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道元

移除 18,260 位元組, 3 年前
以“{|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道…”替换内容
 {| class="wikitable" align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 <p style="background: #E6E8FA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align= center| > '''<big> 道元</big> ''' |- | [[File:道元.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p>
|-
 | align<center><img src= light| 本名;道元和尚 别称;承阳大师 字号;号希玄 所处时代;镰仓幕府 民族族群;大和民族 出生地;日本 出生时间;1200年 去世时间;1253年 主要作品;《学道用心集》 "http://pic.pimg.tw/da1229/1371480207-906605153.jpg?v=1371480208" width="280"></center><small>[http://chengdawu.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840.html 主要成就;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圖片來自blogspot]</small>
|}
'''道元和尚'''(1200-1253),[[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也是日本佛教史上最富[[哲理]]的[[思想家]]。俗姓源,号希玄,[[京都]]人。内大臣久我通亲之子,系日本[[村上天皇]]第九代后裔。十四岁就在比睿山天台座主公圆出家。1243年,应波多野义重之请,率弟子至越前(今福井县)开创永平寺,后成[[日本]]曹洞宗大本山。1247年,应北条时赖执权之请,赴镰仓说法并为其授菩萨戒,发明默照禅。
 
[[孝明天皇]]赐谥"[[佛性传东国师]]"。1880年,明治天皇加谥承阳大师。
 
==人物经历==
 
三岁丧父,八岁失母,悟世相之无常,遂有出尘之志。十三岁登比睿山,从良观(显)出家。十四岁就在比睿山[[天台座主公圆]]出家,于延历寺戒坛院受菩萨戒,遍学天台教义。
 
1214年到建仁寺谒荣西,初闻临济宗风。荣西寂后,师事法兄明全,入于宗门。
 
1223年与明全到[[中国]],历游[[天童]]、[[阿育王]]、[[径山]]等著名寺院。后回天童寺谒新任住持如净(曹洞宗第十三代祖)。随侍3年,师资相契,受曹洞宗禅法、法衣以及[[《宝镜三昧》]]、[[《五位显法》]]等回国。
 
1233年在深草建兴圣寺。
 
1243年,应波多野义重之请,率弟子至越前(今福井县)开创[[永平寺]],后成[[日本]][[曹洞宗]]大本山。
 
1247年,应北条时赖将军之请,赴镰仓说法并为其授菩萨戒。他的会禅要诀是"只管打坐"。后人称其禅风为"默照禅"。卒后[[孝明天皇]]赐谥佛性传东国师。
 
1880年明治天皇又加溢承阳大师。日本禅宗中受"大师"称号即由此开始。
 
1969年,大久保道舟编有[[《道元禅师全集》]]2卷。1980年,日本曹洞宗管长[[秦慧玉]]率92人的代表团,访问[[宁波]][[天童寺]],并和中国僧侣共同举行法会,建立"日本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以资纪念。
 
==相关著作==
 
道元法嗣有怀奘、僧海、诠慧、法明等人。著作有[[《正法眼藏》]]九十五卷、《永平清规》二卷、[[《学道用心集》]]一卷、《普劝坐禅仪》一卷、[[《永平广录》]]十卷(诠慧编)、《随闻记》六卷(怀奘编),以及[[《宝庆记》]](怀奘、义云编)、[[《光明藏三昧》]](怀奘记)、《颂古》(诠慧等编)各一卷等。
 
==生平详情===
 
道元和尚,京都人。父为大臣久我,母是摄政藤原之女,可谓名门出身。道元三岁时,正是平氏灭后十五年,镰仓幕府设立第八年,西京的政界不安,其父顿死于急变的时势下。八岁时其母又死去了,后由其叔父收养为嗣子。九岁时已经读过毛诗、左传,能解俱舍论,称为文字童子。道元受到家门内外吹来无常之风,难免印下深刻的感伤,遂于十三岁投睿山随从其外舅,十四岁于建仁寺出家。
 
受戒后的道元常想到,无论是显教无论是密教,都教人"本来本法性,天然自性身"、"本来是佛",如果是本来是佛,何故三世诸佛,要发心出家而求菩提?何必修行求道?尤其自己每日作务勤行有何意义?他看见全山的人,精进于行事、于思想,开始抱起疑惑,当时又没有人为其解决问题。他说:"无正师无善友故,迷而起邪念。"独自苦于疑惑。他曾到三井寺问于公胤僧正,公胤劝其参与建仁寺荣西,遂十五岁往访建仁。七十四岁的荣西感于青年的求道心,特别亲切为其指导,可惜[[荣西]]于第二年在[[寿福寺]]圆寂了。荣西的弟子[[明全]]接董建仁寺,明全精通于天台华严教学,道元在其指导下,一面坐禅一面看藏经,经过九年,恰明全欲入宋(中国),又道元亦仰慕唐土先进的高风,遂于二十四岁时随从明全入中国宋朝。
 
出发时因[[明全]]之师[[明融]]病重,要明全延期出发,这是当然是师命,其他同辈也同样劝明全延期,可是明全说:'看护、慰安毕竟是私事,于"出离修道"无益,如果因此自己死了,妨碍求道,师罪重大。所以忍其难忍而出发时,虽背于一人有漏的迷情,但可成多人得道的恩缘,完成功德即可报师恩。虽死于途中,还是胜因。'这个[[明全]]的态度,予以道元极大感动,更坚定入宋(中国)求法信心了。
 
在途中,有一次[[道元]]罹痢症,船又遇起大风,众中扰骚,但道元并无所动心,结果忽然痢痊愈了,这也是求道而忘事,病亦能好的经验。船抵宋港将登陆时,相逢阿育王山的典座,六十一岁的老僧,前来船中买香菰。道元认为老人往复五、六里路的劳苦不如在静室看经学道,因而问之,老僧答:'这才是自己的办道,不能让与他人的工作。'道元听后当下有感。离船后随[[明全]]到明州(今中国宁波)[[天童山]]。参于无际了派。后又独自到各地参谒诸家,兼看读其嗣书-嗣书是面授嗣法的信凭,从祖至祖的相传,是传法的系图,道元因此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在历游诸方的第三年,决心回国。便转回天童想见明全,途中探闻已继承了派法席的如净的高风,即再投于天童景德寺。道元初谒如净的数日后,另一方面明全病殁了。
 
天童[[景德寺]]的[[如净]]是位爱惜光阴者,自十九岁参学以来五十年间,只管打坐而且好意劝人,其指导后进常说:'参禅者身心脱落也,不用烧香,礼拜,念佛,修忏,看经,只管打坐始得。'晚间坐到十一、二时,早上自三时开始打坐,如有盹睡的学人,即以拳打。他以为'世间的帝王官吏,乃至田夫,皆是营营勤苦,如其入丛林学道者何得贪眠?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难测死于今夜明朝,于其有生之间当行佛法,否则佛法必衰。'他又说:'我已经老了,本应退居而静养,为使各位破迷授导,不得已当住持接化各位,时出呵责之词,时行棒打,当受佛罪,但为代佛行仪,请诸兄弟慈悲原谅。'众僧听了无不流泪。当时[[中国]]南宋的社会,以为'如来心与帝王心同等,佛法与孔老相同。'[[如净]]即说'佛法是出世间法,不能苟合于世间法。'他又以为'有佛法,无禅宗,况于五家的门流。正法眼藏涅盘妙心的法门,统摄大小显密三乘十二分教。'道元相见[[如净]]以前,抱有世俗的想法,想参究五宗的玄旨,以后知道了五家的宗名是从佛法的浇薄而生出的乱称,即说:'禅宗之称,从谁称出?诸佛座师,未有称禅宗的。可见,禅宗之称,是魔波旬之称。'
 
最使道元尊敬的是[[如净]]极力远离权势名利,视豪家之喜舍金银珠玉如粪土,辞谢宁宗所赐紫衣师号而不受。如净的观念是不亲近帝者,不与丞相官员相交,愿过着贫寒的生涯。因使道元认他为'丛林的中兴'、'大宋国二三百年来无比的佛徒,他去世以后的宋国,将如暗夜。'
 
道元于[[日本]]禅宗未确立传统时入宋(中国),他是最初没入禅思想的[[日本]]人。他踏入既有六、七百年传统的末期的[[中国]]禅宗,仅而认定如净一人是正师,真理的使徒。道元于坐禅出定以后,到方丈室呈示其证契,道元所说:'修行是无量,只以证果为一证者,不是佛法、不知佛法、不逢佛法。'他又说:'省悟,前后尚有许多省悟。'[[如净]]即为其印可。关于嗣书他亦曾问于其师云:'距离长时间,出世的诸佛,何如祖师法,而得面授嗣法?'如净戒其理解是听教之解即云:'应学[[释迦]]从迦叶佛嗣法。应学迦叶从[[释迦]]佛嗣法了。如是学时,正是诸佛诸祖的嗣法,我们所不易了解的教法。'后来道元云:'始知有佛祖的嗣法,不仅是禀受,脱落了从来的旧巢。'
 
道元在[[天童山]]时又有堂头(辅导主任)佛照常云:'佛法禅道,不必追求他人的言句,只管各自理会,若从经卷或从知识上无师独悟,而无师印证者,常常有邪计自解的思量分别,成为西天的天然外道。'这使道元感到:'佛道应在思量、分别、卜度、观想、如觉、慧解之外。学道不用思量分别等……然其所入之门,有得法的宗匠悉之。'道元以为'弟子如良材,师如工匠,良材不经良工之手,则不成器,随师的正邪而有悟的真伪。三年从师,不如三年选师,不得正师,不如不学。'
 
他曾受于西川来的僧问'学道的穷极',而痛感专心坐禅的必要,并仅守[[如净]]导师所传'真实的学道,古人的公案语录之研究,等于放却自家的坐床而去求他国的尘境。自家的宝藏断不从他来,开此道者,如来的端坐、祖师的面壁,仿此以外,无别法。要各人专修,十人则十人可得道也。'道元与如净相见第二年即被定为嫡子,授与袈裟、嗣书其他信表,经再加锻炼一年后终于携带明全的遗骨于三十二岁回日本,完结五年的留学。回时道元说:'山僧经丛林不多,等开见于天童先师,认得眼横鼻直而空手还乡,无何佛法。朝朝日东上,夜夜日西沈。鸡鸣五更晓,三年逢一周。'
 
回[[日本]]后,道元看见[[建仁寺]]俗化了,停留建仁寺二、三年即移住于山城深草的废院。此间所著的[[《普劝坐禅仪》]]专劝人坐禅云:'看彼只园的生知,端坐六年的踪迹,传少林的心印,尚闻面壁九岁的声名,古圣既然,今人何不办?'三十三岁作[[《正法眼藏》]]第一卷辨话,他说;'即想弘法救生如重担在肩上,但将放下弘通之念,等待激扬之时,暂作云游萍寄,将闻先哲之风。'内含有隐遁之志。此间所仰慕道元之人,公家有九条氏,武家有波多野氏等。三十四岁时建宇治兴圣寺,是九条家所施,此间著作眼藏第二卷第三卷,加了弟子怀奘、怀鉴等的协助。第二年又着[[《学道用心集》]]。三十七岁时请三十九岁的怀奘当首座,许其接化学人。怀奘于数年间,协助[[《正法眼藏》]]的笔记笔写。又记录其所说的夜话等作[[《随闻记》]]。
 
道元是硬性的人,最讨厌半途而废,反对妥协的生活,没有东西反其性,父母、师长、学问,都由其所信而彻于一方,此是受到[[如净]]的影响最大,他的性质,本来有求彻底的,其师的感化亦极显著。有一青年问:'自己是独生子,扶养老母,虽有出家之志,恐母饿死。不敢决行,应该如何?'道元答:'那不是他人可以计划的事,应该自己慎重思考而决,如真有志于佛道,安置了母亲以后出家的方法必然有。'他举其实例答云:'送葬母亲以后出家亦好。但如果自己先死,那母亲有妨碍其子出家学道之罪。相反的,如果今生舍世入道,母虽饿死,许子入道的功德,岂不是得道的良缘? '真是惊倒俗人之言。
 
有僧解明道元之言云:'真理之前,母子之爱是私情的。母能忍苦助其子向于真理,是其母最大之爱。'似适合道元之言,但可能与所说的慈悲,互相矛盾。道元说'从前佛因所请,曾施其身肉。但该僧应把全身施与饥饿之母,是他应该有请必施,但那不是因为"母故"。他对任何人,都同样应以全身施之。但这里的问题,是因"母故"的苦心,所以于此要答的还是要舍去"母故"的私情,就是孝子可以升化为慈悲,子应升化为佛弟子,因而实现的爱的行,不因母故才为真理。'在家人以孝道为最重要,尊守孝经所说,而仕生仕死,但已而舍去了一切恩爱的出家并不是奖励其不孝,而是对一二人的孝道,必须升化为千万人的慈悲。他舍世舍家,舍去身心、我执、名利、活计,舍去世上的一切而投于佛道的理由,是为了洗除身心的尘秽垢物,露出佛祖的面目。他说:'行者不可想为自身而修佛法,不可为名利而修佛法,不可为欲得果报而修佛法,不可为欲得灵验而修佛法,但为佛法而修佛法,是为道。'
 
镰仓幕府的执权时赖,节俭而行政,(后让位于其子宗俊,剃发为僧,行脚各地,视察民生)当时禅宗为镰仓新佛教而独立,临济、曹洞二宗勃然而起,入宋求法者东渡传法者,互相举提不立文字的宗旨。时赖的祖父泰时,曾间于临终的明惠上人云:'上人百年以后,可以谁为师?'上人:'关于道,可问于禅僧。'新来的禅宗适合于武士的修养,一面京都的势力压迫幕府,佛法的势力握在京都各大寺,形成公卿的势力。幕府最怕京都佛教的天台真言传到镰仓来,自然的时赖皈依禅宗,仰慕道元的高风,而受菩萨戒。曾参于圣一,又与旧佛教无关的四川僧兰溪道隆卒徒东渡时亦迎来镰仓,创建长寺,请住为开山。时赖于一二四七年派使到永平寺执弟子礼,恳请道元来关东行化,道元既于八月到镰仓于其官府受其欢待,倾心于坐禅。某日问'教外别传'的意义时,道元以和歌答之,而且训诫了北条氏历代的专横。镰仓的道俗皈依道元,将建大寺请住,可是讨厌名利的道元,仅住七个月,就返回福井去了。由于追慕之心,北条将军发心寄进土地,告知其弟子玄明,玄明得意归山告众。道元说:'陋哉!这汉一片利心,堕入八识田中,如油入骨永远难出,恐遗辱于大法。'遂夺其法衣,赶他走了,又掘除其单下七尺土。敕赐的紫衣,亦不着用,作偈谢云:'永平虽谷浅,敕命重重重;却被猿鹤笑,紫衣一老翁。'
 
镰仓幕府成立以后,天下泰平,但尚有大寺的僧兵有时逞威迫害乡村。波多野义重所领的福井之地,就有平泉寺僧兵经常与义重闹事,因是义重疑起佛教的真价。当此时入宋(中国)回国的道元,极力排斥僧院驻兵,排除旧佛教的弊风。义重前往京都拜访,迎于京都驻所说法,探闻道元爱好闲寂之地,即问:'福井的山中,有闲静的古院,如果适合即为国人万幸。'道元:'是我所望。'义重喜极,即带道元从京都出发。二周后,到古院,而物色建地,兼而教化道俗。曹洞禅奠基于北越,是义重之功。永平竣工,道元作颂云:'诸佛如来大功德,诸吉祥中最无上,诸佛具来入此处,是故此地最吉祥。'名为吉祥山大佛寺,后改为永平寺。
 
道元四十四岁受波多野的召请进入福井。第二年开创[[永平寺]],此间著作力最大发挥,着眼藏九十五卷中,时日不明的十一卷,四十岁以前四卷,殁年一卷,四十三岁十六卷,四十四岁完成二十四卷。
 
四十七岁以后已无执笔,与弟子等确立僧团,充实生活内容。五十四岁圆寂于京都,遗偈云:'五十四年,照第一天。好个崩跳,触破大千。浑身无觅,活陷黄泉。'
 
门下弟子孤云怀奘,继承为第二世。道元灭后,其门下均受怀奘之教。怀奘有弟子义介、圆寂、义演、义准等。义介住永平寺,门下打出义尹与绍瑾。
 
==相关信息==
 
1·[[日本]]的禅宗凡称二十四流,就是指摘荣西所传以及道元柬明东陵所传的二十四流,此中二十一流属于临济宗,曹洞宗所属只有三流(道元派、东明派、东陵派的三流)。荣西流从六祖惠能以下有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临济-兴化-南院-风穴-首山-汾阳-慈明-黄龙-晦堂-灵源-长灵-育王-万年-天童-虚庵-明庵荣西。较荣西后六十年的道元派是道元所传的中国曹洞宗,从洞山经过七世至丹霞,以下真歇清了-天童宗珏-雪窦智鉴-天童如净-永平道元。东明派;丹霞-宏智正觉-自得慧辉-明极慧祚-东谷明先-真翁德举-东明慧日。东陵派是直翁德举-天童云岫-东陵永玙,东陵是东明宏智下传来的曹洞的法派,是东明的法侄,法系上也是与道元同一系统。可是东明东渡后,历住日本的临济宗的建长、万寿、东胜、寿福诸寺。其法孙亦属于临济宗而没有曹洞宗的活动。东陵亦历住南禅、圆觉、建长诸寺,没有发挥曹洞宗的宗风。所以日本曹洞祖只许道元可以称呼,也由此可知二十四流中以临济明庵与曹洞道元的传禅较为重要。
 
2·长翁[[如净]]-[[中国]][[南宋]][[明州]]人,十九岁参与足庵智鉴,看柏树子话有省,呈偈云:'西来祖意庭前柏,鼻孔寥寥对眼睛;落地枯枝才崩跳,松萝亮隔笑掀腾。'明庵首肯,嗣其法历住诸山。一二二五年出世于天童景德寺,参徒云集,六坐道场,两奉天旨。法道兴盛,道元嗣其法。如净于一二二八年示寂,六十六岁,遗偈云:'六十六年,罪犯弥天;打个崩跳,活陷黄泉。'
 
3·[[寂圆]]-[[中国]][[宋代]]人,一二二七年东渡,道元灭后,受孤云之法,为福井宝庆寺开山。一二九九年寂。
 
4·[[义演]]-初从怀鉴,后从道元十余年,道元灭后,嗣怀奘之法,为永平寺第四世。晚年退居报恩寺,一三一四寂。
 
5·[[云外云岫]]-[[中国]]奉天昌图人,身材短小而精悍,随侍直翁,究明洞上宗旨。出世于中国湖南省慈溪石门,移住象山、智门、天宁等,开法于天童。平生慈容,不贪积,得施施与人,寂时皆空,门人集资为其营葬。
 
6·[[东明慧曰]]-[[中国]]明州人,随从直翁而开悟,开堂于中国浙江明州(今宁波)白云寺。一三〇八年受聘东渡,大施法化三十年,一三四〇年寂,世寿六十九岁。
 
7·东陵永兴-中国元代明州人,云外云岫的弟子,住天宁寺,一三五一年东渡,谒于梦窗,主天龙寺,一三六五年寂。
 
8.[[如净]]与道元法缘
''' 道元 拜见'''禪師(どうげん,{{bd|1200年||1253年}}),[[ 如净日本]] 的请愿书:道元幼年发菩提心,在本国访道于诸师,聊识因果之所由。虽然如是,未明佛法僧之实归,徒滞 [[鎌倉時代]]著 相之怀标。后入千光禅师之室 禪師 初闻临济之 將[[曹洞 风。今随全 ]]禪 师而入炎宋 引進日本 航海万里,任幻身于波涛,遂达大宋,得投和尚执法席,盖是宿福之庆幸也 為日本曹洞宗始祖 和尚大慈大悲 為[[永平寺]]住持 外国远方之 所愿者 稱'''永平道元'''。晚年自號希玄 不拘时候,不具威仪,频频上方丈,欲拜问愚怀 故又稱'''希玄道元''' 无常迅速,生死事 謚號佛性傳東國師、承陽 ,时不待人,去圣必侮 本师堂上大和尚大禅师,大慈大悲,哀愍听许 <ref>[http://chengdawu.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840.html 道元 问道问法,伏冀慈照,小师道元百拜磕头上覆。],blogspot</ref>
==生平==日本[[ 貞應]]二年(1223年),渡海來到中國[[南宋]]學習佛法。在[[天童寺]][[長翁 ]] 大禅师答谓:元子参问 門下開悟 自今以后 得到印可傳承。回到日本之後 不拘昼夜时候 創立位於[[福井縣]]的[[永平寺]] 着衣杈衣 提倡曹洞宗[[默照禪法]] 而来方丈问道无妨。老僧一如亲父,恕尔无礼也 提出「只管[[打坐]]」的修行法門
== 参考资料 相關電影==以道元禪師生平為題材的電影為2009年日本電影《[[禅 ZEN]]》。故事內容是改編自大谷哲夫的2001年出版的小説『永平の風 道元の生涯』,由高橋伴明導演,中村勘太郎 (2代目)飾演道元禪師。
== 參考文獻 == {{reflist}}[[Category:220 佛教 總論人物]]
48,0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