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843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1994年 [[ 新闻学 ]] 专业和2004年播音主持专业建设为基础,在2006年组建而成的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国家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四川省卓越计划“新闻学”项目与四川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 四川省 ]] 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单位。
==师生规模==
学院现有教职工36名,其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10名、讲师18名,具有 [[ 硕士 ]] 以上学位的教师31名,占教师总数的86.1%,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另聘有20余位省内外知名的新闻传播学者和业界人士为学院的兼职或客座 [[ 教授 ]] 。学院有本科生、专科生共计1200余人。
==教学成果==
在教学上,学院充分依托西华师大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努力拓宽 [[ 专业 ]] 口径,加强学科基础教学,同时强化学生实践,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取得较为丰富的教学成果。 [[ 新闻 ]] 毕业生就业率居全校前列 。努力培养和造就厚基础、高素质、实用型的新闻传播和播音主持人才是学院人才培养的宗旨。长期以来,学院特别强调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依托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文积淀深厚的优势,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努力锤炼、提升学生专业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特色专业1个。学院学生在包括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社、四川电视台等省内外媒体进行专业实习,受到了良好的专业训练,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在举办的国家级和省级大赛中,我院学生屡获嘉奖 。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已走上工作岗位新闻专业学生中有186人荣获过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以上各种专业比赛或社会活动评比的210个奖项,出版著作5部。其中1994级王熙为获中国“乐凯”杯一九九七年全国摄影大赛三等奖、新闻摄影作品获国家级省级新闻奖项20余次,新闻摄影作品被美联社、路透社等世界级通讯社转载;1994级范华明后来成为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特约记者。《[[军歌嘹亮]]》获全军系统优秀电视军事节目二等奖。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两小时,武警某部200名突击队员向汶川开进。作为突击队一员,范华明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景,第一时间报送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和[[中央军委]]常委给予高度评价,范华明因此荣立二等功。1995级林小明获中国“乐凯”杯九八年全国摄影大赛三等奖;1996级吴雨珊,后来成为《21世纪经济报道》高级记者,2005年和2006年,两次被评为“中国金融新闻年度人物”。1996级王兴川,后来成为四川广电集团新闻中心《四川新闻》记者,曾获第25届四川广播电视省级政府奖专题类一等奖;2001级李蓉获中国大学生2002年全国摄影大赛三等奖;2001级李蓉、2002级胡英、杨楹(独立编导拍摄的)《老兵、老柴》获四川省(2004年)首届大学生DV大赛优秀奖;罗志强、黎峥、李阳旭同学的纪录片《走过人生节点的小兵》获中国电视艺术协会、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首届“自然记录杯”DV纪录片大赛短片一等奖;2003级秦尧、袁露(独立编导拍摄的)《挥动翅膀的女孩》获第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5年)(纪录片组)入围资格;石松林的纪实摄影作品《送战友》获四川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摄影类一等奖、中国首届大学生艺术节摄影比赛三等奖。2003级徐湘东,后来成为攀枝花晚报记者,通讯《一个白血病患儿母亲的感恩童话》获2007年度赵超构新闻奖全国一等奖。 学院既注重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 技能 ]] 的培养,又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学基础及 [[ 社会科学 ]] 素养的构筑,适应媒介发展的需要,始终坚持个性化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原则。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