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余恕诚

增加 12,761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余恕诚 | 图像 = File:余恕诚222.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sxwlxb/200912…”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余恕诚
| 图像 = [[File:余恕诚222.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sxwlxb/200912/W020100511619435425469.jpg 原图链接]]]|
| 出生日期 = 1939年1月
| 国籍 = 中国
|逝世日期 = 2014年8月23日
| 籍贯 = 安徽肥西
| 职业 = 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 母校 = 合肥师范学院
}}
'''余恕诚''',汉族,安徽肥西人,无党派人士。1939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生前执教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获教授职称。主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是:唐宋文学、唐诗风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唐诗与唐代其它文体关系研究。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常委,曾宪梓奖二等奖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省重点学科负责人。出版有《唐诗风貌》、《李商隐诗歌集解》(与刘学锴合著),成果曾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三等奖。

2014年8月23日下午2:30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 简介 ==
余恕诚(1939.1-2014.8)[1] ,男,汉族,安徽肥西人。1961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前身为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现执教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获教授职称。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李商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诗学分会会长。现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点负责人,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7年获全国高等师范学校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二等奖、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奖。2003年获全国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专著《李商隐诗歌集解

》(合著)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三等奖、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合著)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全国古籍图书一等奖;《中国文学史》(合著)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李商隐诗选》(合著)获安徽省社科二等奖;《唐诗风貌》获安徽省社科一等奖;论文《李白与长江》获省社科一等奖、《文学评论》1997--2002年优秀论文奖;论文《论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代诗歌与其他文体关系研究》。

== 主要研究方向 ==
唐宋文学

== 讲授课程 ==
唐宋文学、唐诗风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唐诗与唐代其它文体关系研究

== 主要科研成果 ==
=== 著作类 ===
《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2000年5月第二版)

《李商隐诗歌集解》(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1988年12月版,2004年增订重排第二版;台湾洪叶文化有限公司,1992年版)

《李商隐文编年校注》(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

《李商隐》(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1980年11月版)

《李商隐诗选》(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8月第一版,1986年11月修订再版,至2002年重印6次)

《李商隐研究资料汇编》(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

《王安石文选译》(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杜甫诗选读》(活页文选,上、下两辑,中华书局,1999年8月~12月版) 《历代名人传记选》(与叶孟明、张先觉合著)(黄山书社,1985年版)

《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三卷》(与刘学锴、陶敏共同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台湾文津出版社,1999年8月版)


《中国文学史》(合著,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唐宋词概论》(与丁放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唐代文学论著集成(第一卷)》(与叶帮义合著,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诗情画意的安徽》(与周啸天、丁放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主编 中学教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唐诗风貌》(中华书局,2010年4月版)

《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与吴怀东合著)(中华书局,2012年1月版)

=== 论文类 ===
《李白与长江》(《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

《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文学遗产》,2004年5期)

《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理想与精神风貌》(《文学遗产》,1982年2期)

《战士之歌与军幕文士之歌》(《文学遗产》,1985年1期)

《杜甫在肃代之际的政治心理变化》(《文学遗产》,1992年4期)

《韩白诗风差异与中唐进士阶层思想作风分野》(《文学遗产》,1993年5期)

《初唐诗坛的建设与期待》(《文学遗产》,1996年5期)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及其对心灵世界的开拓》(《文学遗产》,1997年2期)

《"强韵"考论》(与张柏青合作)(《国学研究》,2000年7期)

《樊南文集旧笺补正》(与刘学锴教授合著)(《中国古籍研究》,1996年11月,创刊号)

《论唐代叙情长篇》(《文史哲》,1991年4期)

《论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江淮论坛》,1995年3期)

《从阮旨遥深到玉溪要眇》(《文学遗产》,2002年第1期)

《樊南文与玉溪诗》(《文学遗产》,2003年第4期)

《"诗家三李"说考论》(《文艺研究》,2003第4期)

《李商隐开成末南游江乡说再辨正》(与刘学锴教授合著,《文学遗产》,1980年第3期)

《古代散文欣赏的三个角度》(《文史知识》,2005年第7期)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与文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2005年5月27日

《20世纪李杜研究及其差异》(《文学遗产》,2006年2期)

《追求"知音"的教学境界》(《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9期)

《中国诗学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0期)

== 人物生平 ==
1939年1月生,籍贯安徽肥西县。

1957年由六安师范保送入安徽师范学院(安徽师大前身)中文系(本科)读书。

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

1987年7月晋升教授。曾任芜湖市新芜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安徽省第六届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安徽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省属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大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省政府参事、安徽

省第八届政协常委、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李商隐研究会副会长。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获"人民教师"奖章。

1997年获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高师教师奖二等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教学与研究。

2014年8月23日安师大著名教授余恕诚去世,享年75岁。

== 学术成果 ==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与刘学锴先生合作,出版和完成了《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李商隐文编年校注》 (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李商隐卷》(中华书局)、《李商隐》(中华书局)、《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杜)。其中《李商隐诗歌集解》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三等奖、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李商隐诗选》获安徽省社科二等奖。

二是唐诗风貌系列研究,独著有《唐诗风貌》和重要论文20余篇。《唐诗风貌》由安徽大学和台湾内文律出版社出版,获安徽省社科一等奖。在李白研究方面有《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又一确证》、《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李白与李商隐》、《李白与长江》论文及赏析文章20余篇。其中《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获安徽省社科二等奖。
[[File:余恕诚333.jpg|缩略图]]
== 所获荣誉 ==
1992年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997年获全国高等师范学校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二等奖、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奖。

2003年获全国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专著《李商隐诗歌集解》(合著)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三等奖、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合著)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全国古籍图书一等奖。

《中国文学史》(合著)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李商隐诗选》(合著)获安徽省社科二等奖

《唐诗风貌》获安徽省社科一等奖。

论文《李白与长江》获省社科一等奖、《文学评论》1997-2002年优秀论文奖。

论文《论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2年,荣获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称号。

== 学人轶事 ==
一九三九年,余恕诚生于安徽省肥西县一个农家。"改变生活的转机,是一张油印的告示",余恕诚回忆道,一九五一年,还是十二岁孩童的他,挑着一着六七十斤重稻把子,路过二三十户人家的小镇,无意中看到路旁土墙上新贴了一张油印告示:肥西初等师范学校招生。"免费的,而且有助学金"余恕诚说,那时候家里很穷,虽然免费,但是穷困的家里需要人劳动,作为家庭重要的劳力之一,

父母不同意他求学。那时开明的祖父说,小孩要上学就让他上吧。于是,在哥哥的陪同下,经过五个小时的夜路奔波,走到五十里外的县城,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一举考中。一九五四年,初级师范毕业可以领到三十七块五毛的工资。但是余恕诚毕业时年龄太小,被保送去六安读中师。这个继续深造的机会并没有给家庭带来喜庆,经济困难是主要问题。最后还是祖父发话,余恕诚继续他的求学路。"当时到六安读中师,报道根本没有钱",余恕诚说,从家到六安一共一百四十五里路,在六安上学的三年里,在余恕诚的记忆里,只乘过两次车。一次是年前,因为大雪无法行走,一次是毕业,拿着派遣费坐车回来的,其余都是步行去学校。他说,一百四十五里的路,十五六岁的少年,每次都是天刚朦朦亮,带上干粮从家出发,走十几个小时的路程,赶到学校后,整个人就如树棍,直愣愣的,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同学帮忙脱鞋、洗脚。一九五七年,余恕诚在六安中师毕业后,又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芜湖的安徽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的前身)。那时候家里依然没有钱,依然穷困。祖父编了十几双草鞋,沿着公路叫卖,算是凑齐了到芜湖的路费。

== 人物评价 ==
余恕诚从一个农家少年成长为大学教师、后又成为知名教授,唐宋方面的研究大家。在安徽师范大学,提及余恕诚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余老师的教学与为人表示佩服与尊敬。"余老师,谦逊、素淡的风格感染了他的学生",目前是余恕诚同事、文学博士的俞晓红说,"聆听过几次余老师的课,坚持给本科生上课的他,仍是每次重新备课,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的'贴胡子'成为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的佳话","余老师的讲课风格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File:余恕诚4444.jpg|缩略图]]
2000年前,曾有一位法国留学生,因为钦仰余老师的师德,转学至余老师门下,做唐宋方面的博士论文,在余老师的学术熏陶下,要求再延长一年时间,随余老师做学问。

从1987年,获得教授职称以来,第八届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府参事,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李商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点负责人,获得过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等无数荣誉。余恕诚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教学与研究,在业界具有很高声誉。

=== 参考资料:===
1. 安徽师范大学讣告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 2014-09-03
词条标签: 人物 传记 学者 安徽 文化 文学
29,3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