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尹岩

增加 3,37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举家回国 ==
回国——给我一个舞台,我一定可以唱主角<br> 
尹岩把她回中国工作称做是事业的冲刺,回国的缘由是因为她在法国看到一本《亚洲大趋势》,上面说,以后的时间里面,世界的发展在亚洲。<br>
尹岩去法国的时候是中国的第一批出国潮,她的很多同学也都留学各国。后来,朋友们也都陆续回国,一个个都成为外国各大公司在北京的首席代表。看到同学们都能担任很重要的职务,发展的非常好,尹岩觉得自己一定能行。<br>
 
[[File:尹岩&莫汉2.jpg|缩略图|尹岩&莫汉2|centen|[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3/ac36acf9c4a645e0ac96fc8a95f7d8b2.jpeg 原图链结]
当时是职场生涯让她强烈的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社会的人,而她的天性是极不喜欢这样的,强烈地想摆脱这一切。于是她决定去印度旅行。
那是一段神奇的印度瑜伽之旅,解释她所有的困惑,让她真正的找到自己。启发是突然降临的,在印度一个大师对她说,“人生重要的是不依赖。” <br>
 
== 印度让你面对你自己 ==
大卫·里恩的《印度之行》中的道白不断回响在尹岩心中。“以前那个阳关灿烂,富有创造力,充满梦想的自己去哪儿了?”带着期待、呼唤,背负着一身负气的皮囊,尹岩来到了恒河边。在印度的瑞诗凯诗小镇,她遇到了瑜伽,冥冥中一股力量将她和瑜伽深深地联系在一起,一生都分不开了。<br>
 
在印度,我的心开了<br>
 
2003年的尹岩还是《ELLE》杂志的主编,那时要面对各种压力,有很多不解的情绪积压在心里,郁闷、脆弱,莫名的委屈和愤懑。“那时候,我不喜欢自己做一个时尚动物,不喜欢自己面对压力、挑战时的态度,在我心力交瘁,无力解脱时,"印度让你面对你自己",脑海里储存的这个信息跳了出来。那是1988年在电影学院读研究生时看过的大卫·里恩的《印度之行》中,一个英国睿智的老人对他的儿媳说的一句话。"我是谁""什么是我的快乐和幸福",我想要找到答案。于是有了印度之行,有了与瑜伽的相遇,这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神奇。”<br>
 
印度之旅改变了尹岩的生活。<br>
 
刚到印度瑞诗凯诗小镇的时候,街道很窄,坑洼不平还有积水,牛和狗慌乱地行走,小贩们的手指甲里沾有污泥,大排档中有苍蝇在飞舞。烈日炎炎下,小镇的景象,给尹岩这个异乡客留下的印象只有脏乱差。当她走进一家静修中心,询问冥想课程,被告知只有体式课,心情更加失落、烦闷。“之前,我在国内接触过一次体式课,一堂课下来,手忙脚乱,劳而无功。在听到只有体式课后,心都凉了。但后来遇到了莫汉老师,跟随他习练了7天体式课程,自己都没有想到身体会给我这么大的回应。”<br>
 
“我的身体变柔软了,思维也柔软了,闲逛在充满阳光的小镇上,动物们逍遥自在,人们闲适轻松,我的心开始松绑。7天里,小镇没有发生变化,国内的人和事也没发生变化,唯一改变的是,练了7天瑜伽的我变得平和了。这让我感受到,任何客观事实都是主观的产物,万物空相,我们所处的世界的颜色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从那一刻起,我感觉到自己寻找已久的另外一个能量体复苏了。每个细胞都是新的,感受力极强。”<br>
 
后来,尹岩回到国内,带着对瑜伽的不舍和眷恋。几经思量,她将莫汉邀请来到了北京。当时的想法是,让莫汉教授一个月的课程,与周围朋友们一起分享身心平衡最有效的方法。“很多朋友跟我有了相同感受,我知道,我不是唯一的。我真有种特别强烈的感受,自己命中注定与瑜伽有关,即使我想放弃,也会有某种东西把我拽回来。”<br>
 
== 悠季瑜伽 天然之作 ==
 
全身心投入到瑜伽事业中。当决定创办瑜伽馆后,尹岩选取了纯粹瑜伽的概念——Yogi Yoga,中文谐音“悠季”,悠然季节,天人合一。悠季瑜伽2003年8月开业,莫汉负责教学,尹岩负责整体运营。白手起家做企业的时候,一个人要做十个人的事情,软实力和硬实力都要跟上,管理、运营、财力都要到位。悠季瑜伽创业的过程不仅是攀岩,更是负重跋涉的过程。这其中,尹岩没有自我质疑,没有逃跑,她乐在其中。现在的悠季瑜伽是一个健康的企业。<br>
远不象以前那样极端和自负,现在的她特别清楚自己是谁,知道怎样在一个平和客观的状态下生活。她说这一切要归功于瑜伽。<br>
 
她现在有了第二个女儿,道出女人真正的回归,还是在爱情里面。一句“不依赖”,她对和爱人的生活关系的概念彻底的颠覆了。<br>
这段感情仍然是异国之恋,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没有要求对方任何的东西,没有设定目的地。那是一个闲云野鹤一样的人,尹岩从来没有对他限定两个人交往的结果,她说,于这样一个人,你过分索取的话两个人就走不到一起了。他骨子里就有清风浮云的东西,所以更能够顺其自然,也正是因为两个人都能够顺其自然才能特别幸福的享受当下。<br>
31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