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天宁节後二日集英赐燕辄成长句

增加 4,276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晁说之诗人正面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晁说之(正面画像)</big>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3662a23c0c03fac9526a4e626519e04f.j…”
[[File:晁说之诗人正面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晁说之(正面画像)</big>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3662a23c0c03fac9526a4e626519e04f.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gushimi.org/gushi/149523.html 来自 古诗大全 的图片]]]

《'''天宁节後二日集英赐燕辄成长句'''》是[[宋朝]][[文学家]]晁说之(cháo yuè zhi)的作品之一。

晁说之出生于世宦名门兼书香门第,高祖晁迥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曾任礼部<ref>[https://www.pinlue.com/article/2021/01/2701/3811508296135.html 古代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兵部、工部具体都是干什么的?],品略图书馆,2021-01-27</ref>尚书,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文元。其曾祖、祖父、父亲都是[[进士]]出身,在朝中身居显位。其曾祖时,御赐门联,称其家是:"公侯开极品仆射雄蕃廿三尚书多中眷,解状殿奇才神童道学七十进士半上卿",可见其家世之盛。晁说之从小受到[[家庭]]熏陶,接受了良好而正统的[[儒家]][[教育]]。

<center>天宁节後二日集英赐燕辄成长句</center>
{{Cquote|
诞弥阳月播阳春,万寿杯余燕豆申。

殿角垂虹天意喜,壁缇交凤日华新。

星回毕雨金沙净,书发狄封玉甑陈。

何事升平楼寂寞,要将艮岳共璘珣。
|[北宋]晁说之}}

==作者生平==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ref>[https://www.sohu.com/a/137696407_589126 五经、六经、七经、九经、十三经究竟是怎么回事?],搜狐,2017-05-02</ref>,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元符三年(1100),知无极县。应诏上言祗德、法租、辨国疑、归利于民、复民之职、不用兵、士得自致于学、广言路、贵多士、无欲速无好高名等十事。后历任监陕州集津仓、监明州船场,通判廊州、提举南京鸿庆宫、知成州。

==经学研究==

晁说之平生致力于经学<ref>[http://www.dgszs.com/jiaoyu/8879.html 经学是什么|经学介绍],爱扬教育网,2016-08-14</ref>研究,造诣高深,尤精于《易经》。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兼史学家[[全祖望]]称晁说之"湛深经术,亲得司马文公之传"。晁说之继承了[[司马光]]象数学思想,写出了《易玄星纪谱》。在晁说之看来,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根源于数字的变化,数字的变化由小到大,归结为三百六十。人们可以从数字的变化中预卜吉凶祸福。晁说之研究《易经》下了很大功夫,在《太极传后序》中说着意研究象数学,历经"三十有四年",才得其要领。

晁说之不仅继承司马光的学说,而且注意[[学习]]和吸收当时其他学派的有利因素。晁说之说:"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必日退。"(《晁氏客语》)晁说之注重向当时的"关学"(以张载为首的学派)学习,但更主要的还是学习和接受了"洛学"(以[[程颢]]、[[程颐]]为首的学派)中的一些观点。

==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有《易商瞿大传》、《书论》、《易商小传》、《商瞿易传》、《商□外传》、《亲氏易式》、《晁氏诗传》、《诗论》、《晁氏书传》、《晁氏春秋传》、《春秋辩文》、《春秋年表》、《古论大传》、《论语讲义》、《壬寅孝经》、《五经小传历谱》、《周易太极传》、《外传》,均佚亡。《易玄星纪谱》、《易规》、《中庸传》、《景迂生集》。

==视频==
===<center> 天宁节後二日集英赐燕辄成长句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山东巨野2011最新宣传片 标清</center>
<center>{{#iDisplay:t0116iktiwq|560|390|qq}}</center>

<center>美女书家方放小草写《书论》,颇富书卷气</center>
<center>{{#iDisplay:c0894aa5mh6|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111,5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