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許信良

增加 6,59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expand|timeclass=2019"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0710px 0px 10px 20px; text-02T04align:44:26+00:00}}left"{{unreferenced|time! <p style=2019-07-02T04"background:44#FFB5B5; color:26+00#000000; margin:00}}[[Fileauto; padding: 5px 0; "> ''' 許信良''' </p>|-|<center><img src="https://tnimage.s3.hicloud.net.tw/photos/shares/CNA/20171118/20171118000165.jpg | thumb | 300px | 許信良 " width="280"></center><brsmall> [httphttps://big5www.chinataiwannews.com.cn/chinesetw/zhuantich/mjdzxnews/778128.htm 3384890 鏈接] ]片來自taiwannews]</small> |}
'''許信良'''({{bd|1941年|5月27日|||CatIdx=H許}}), 生於日治[[ 臺灣中華民國]] 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今[[ 桃園市政治人物]] 中壢區) 能讲[[ 客語黨外運動]] 重要領導人与代表人物之一,[[ 閩南語客家人]], 同時也 是[[ 佛教民主進步黨]][[美麗島系] 徒。 ][[大老]], 曾任[[臺灣省議員]]、[[桃園]] 縣縣長 ]] 、[[民 ]][[ 主席]] ,也是早年[[黨外運動]]重要[[ 領導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與代表人物之一
==家庭背景== 是民主進步黨美麗島系大老,曾先後擔任台 許信良出生於[[日治臺 省議員、 ]][[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今[[桃園市]][[中壢區]])[[過嶺 ( 桃園 縣縣長、民主進步黨 市)|過嶺]][[大字]]的[[客家]][[地 席和總統府資政 ]]家庭
2000 ==生平=====早 脫黨參選求學===許信良自幼廣泛閱讀,少年時代開始就懷抱著從政當[[中華民國]][[ 總統]] 落敗,2008年重回願望。會講[[ 民進黨客家话]] 。2012年民進黨總統大選落敗後,許信良參選[[2012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民進黨主席選舉臺灣話]] ,仍落選
==家庭==1959年,許信良自[[國立新竹高級中學|新竹中學]]畢業後,進入[[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就讀,半年之後即加入[[中國國民黨]],因著出色的學業表現與可靠的政治立場而獲得校方與國民黨的重點栽培,被視為未來可靠的行政管理人材。1960年,[[盧修一]]從政治大學邊政系轉入政大政治系,成為同班同學。
===出生===[[ 1964年, 許信良]]出生於[[日 自政 臺灣]][[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系畢業,旋即進入政大研究所學習,受到後來[[ 過嶺行政院院長]][[ 大字李煥]]的 一個[[客家]][[地主]]家庭 青睞
===家族=== 1967年, 許信良 之妻獲得[[ 許鍾碧霞中山獎學金]] 曾經擔任第4屆立法委員;許信良之弟,赴[[ 許國泰英国]] 曾經擔任民主進步黨的立法委員;許信良之姪[[ 許應 愛丁堡大学]]繼續 造,學習[[哲学]] 也曾經於2000 。在英國學習的期間,其政治理念產生重大改變。1960 因原縣長代,歐洲洶湧澎湃的[[ 呂秀蓮左派]] 當選副總統而代理桃園縣縣長; 學生運動與激烈的反[[越南战争]]浪潮, 許信良 之姪接觸到許多過去從未有機會閱讀的左派理論大師的著作和刊物(其中包括[[ 許應全中国共产党]] 曾經參選過桃園縣議員 的著作<ref>{{cite journal |author=张悦 |title=和民进党前主席聊政治 |journal=人物 |issue=12 |year=2013 |url=http://news.takungpao.com/taiwan/shizheng/2013-12/2131361.html |accessdate=2013-12-25 |archive-date=2020-10-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02082831/http://news.takungpao.com/taiwan/shizheng/2013-12/2131361.html |dead-url=no }}</ref>),對他的政治立場的改變有著深遠的影響
報界人士、===自英返國===1969年完成學業,自英返國,加入國民黨改革派刊物《[[ 作家大學 (雜誌)|大學]] 》,發表多篇深具影響力的時事評論;其中《台灣社會力分析》一文影響最為深遠,由於[[ 廣播李煥]]的推薦,更蒙獲[[ 主持人蔣經國]] ,也是[[ 推薦 國民黨]]籍政治評論家的[[蔡詩萍]],是許信良的外甥 幹部閱讀
== 學經歷== [[許信良]]自幼廣泛閱讀,少年時代開始就懷抱著從政當中華民國總統願望。會講客家語和閩南語。 1959年,許信良自新竹中學畢業後,進入[[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就讀,半年之後即加入中國國民黨,因著出色的學業表現與可靠的政治立場而獲得校方與國民黨的重點栽培,被視為未來可靠的行政管理人材。 1960年,[[盧修一]]從政治大學邊政系轉入政大政治系,成為同班同學。 1964年,許信良自政治系畢業,旋即進入政大研究所學習,受到後來出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李煥]]的青睞。 ==赴英深造== 1967年,許信良獲得中山獎學金,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繼續深造,學習哲學。在英國學習的期間,其政治理念產生重大改變。 1960年代,歐洲洶湧澎湃的左派學生運動與激烈的反越戰浪潮,[[許信良]]接觸到許多過去從未有機會閱讀的左派理論大師的著作和刊物(其中包括中國共產黨的著作[1]),對他的政治立場的改變有著深遠的影響。 1969年完成學業,自英返國,加入國民黨改革派刊物《大學》,發表多篇深具影響力的時事評論;其中《台灣社會力分析》一文影響最為深遠,由於李煥的推薦,更蒙獲蔣經國推薦國民黨幹部閱讀。 ==當選 臺灣省議員===1973年,許信良獲得國民黨提名參選 [[ 臺灣省議員 ]] ,並順利當選。但國民黨隨後發現,這時他已不是大學時代政治上絕對可靠的許信良了。他不僅經常拒絕執行國民黨的政策,尚且公開批評政府的多項提案。
1977年,許信良連續出版《風雨之聲》和《當仁不讓》兩書,進一步對中國國民黨的現狀提出嚴厲批評,引來黨內同志的撻伐。
== =脫黨參選桃園縣縣長===1977年10月,許不顧 國民黨 開黨籍==多次警告,自行返鄉參選[[桃園市市長|桃園縣長]]。
1977年10月 ==== 選舉舞弊事件 ====桃園地方政府的選務部門政府涉嫌作票 在支持 不顧國 信良的 黨多次 眾報 自行返鄉參 警方置之不理,據傳還保護疑似涉嫌作票的 務人員。中壢民眾群情激憤,爆發大規模示威,在衝突中引爆了[[中壢事件]]。 桃園縣 長。 各投票所於是重新開票, 許信良以22萬票對13萬票擊敗國民黨候選人 [[ 歐憲瑜 ]] 當選 ,其中牽涉選舉舞弊事件 ,而國民黨則開除許信良的黨籍。
==== 任內爭議 ====1979年,許以桃園縣長身份發起 [[橋頭事件| 橋頭示威遊行 ]] ,聲援因叛亂罪而被政府當局逮捕的-{[[余登發]] }- 父子。這次遊行是 [[ 台灣 ]] 在戒嚴時期所發生的首次遊行集會事件,許則因參與遊行而被彈劾縣長一職。7月與[[黃信介]]、[[施明德]]等人主辦《 [[ 美麗島 雜誌|美麗島]] 》雜誌,並擔任雜誌社社長,公開、正式地開始參與 [[ 黨外運動 ]] 。同年12月發生 [[ 美麗島事件 ]] 時,許 信良 正與家人在美國度假,事件發生後被政府拒絕入境,從此滯留美國。
== =海外 流亡 時期===在[[美麗島事件]]後和[[台獨聯盟]]與其他 海外==台灣人團體,在1979年12月15日組成了「台灣建國聯合陣線」,誓言要讓國民黨從地球上消失。1980年8月許信良結合了一批熱心的海外人士,包括[[李義雄]]、[[王耀南]]、[[汪立峽]]、[[張維嘉]]、以及[[孫慶餘]]等人,一起在東洛杉磯開辦了《[[美麗島週報]]》。該週報曾經出版過《都市游擊手冊》這本小冊子,鼓吹以[[都市游擊戰]]的方式在台灣推動人民革命。
1979年12月15日組 許信良在《美麗島週報》一開始 立的時候,想在統獨立場上走一條比較溫和的路線,所以在週報上提出 台華」的觀念。不過後來卻發現,以在美國的 台灣 建國 人社群而言,會支持台灣人運動的,都是強烈的台獨;所以《美麗島週報》也就很快地放棄了這個觀念。這大概是第1期到第3期的事。1981年4月《美麗島週報》推出「424刺蔣專輯」,對台獨 合陣線 盟在「[[刺蔣案]]」後的處理態度多所批評;於是「美麗島週報社 和台獨聯盟的衝突正式搬上檯面。台獨聯盟甚至發動了私下的輿論運動 誓言要讓 說許信良是 國民黨 從地球上消失 的間諜。過沒多久《美麗島週報》也面臨了極嚴重的財務危機
1980年8月 《美麗島週報》陷入財務危機以後,在1981年中, 許信良 結合了一批熱心的海外人士,包括要求在[[ 李義雄日本]] 、[[王耀南]]、[[汪立峽]]、[[張維嘉]]、以及[[ 孫慶餘史明]] 等人,一起在東洛杉磯開辦了《 麗島 整理 週報 該週報曾經出版過《都市游擊手冊》這本小冊子 後來許與史明結成聯盟 鼓吹以都市游擊戰的方式在 成立了「[[ 台灣 推動人 族民主 革命 同盟]]」這個跨組織的聯合 許信良在《美麗島週報》一開始成立的時候 基本上 想在統獨立場上走一條比較溫和 聯合 路線,所以 基礎 週報上提出 台華 [[民族資本家]] 的觀念。不過後來卻發現,以在美國的台灣人社群而言,會支持台灣人運動的,都是強烈的台獨;所以《美麗島週報》也就很快地放棄了 這個觀念 。這大概是第1期到第3期的事。1981年4月《美麗島週報》推出「424刺蔣專輯」 對台獨聯盟 認為革命[[左派]]和革命[[右派]] 「刺蔣案」後的處理態 某種程 多所批評;於 「美麗島週報社」和台獨 可以 合陣線 衝突正式搬上檯面 台獨聯 這個同 甚至發動 持續 私下 大概2年 輿論運動 時間 一直到 許信良 是國民黨的間諜。過沒多久《美麗島週報》也面臨 加入 極嚴重 [[洪哲勝]] 財務危機 「[[台灣革命黨]]」為止,算是無疾而終
1981年中 之後又在1986年5月1日成立了「台灣民主黨建黨委員會」 並同時宣佈 許信良 要求在日本的、[[謝聰敏]]及[[ 史明林水泉]] 赴美整理週報 將於年底以前將該黨遷回台灣 許與史明結成聯盟,成立了 預定於該年10月初在海外召開 「台灣民 主黨」成立大會,但當[[ 民主 革命同盟」 進步黨]]於9月28日在台北宣佈成立後,許信良立即宣佈暫停 這個 跨組織的聯合。基本上 大會 聯合的基礎在於 並表示自己是 「民 族資本家 進黨海外支部 這個觀念,認為革命左派和革命右派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聯合陣線的。這個同盟持續了大概2年的 領導人;但當 間,一直到 許信良 尚未 了洪哲勝 黨,民進黨中央黨部也表達民進黨尚未有正式 海外支部;許信良於是表明要 灣革命 入黨」,同時掛上「民主進步 海外組織 為止 的招牌 算是無疾而終 開始在海外台灣人中運作
== 成立「 =輾轉回到 台灣 民主黨建黨委員會」===1986年11月30日,欲自日本返國,被滯留東京,無法登機;乃迂迴經菲律賓,於12月2日企圖闖關,遭原機遣返。前往接機的群眾與軍警爆發激烈的衝突,是為'''[[桃園機場事件]]'''。
1986年5月1日成立了「台灣民主黨建黨委員會」,並同時宣布[[ 1989年 許信良]]、終於經由[[ 謝聰敏中國大陸]] [[ 林水泉偷渡]] 將於年底以前將該黨遷 回台灣 。原來預定於該年10月初在海外召開「台灣民主黨」成立大會 ,但 當民主進步黨於9月28日在 北宣布成立 後, 許信良立 宣布暫停這個大會 為當局以叛亂罪起訴並判刑10年,-{[[林正杰]]}-等人率10萬民眾包圍[[土城看守所]] 並表示自己是「 要求國 海外支部」領導人;但當時 政府釋放 許信良 尚未入黨 進黨中央黨部也表達民進 尚未有正式的海外支 政府出動鎮暴 ;許信良於是表明要「返台入黨」,同時掛上「 隊鎮壓 主進步黨海外組織」的招牌 開始在海外台灣人中運作 爆發[[土城事件]]
1986年12月2日企圖闖關回國,前往接機的群眾與軍警爆發激烈的衝突,是為桃園機場事件 ===民進黨主席===1990年獲得[[李登輝]]總統特赦而出獄
1989年許信良終於經由中國大陸偷渡回台灣,但抵台後,旋即為當局以叛亂罪起訴並判刑10年,林正杰等人率10萬民眾包圍土城看守所,要求國民黨政府釋放許信良,國民黨政府出動鎮暴部隊鎮壓民眾,爆發土城事件。 ==獲李登輝總統特赦而出獄== 1990年獲得李登輝總統特赦而出獄。 1991年,許當選民進黨主席 。1 992 。1992 年春,參與推動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 總統直接民選  1993 ]]。1993 年,民進黨在 [[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縣市長選舉 ]] 中表現頗佳;然而未達許信良在選舉前所設定的目標,因此主動辭職。改選後,由[[施明德]]接任黨主席。
1995年出版《新興民族》,在民進黨黨內提倡西進中國大陸,因此遭受黨內指責;而後經由辯論,民進黨的政策定調為「強本西進」。
1996年,台灣首次開放總統直選,一直有總統夢的許信良原本有望被民進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在第一階段初選中擊敗[[林義雄]]、[[尤清]],進入第二階段初選,卻因有「台獨教父」之稱、過去長期流亡海外的台獨領袖[[彭明敏]]的參選而失利。
==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在民進黨大選落敗後,許 再接黨主席職務==,任內推動朝野協商,與李登輝總統推動[[凍省]],並於1997年的[[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縣市長選舉]]中,組成中央助選團,結合黨內政治明星,打出「'''綠色執政,品質保證'''」的競選口號。選後,民進黨首次獲得了台灣超過半數地區的地方執政權,打破國民黨「萬年執政黨」的神話,此後又舉辦民進黨中國政策研討會等。
1996年總統選舉在 1997年6月, 民進黨 大選落敗後 首席顧問[[林義雄]]以許信良違反立黨時之民主精神 提出「熱愛民進黨、罷免 再接黨 主席 職務 」。第一場巡迴座談,從林義雄的故鄉[[宜蘭縣|宜蘭]]開始 任內推動朝野協商 他表示不管有多少人連署 與李登輝總統推動凍省 結果都是成功的,因為它已突顯政治人物是要受人民監督的
1997 年的縣市長選舉中 年12月11日 組成中央助選團,結合 前[[國民大會代表]][[陳婉真]]、[[建國 內政治 ]][[洛杉磯]]地區召集人[[吳 勇]]、[[全美台灣同鄉會]]美西區理事[[陳大昇]]、[[洛杉磯台灣同鄉會]]與[[南加州台灣同鄉會]]在美國《太平洋時報》刊登《許信良立刻下台以謝國人!》廣告 抨擊:「……曾經提 「綠色執政 如此慷慨激昂的宣言的[[台灣革命黨]]正副總書記[[洪哲勝]]與許信良 品質保證」 事隔12年後竟然是在[[紐約]]一搭一唱 競選口號。選後 高喊[[三通]],維持現狀,台獨無用 大膽西 黨首次獲得了台灣超過半數地區 !」當月17日,洪哲勝駁斥,他沒有發表上述或類似上述 地方執政權 言論 打破國民黨 於是也沒有就上述的說法與許信良 萬年執政黨 一搭一唱 的神話,此後又舉辦民進黨中國政策研討會等
1997年6月 === 2000年總統選舉 ===許於1998年卸任黨主席 並開始為[[2000年中華 國總統選舉|2000年參選總統]]做準備。然而, 首席顧問內的後起之秀[[ 林義雄陳水扁]] 在高票落選[[ 許信良台北市長]] 違反立 之後,很快在 時之 內竄升為2000年總統大選的最熱門候選人;為了順應 主精神 提出「熱愛 民進黨 、罷免 修改黨綱的「四年條款」,允 主席」 陳水扁獲得提名 第一場巡迴座談 堅持參選總統的許信良也因此於1999年5月7日發表題為《同志們 從林義雄 我們在此分手》 故鄉宜蘭開始 退黨宣言,獨自參選2000年總統選舉 他表示不管 在沒 政黨支援的情況下,獲得極 的選票而落選。而國民黨由於[[ 戰]]與[[宋楚瑜]]分裂以致落敗 結果都是成功的,因為它已凸顯 民進黨首次取得中央執 治人物是要受人民監督的
1997年12月11日,前國 === 進黨執政時期 ===2000年總統 會代表選後,面對[[陳 婉真水扁政府]] 、建國黨洛杉磯地區召集人,許公開批評陳水扁的各項政策,但亦被陳水扁聘任有給職[[ 吳明勇總統府資政]] 、全美台灣同鄉會美西區理事。後來許信良曾多次以民間人士身份訪問中國大陸,與[[ 陳大昇中國共產黨]] 、洛杉磯台灣同鄉會與南加州台灣同鄉會 高層有過多次接觸,力圖 美國《太平洋時報》刊登《許信良立刻下台以謝國人!》廣告 兩岸交流中,重新建構新的政治舞臺
==參與2000年總統選舉==2004年11月11至12日,率領台灣“兩岸農業交流訪問團”訪問[[上海]]。
於1998 === 2004 卸任黨主席,並開始為2000 總統選舉 ===[[2004 中華民國總統 舉|2004年 總統 做準備。然而 選舉]]期間 為在野 國親聯盟所推舉 後起之秀正副總統候選人[[連戰]]與[[ 陳水扁宋楚瑜]] 在高 助選,並參加反對[[公民投 法|公投]]的政策辯論。 台北市長 舉結果揭曉 之後, 很快 加入泛藍的行列, 黨內竄升為2000年 台北 總統 府廣場上抗議 舉結果,以[[絕食]]抗議3天3夜 最熱門候 行動以表達對 人; 舉的不滿<ref>{{Cite news|url=https://news.tvbs.com.tw/other/499073|title=許信良絕食抗議 揚言 了順應 意,民進黨修改黨綱的「四年條款」,允許陳水扁獲得提名 主戰鬥|date=2004-03-25|accessdate=2016-05-16|publisher=TVBS新聞|archive-date=2021-01-0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04082304/https://news.tvbs.com.tw/other/499073|dead-url=no}}</ref>
堅持參 === 2004年立委 總統 舉 ===2004年9月,不被看好 的許信良 也因此於1999年5月7日發表題為《同志們,我們在此分手》的退黨 毅然決定 言,獨自 布於[[臺北市]]第二選區 選2000 選[[2004 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第六屆立法委員]],大膽地以「西進大陸,一 中國」的口號作為 選舉 訴求 在沒有政黨 向泛藍 援的情況下 持者爭取選票 獲得極少 提倡仿效[[歐洲聯盟]]模式建立和平統一 選票而落選。而 新中 民黨由於,實現[[ 連戰兩岸三通]] ,並反對制憲、[[ 宋楚瑜台灣正名運動|正名]] 分裂以致 和軍購。惟未得泛藍群眾的青睞,最終以1萬3千多票 敗,民進黨首次取得中央執政權
==2004 = 2008 立委 總統 選舉=== 2004年9 2008年2 月, 不被看好的許曾針對[[ 許信良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總統大選]] 毅然決定宣布於臺北市第二選區參選第六屆立法委員,大膽地以「西進大陸,一統 表示憂心[[ 中國 」的口號作為選舉訴求 國民黨]][[一黨獨大]] 向泛藍 支持 者爭取 民進黨總統候 人[[謝長廷]] 提倡仿效歐洲聯盟模式建立和平 認為謝長廷比國民黨總 一的新中國,實現兩岸三通,並反對制憲、正名和軍購。惟未得泛藍群眾的青睞,最終以1萬3千多票落 人[[馬英九]]更具有執行力 。 ==重返民進黨==
=== 重返民進黨 ===
2008年5月陳水扁卸任後,許信良重返民進黨。
2008年9月27日,許信良接受《 [[ 聯合報 ]] 》專訪時坦言,[[ 陳水扁]] 把民進黨變成一人政黨,摧毀民進黨的根基,這是不可原諒的罪過,「民進黨要勇敢抗拒,拒絕陳水扁把民進黨拖下去」;[[馬英九政府]] 政府 太快失去民心,讓民進黨沒有反省力量,成為民進黨主席 [[ 蔡英文 ]] 最大的困境;民進黨無法務實、理性面對 [[ 兩岸關係 ]] ,以為 [[ 馬英九]]就可以重返執政,將重犯過去錯誤;如果民進黨不調整對兩岸關係的思維,則兩岸關係成為國民黨專利,民進黨不會有重新執政的機會;兩岸關係必須更大幅開放,例如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與股市、全面開放 [[ 陸客來台觀光 ]] 比照香港模式等;藍綠領導者都必須以世界趨勢看兩岸關係,就像 [[ 歐盟 ]] ,「兩岸經濟一國是必然趨勢」  2009年12月10日,許正式發表以談論台海兩岸議題為主的網站《美麗島電子報》,標榜「提供理性觀點的媒體」;許信良在發表會中表示,台灣政治人物必須充分認識已崛起的中國大陸,儘管不能五體投地、毫無保留的傾中,但也不能一味反中
2011年3月25 2009年12月10 日下午,許 前往民進黨 正式發表以談論[[台海兩岸]]議題為主的網站《[[美麗島電子報]]》,標榜「提供理性觀點的媒體」;許信良在發表會 央黨部繳交登記費新 表示, 幣500萬元 灣政治人物必須充分認識已崛起的[[中國大陸]],儘管不能五體投地、毫無保留的傾中 登記參加黨內總統初選 但也不能一味-{反}-中
2011 年3月25日下午,許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繳交登記費新台幣500萬元,登記參加黨內總統初選。2011 年4月21日,許信良競選總部舉辦「文人、資深媒體人、民權人士挺許信良記者會」, [[ 謝聰敏 ]] [[ 張富忠 ]] [[ 許龍俊 ]] [[ 陳鳳馨 ]] [[ 尹乃菁 ]] [[ 鄭麗文 ]] [[ 蔡詩萍 ]] 均出席,會中呼籲「重審許信良,釋放台灣人」 。2011年4月27日中午,民進黨公布黨內總統初選結果,黨主席[[蔡英文]]勝選,許信良落選
2011 2012 年4 月27 月13 中午 許登記參選 民進黨 公布 第14屆黨主席。2012年5月6日,許在 內總統初 主席 結果 舉辯論會稱,蘇貞昌任臺灣省議員期間為難當時是臺灣省主席的李登輝,讓李登輝無法見病危的獨子李憲文最後一面,但蘇貞昌和李登輝雙雙否認<ref>{{Cite web |url=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101/112012050700118.html |title=許:蘇害李沒見著兒子 李辦否認 |access-date=2013-02-07 |archive-date=2012-07-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710032915/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101/112012050700118.html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url=http://history.n.yam.com/newtalk/politics/201205/20120515640879.html |title=老許提李憲文 李登輝批:有目的 |access-date=2013-02-07 |archive-date=2014-07-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709073655/http://history.n.yam.com/newtalk/politics/201205/20120515640879.html |dead-url=no }}</ref>。2012年5月27日 民進黨宣布第14屆 黨主席[[蔡英文]]勝 舉開票結果 [[ 許信良]] 落選。
2012 年4月13 年5月21 日,許 登記參選民 要求馬英九總統停止油電雙漲政策、禁止含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 黨第14屆黨主席 口、以及釋放前總統陳水扁,始終沒有等到正面回應。許於是在21日中午起開始在立法院前靜坐絕食抗議
2012年5 2013年4 月6日,許 信良說:民進黨長期戰略錯誤而「讓兩岸處理權變成國民黨的專利」,「錯失兩岸關係處理權,是民進 主席選舉辯論 不能繼續執政的重要原因之一」;和台海兩岸經濟有關係的人 對民進黨感到不放心 「而且這種人會愈來愈多」;民進黨天王[[ 蘇貞昌謝長廷]] 任臺灣省議員期間為難當時 提出的「一個中華、憲法對話」概念 根據台 省主席 政治現實和憲法體制提出 [[李登輝]] 很有創意的個人看法 讓李登輝無法見病危 謝長廷是民進黨天王中「唯一肯認真思考兩岸關係 獨子[[李憲文]]最後一面 人」 但蘇貞昌 他支持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突破民進黨長期的困頓、嘗試 李登輝雙雙否認 中國大陸對話
2012年5月27 2013年6月14 日, 許在立法院舉行新書《台灣現在怎麼辦》發表會,強調[[ 進黨宣布第14屆黨 席選舉開票結果 義]]不是台海兩岸的答案 ,[[ 中國民族主義]]與[[台灣民族主義]]相互敵視和激盪將使台海兩岸雙雙招致災禍<ref>林修卉 台北報導,[http://www.nownews.com/2013/06/14/91-2950947.htm 〈老古董仍困惑大陸! 許信良:民族主義不是兩岸答案〉],2013年6月14日,今日新聞網</ref>;他提出「大膽一中」,主張台海兩岸成立像[[歐盟]]一樣的關係,比照[[歐洲議會]] 落選 來儘快成立「中國議會」。但未引起外界迴響
== 2014年3月14日,許信良說:雖然民進黨 席[[蘇貞昌]]宣稱民進黨不是全盤否定或全盤反對[[ 兩岸 比照歐洲 服務貿易協 會成 ]],但是民進黨在 法院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態度就是 [[逢 國議會 必反]] 的表現,民進黨應深切反省,否則不利民進黨重返中央執政、也不利兩岸關係的發展<ref>{{cite news|author=鄭宏斌、林河名|publisher=聯合報|url=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8548800.shtml|title=許信良:綠審服貿態度 是逢中必反|date=2014-03-15|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15155148/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8548800.shtml|archivedate=2014-03-15|accessdate=2014-03-16}}</ref> 。但 未引起迴響==四天後,3月18日爆發[[太陽花學運]]。
2013 2015 年4 月6 月2 日,許信良 說:民進黨長期戰略錯誤而「讓兩岸處理權變成國民黨的 接受《[[環球時報]]》 利」 錯失兩岸關係處 台獨 權,是 念一直在 民進黨 內都 能繼續執政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主流意識形態 主流價值, 海兩岸經濟有關係的人會對 獨信仰者在 民進黨 感到 內也 放心 是主流力量」 「而且這種 台灣領導 會愈來愈多」;民進黨天王[[謝長廷]]提出的「一個中華、憲法對話」概念是根據 台灣 政治現實和憲法體制提出的很有創意的個 看法,[[謝長廷]]是 進黨天王中「唯一肯認真思考兩岸關係的人」,他支持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突破 必須瞭解 民進黨 長期的困頓、嘗試和 不能挑戰 中國大陸 對話 的基本立場
2013年6月14 2015年9月3 日,許 信良、[[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及民進黨前 委[[郭正亮]]受邀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 院舉行新書《台灣現在怎麼辦》發表 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 ]] 強調民族主義不是台海兩岸的答案, 吳子嘉稱讚「 中國 民族主義與台灣民族主義相互敵視和激盪將使台海兩岸雙雙招致災禍;他提出「 膽一中 陣仗、大格局 」, 主張台海兩岸成立像歐盟一樣的關係,比照歐洲議會來儘快成立 許信良更有 「中國 議會 領導世界,台灣可以幫大忙 。但未引起外界迴響 之言論
2015年 2016年8月10日 [[ 許信良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 、美麗島電子報 董事長[[吳子嘉]],及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受邀參加中共閱兵大典。( <ref>{{cite news|author1=鍾麗華|title=亞太、遠景基金會董座 吳子嘉稱讚中國大陣仗大格局, 許信良 更有「中國領導世界,台灣可以幫大忙」之言論 )、陳唐山出任|url=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791059|accessdate=2016-08-10|agency=自由時報即時新聞|date=2016-08-10|archive-date=2016-08-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810102119/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791059|dead-url=no}}</ref>。
2016年8月10 === 接受專訪談李登輝 ===2020年7月30 ,[[李登輝]]逝世,李登輝總統任內提出兩岸關係的「[[戒急用忍]]」政策,以及後來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兩國論]]) ,許信良 說,這些政策是好是壞,「功過尚難定論」,兩國論讓兩岸關係一直到現在都很緊張,但兩岸關係的發展,到最後是什麼結局,目前還不知道。對於李登輝卸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後為何走激進台獨路線,許信良說,動機難論,他個人認為是李登輝有意替自己在歷史定位,想成為台獨教父 許信良對李登輝一生總結:「李先生對[[民主]]有功,對兩岸功過難論,到現在無法定論,卸任後,他的言論不負責任。」<ref>[http{{cite news |author1=胡宥心 |title=李登輝1923-2020》許信良:李登輝一度想要放棄修憲 |url=https://theintellectualwww.netstorm.mg/zharticle/famous2793895?mode=whole |accessdate=2020-08-03 |agency=風傳媒 |date=2020-column07-31 |archive-date=2021-01-04 |archive-url=https://xu-xinliangweb.archive.org/web/20210104082415/https://www.storm.html   新大學mg/article/2793895?mode=whole |dead- 標題 url=no }}</ref><ref>{{cite news |author1=郭瓊俐 |title=李前總統逝 界和平宣言暨新大學TheIntellectual政論網站於圓山開幕酒會致詞☆演講者:亞太和平基金會董事長 許信良 先生]:李登輝推動台灣民主有功 晚期激進台獨路線不負責任 |url=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26826 |accessdate=2020-08-03 |agency=財訊 |date=2020-07-30 |archive-date=2021-01-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04082401/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26826 |dead-url=no }}</ref>
== 接受專訪家族==許信良之妻[[許鍾碧霞]]曾經擔任第4屆[[立法委員]];許信良之弟[[許國泰]]曾經擔任[[民主進步黨]]的[[立法委員]];許信良之姪[[許應深]]也曾經於2000年因原縣長呂秀蓮當選副總統而代理[[桃園市|桃園縣]]縣長;許信良之姪[[許應全]]曾經參選過[[桃園市|桃園縣]]議員。許信良家族長期參與民進黨在[[桃園市|桃園縣]]的黨部運作,黨外人士[[魏廷朝]]等人就曾經批判許信良。
當前,香港抗爭局勢升高 報界人士 美中對抗 作家 兩岸關係緊繃。前民進黨 廣播 席、亞太和平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認為 持人 大陸近年極端 民黨籍 政治 評論家 「物極必反」,一直霸凌香港、台灣、發展軍備引發美國不安全感造成。但若中國能妥善處理香港問題 [[蔡詩萍]] 就會 改變開始的重要象徵。<ref>[https://www.storm.mg/article/1595467   風傳媒-政治人物專訪》美中對抗、兩岸關係緊繃、港抗爭局勢升溫  許信良 :這是中國近年極端政治 「物極必反」]</ref>外甥。
==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 台湾軍政 人物]][[Category:政治家]]
47,9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