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遵义会议 -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增加 29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 塞罕坝 遵义会议 - 中 家森林公园共产党的重要会议</big> '''
|-
| [[File: 塞罕坝 遵义会议 - 中 家森林公园1共产党的重要会议.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遵义会议''' 是指1935年1月 [[ 中共中央 ]] 政治局在贵州遵义 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 [[ 博古 ]] 、王明、李德等人"左"倾 [[ 领导 ]] 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 [[ 中国 ]] 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 [[ 红军 ]] 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序言介绍==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 [[ 工作 ]] 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 [[ 行动 ]] ,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 [[ 毛泽东 ]] 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ref>[https://www.sohu.com/a/470194818_121106902 【百城访初心】遵义会议精神熠熠生辉 ] , 搜狐 2021-06-03 </ref>
===参会人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秦邦宪(1907年-1946年)又名博古,1926年留学 [[ 苏联 ]] ,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朱德(1886年-1976年)清末秀才,曾留学德国进修社会学和哲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 红军 ]] 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
陈云(1905年-1995年)学徒工出身,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五军团中央 [[ 代表 ]] ,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遵义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
张闻天(1900年-1976年)又名洛甫,先后在莫斯科 [[ 中山大学 ]] 、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任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893年-1976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毕业,中共一大代表,中共三届中央局常委, [[ 中共中央 ]] 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周恩来(1898年-1976年)曾留学日本、 [[ 法国 ]] 、德国、英国等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 红军 ]] 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稼祥(1906年-197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 [[ 主任 ]]
邓发(1906年-1946年)国家政治保卫局 [[ 局长 ]]
刘少奇(1898年-196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长征开始时为红八军团中央代表,黎平会议后任红五军团中央 [[ 代表 ]]
何克全(1906年-1955年)又名凯丰,共青团中央 [[ 书记 ]] 、长征开始时为红九军团中央代表。
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员
刘伯承(1892年-1986年)红军总参谋长、军委纵队司令员,遵义警备司令部 [[ 司令员 ]]
李富春(1900-1975年)中央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聂荣臻(1899年-1992年)红一军团政治委员。
彭德怀(1898年-1974年)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军 [[ 团长 ]]
杨尚昆(1907年-1998年)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政治委员。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m0821cr5sbst0354hvqd79|480|270|qq}}<center> 题目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伟大的转折点</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