丘尼有歧視。當時擔任中國佛教會護教組長的昭慧法師投書媒體,號召佛教界要求停止公演。引起新聞媒體的關注。</pli></ul>
'''參與動物保護'''<br>
'''提倡佛教女權'''<br>
<p ul style="textline-height:36px; margin-indentleft: 30px20px; linelist-style-position: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heightleft:30px5px;">2001年3月30日 </b>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訪問台灣,昭慧法師公開呼籲[[達賴喇嘛]]重新建立[[藏傳佛教]]的比丘尼僧團。達賴喇嘛回應:回到[[達蘭薩拉]]時,交由藏傳佛教[[僧團]]會議討論。</pli> <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2001年3月31日 </b> ,昭慧法師於[[印順]]導師九六嵩壽之「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中,公佈「廢除[[八敬法]]宣言」,推動廢除八敬法,表示八敬法非佛說,佛教僧團不應該繼續遵守歧視女性的八敬法。</pli></ul>
'''支持慈濟及力挺慈濟內湖園區'''<br>
<p ul style="textline-indentheight: 30px36px; linemargin-left:20px; list-style-position:outside;"><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heightleft:30px5px;">2014年10月18日 </b> ,時任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的昭慧法師在[[facebook]]發文批評,[[網路謠言]]篇篇惡毒,「反慈濟者宛若[[文革]]時代的[[紅衛兵]]」,如果「旁人」再緘默下去,難保不會發生文革式「抄家滅族」的[[集體歇斯底里]]。</pli> <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2015年2月22日 </b> ,昭慧法師在[[facebook]]發文批評[[臺北市長]][[柯文哲]]對慈濟內湖園區言論,並且多次發表「有種,就用這套一再羞辱慈濟的狂言拿來羞辱IS([[伊斯蘭國]])」、「羞辱慈濟,善惡必報」,甚至面對網友批評時回批「邪惡的言語,會增加[[致癌]][[機率]]」,引發議論。</pli><p li><b style="textmargin-indentright: 30px5px; linemargin-heightleft:30px5px;">2015年6月6日 </b> ,昭慧法師在facebook發文,說她看到[[沃草有限公司]]創辦人[[柳林瑋]]被該公司解職案、[[壹電視新聞台]]《[[正晶限時批]]》主持人[[彭文正]]的大學教授兼職案、名嘴互罵互咬案等,「一個又一個名嘴因私德有虧而中箭下馬」,讓她深有感觸,這就是「天理昭彰,善惡有報」、「夜路走多,會遇到鬼」,她不忍心幸災樂禍,只能說「既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li></pul>
'''就佛門性醜聞要求改革結構問題'''<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昭慧法師反對賭博合法化,在台灣參與多項抗議活動。</p>
'''支持同性婚姻立法'''<br>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2年8月11日,昭慧法師為[[女同性戀]]婚姻證婚,是台灣第一個公開主持[[同性戀]]婚禮的佛教法師 2016 。2016 年11月24日,[[立法院]]召開[[同性婚姻]]公聽會。釋昭慧以玄奘大學教授身分出席,並以[[哲學]]、[[佛學]]觀點支持[[同性婚姻]]立法。</p>
==爭議事件==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