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杭子和

增加 10,70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郭沔杭子和| 英文名 = Mian GuoZiHe Hang
| 图像 =
[[File:杭子和.jpg|缩略图|center|[httpshttp://baikephoto.baidublog.sina.com.cn/picshowpic.html#blogid=990d7afd0102x8n4&url=http:/%E9%83%AD%E6%A5%9A%E6%9C%9B/4904536album.sina.com.cn/0pic/f636afc379310a55285abda8be4543a98226106b?fr=lemma&ct=single 001IUbYRzy7eq4GKZkA20 原图链接] [httpshttp://baikeblog.baidusina.com.cn/items/ 郭楚望/4904536 blog_990d7afd0102x8n4.html 来自 百度新浪博客]]]| 图像说明 = 郭沔 杭子和 |center|出生日期 = 约1190 1887 年|出生地点 = 永嘉(今浙江温州) |逝世日期 = 1260 1967 年| 籍贯 = 北京| 民族 = 满族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字楚望原名杭学均| 职业 = 蜀派古琴演奏家、教育家京剧鼓师
| 主要成就 = “浙派古琴”鼻祖,浙派音乐创始人
| 知名作品 = 《 潇湘水云 司鼓的尺寸 》<br>《 泛沧浪》<br>《飞鸣吟》<br>《秋鸿 我为余叔岩司鼓 》等。
}}
'''<big> 郭沔杭子和</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1887~1967) 鼓师。原名 子和( 学均。满族。北京人。早年入华夏正声票房学习场面。后拜沈宝钧为师。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鸿 庆班,为武生沈华轩司鼓,正式成为专业 鼓师
(1887~1967) 鼓师。原名杭学均。满族。北京人。 ==艺术经历== <p style="text-indent:2em;"> 早年 入华夏正声票房学习场面。后 以打昆曲戏著称的名鼓师 沈宝钧为师。 清光绪三十三 (1907)入鸿 庆班 时期,一度在同仁堂药店的戏社中打鼓,后参加著名的戏曲票房“春阳友会”。杭子和会戏甚多,文武昆乱 均极擅长。早年 为武生沈华轩 和武旦阎岚秋打武戏;后又为老生王凤卿掌 板多年,也曾与梅兰芳合作。<p style="text-indent:2em;">1925年8月程艳秋自行出面组班,改组鸣盛社为鸣和社 正式 班底 为专业 员有郝寿臣、侯喜瑞、曹二庚、慈瑞泉、郭仲衡、文亮臣、金仲仁、王又荃、周瑞安、李洪春、张春彦、董俊峰、李多奎等原和声社老伙伴。文武场面则请琴师穆铁芬、 杭子和、陈鸿寿及锡子刚等。由金仲荪任编剧,程艳秋挂头牌自兼编导和唱腔身段设计。直到1933年3月程艳秋首次重组鸣和社,这期间他和穆铁芬为程艳秋录制了大量唱片
<p style="text-indent:2em;">早在1918年前后,杭子和就开始为老生余叔岩打鼓,直至余氏息影剧坛。在乐队伴奏上,余叔岩倚重杭子和及李佩卿(余叔岩前期琴师),视为两大得力助手。杭子和与李佩卿是余派声腔的绿叶,余叔岩同他俩的合作长达二十年之久,余传世的“十八张半”唱片,杭子和司鼓的唱段达一大半。
<p style="text-indent:2em;">他崇敬和私淑谭鑫培的鼓师李五和刘顺,故在掌握谭派的戏路上,极为深湛广博。凡谭派、余派老生演员,如王又宸、谭富英、夏山楼主、孟小冬、王少楼、陈少霖、杨宝忠等人都曾邀他伴奏过,并录制了大量京剧唱片。
<p style="text-indent:2em;">与其合作的名家还有汪桂芬、田雨农、瑞德宝、刘鸿升、德珺如、黄润甫、金秀山、龚云甫。
<p style="text-indent:2em;">余叔岩病逝后,杭子和被老生杨宝森邀为专职鼓师,固定与杨宝忠、开创出京剧生行的杨派杨宝森合作。1956年随杨宝森参加天津市京剧团。1957年杨宝森病逝后,与琴师杨宝忠同时去天津市戏曲学校任教,直至1967年逝世。弟子有王玉璞等。==艺术特色== <p style="text-indent:2em;">杭子和演奏鼓板,古朴典雅,简练大方;两手腕力匀称而浑厚圆足。他掌握鼓板,节奏鲜明、准确、紧凑,并饱含韵味,使唱腔和琴音浑然一体。==艺术专著==<p style="text-indent:2em;"> 杭子和:《司鼓的尺寸》<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05/14/4981404_565241684.shtml  杭子和:司鼓的尺寸 ]新浪博客</ref> <p style="text-indent:2em;"> 杭子和:《我为余叔岩司鼓》<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de40dd0101j2n3.html  杭子和:我为余叔岩司鼓 ]新浪博客</ref>==活动年表==<p style="text-indent:2em;">1925年,农历乙丑年:余叔岩在百代公司灌录唱片<p style="text-indent:2em;">1925年3月,农历乙丑年:张作霖寿诞堂会<p style="text-indent:2em;">1925年8月20日,农历乙丑年七月初二日:鸣盛社改为鸣和社<p style="text-indent:2em;">1926年,农历丙寅年:余叔岩在高亭公司灌录唱片<p style="text-indent:2em;">1930年3月,农历庚午年:程艳秋首次重组鸣和社<p style="text-indent:2em;">1932年,农历壬申年:余叔岩在长城公司灌录唱片<p style="text-indent:2em;">1953年,农历癸巳年:杨宝森剧团赴济南演出<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6月,农历乙未年: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6月24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初五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一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6月25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初六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二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6月26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初七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三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6月27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初八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四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6月28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初九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五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6月29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初十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六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6月30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十一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七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1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十二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八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2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十三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九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3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十四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十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6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十七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十三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7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十八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十四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8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十九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十五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9日,农历乙未年五月二十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十六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10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廿一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十七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11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廿二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十八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12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廿三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十九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13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廿四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二十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14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廿五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二十一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15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廿六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二十二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16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廿七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二十三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17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廿八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二十四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18日,农历乙未年五月廿九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二十五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19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初一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二十六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20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初二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二十七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21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初三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二十八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22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初四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二十九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23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初五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三十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24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初六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三十一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25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初七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三十二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26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初八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三十三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7月27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初九日:宝华京剧团四次赴沪演出第三十四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6年12月29日,农历丙申年十一月廿八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一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6年12月30日,农历丙申年十一月廿九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6年12月31日,农历丙申年十一月三十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1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初一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四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2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初二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五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3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初三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六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4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初四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七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5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初五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八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6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初六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九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7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初七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8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初八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一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9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初九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二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10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初十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三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11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十一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四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12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十二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五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13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十三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六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14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十四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七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15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十五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八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16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十六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九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17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十七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18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十八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一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19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十九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二天<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月20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二十日:天津市京剧团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三天<ref>[http://history.xikao.com/person/杭子和  人物:杭子和 ]梨园百年锁记</ref>== 参考文献 ==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