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英国首相

增加 41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英国 首相111.jpg|缩略图|右|[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match%2F0%2F11751795458%2F0.jpg&refer=http%3A%2F%2Finews.gt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7181018&t=82a779bc0b5b67e0160a8d66968271a3 原图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00515A0QPCL00?refer=spider 来自看点快报网]]][[英国]][[ 首相 ]] ,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缩写PM),简称联合王国首相或英揆(揆,本意即宰相),英国 [[ 政府首脑 ]] ,是代表 [[ 英国王室 ]] 和民众执掌国家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
英国首相一般情况下由英国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执政联盟的首领自动成为首相人选,人选经国王/女王任命后正式成为首相。
==职务概况==
===历史沿革===
英国首相从沃波尔到2019年一共77位,首相权力越来越大,他可以选择他的大臣,他可以解散 [[ 议会 ]] ,如果他是保守党人,他还可以任命党的主席,这些手持国家大权的首相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包括一位业余科学家、一位哲学家、一些赛马迷和放荡之徒、一位小说家、一位历史学家和一员名将(分别指索尔兹伯里、巴尔福、罗斯伯里、帕麦斯顿、迪斯雷利、丘吉尔和威灵顿)一些平庸之辈和少数天才。
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埃德蒙·伯克、卡斯尔·雷子爵、约翰·卡特雷、理查德·科布登、乔治·寇松、欧内斯特·贝文,安奈林·比万、休·盖茨克尔、拉博·巴特勒等人,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健康或地位、性情或仅没能达到政治滑竿的顶端。他们并非不具有成功者相匹敌的才华,这只是说,在选择的过程中,必然要淘汰一些人,甚至一些最优秀的人。在大赛中只有一匹马获胜。
更令人惊奇的是,49位首相当中,竟然有15位追溯到同一个祖先。此人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一个普通乡绅乔治·维利尔斯。他有一个相貌英俊的儿子,也叫乔治·维利尔斯,后来深得英王詹姆斯一世宠信,30岁时连跳几级成了白金汉公爵,他后来是查理一世的密友,因声名狼藉而于1628年被一个清教徒刺杀。乔治·维利尔斯的15个首相后代中,有些政绩平庸,也有些杰出人才,比如皮特父子,罗素勋爵,还有丘吉尔、艾登和霍姆。就连当今女王伊丽萨白二世也和这个家族有血缘关系。另外,小说家亨利·菲尔丁和著名数学家贝特兰·罗素也都是维利尔斯的后人。
 
历届首相宗教信仰各异,前26位首相是清一色的英国国教徒,虽然格拉夫顿公爵后来改信了唯一神教派。第27位首相阿丁顿是长老会教友。格莱斯顿和索尔兹伯里是高教会派信徒,在后面几位都是长老会教友:罗斯伯里、巴尔福、班纳曼、博纳·劳。接下里是威尔逊(公理会)卡拉汉(浸礼会)和撒切尔夫人(卫理会)。只有麦克唐纳是无神论者。
===制度由来===
1714年,英国女王安妮驾崩无嗣,在乔治一世的前面还有五十位血缘关系和安妮女王更接近的贵族,但他们都是天主教徒,不能继承英国王位,乔治一世则是血缘和安妮女王最接近的新教徒贵族,所以根据1714年的遗嘱继承英国王位,称乔治一世,成为汉诺威王室的第一位国王,也是一个母语是德文,而且无法使用流利英文的国王。他敕命辉格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为内阁首领,自己并不出席内阁会议。并从此开创了英国君主不出席先例,会议改由国王令一名亲信大臣主持,成为了英国首相制度的开端。
===名称由来===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 [[ 财政大臣 ]] ,领袖罗伯特·沃波尔爵士被英王乔治一世任命为内阁首领,是为英国首相一职之始, [2] 但职位正式名称并非首相(Prime Minister),而是“首席财政大臣”。 此后,内阁通常由第一财政大臣主持,但不是绝对的,老皮特就是以掌玺大臣出任首相的。
首相的地位和名称是1783年的小皮特内阁正式确定下来的 。1878年首相迪斯累里签订《柏林条约》时 ,首相名称第一次见于公文。早期,首相多由贵族议员出任,后来下院议员任首相者居多。1902年起形成首相只能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并由英王任命的宪法惯例。
按照惯例,议会大选后,即由英王召见多数党领袖,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首相从本党议员中提出阁员名单 ,请英王任命。大臣分阁员大臣和非阁员大臣。参加内阁的阁员大臣只是政府中的部分大臣,阁员人数由首相确定,组成人数经常变动。参加内阁的除首相外,通常有外交、国防 、财政、内政等重要部门的大臣,不担负某一具体部门首长的大法官、枢密院院长、掌玺大臣,主管地区事务的苏格兰事务大臣、威尔士事务大臣、北爱尔兰事务大臣。内阁会议之前,首相有时就重要政策方针先召集少数亲近大臣开会讨论,称小内阁或内内阁。
内阁职权主要包括:对提交议会的政策作出最后决定 ;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 [[ 行政权力 ]] ;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此外,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有权采取紧急行动。 内阁下设各种常设委员会和临时委员会。除个别委员会外,其组成和职权范围均系机密,该届任期内不得泄露。办事机构设办公厅,主管安排议事日程,沟通内阁与政府各部等重要的内部行政事务。内阁会议由首相随时召集,议会会期内一般每周开会1~2次。会议内容保密,会上讨论不作记录,也从不进行表决,最后由首相按自己的观点归纳成决定。内阁成员对政府政策和行动负连带责任。不论阁员是否存在意见分歧,对外必须保持一致。
===首相权力===
首相的职权虽然绝大部分没有法律正式规定,但根据惯例首相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掌握着国家大权。 [[ 英国政治制度 ]] 上首相的地位由宪法惯例产生,其权力也由宪法惯例决定。
根据宪法惯例,首相享有下述各种权力:
但是,首相作为议会多数党领袖能操纵议会,并且有权建议英王解散议会,宣布重新大选。1742年沃波尔内阁因失去议会支持而集体辞职,由此开创了组阁政党必须在议会中占多数并集体负责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内阁因得不到下院支持而提请国王解散下院,并提前大选,获胜后继续组阁,这一作法也成为惯例。实际上,英国首相的权力比美国总统的权力都大。美国总统对内阁人员只有提名权,而英国首相有任命权。
==现任首相==
2019年7月23日, [[ 鲍里斯·约翰逊 ]] 当选执政党保守党领袖。7月24日,鲍里斯·约翰逊接任特蕾莎·梅,成为英国首相。
==参考文献==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總論]]
12,5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