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12
次編輯
變更
谢天振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谢天振 | 图像 = File:谢天振.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sxwlxb/200912/W0…”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谢天振
| 图像 = [[File:谢天振.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sxwlxb/200912/W020100511619435425469.jpg 原图链接]]]|
| 出生日期 = 1944年3月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 籍贯 = 浙江萧山
| 职业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母校 = 上海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
'''谢天振''',1944年3月生,浙江萧山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学者,国际知名比较文学专家与翻译理论家。中国比较文学译介学创始人,中国翻译学最重要奠基人之一,翻译学学科建设最有力的倡导者和批评者之一。
== 人物职务 ==
谢天振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季刊主编,《中国翻译》编委,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暨翻译研究会顾问,上海翻译家协会理论组组长,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翻译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译介学方向),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校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顾问。
== 人物经历 ==
1966年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1982年获上海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硕士学位。
1982年-至今 上海外国语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历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任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
1986年起,先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翻译系、浸会大学英文系、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比较文学系、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等校的高级访问学者,应邀出席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南非等国家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主题发言十余次。
1999- 复旦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专业)
1995-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
2000-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
2000- 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顾问
1996.12-1997.3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1996- 暨南大学兼职教授
1995- 复旦大学兼职教授
1991.10-1992.4 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比较文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 学术兼职 ==
2001- 《外国文学研究》(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学术委员
2001- 《中国翻译》编委
2000-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翻译委员会委员(中国唯一委员)
1997- 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
1996- 《中国比较文学》主编
1996-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出版委员会主任
1995-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1994-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会长(1999起为顾问)
1988- 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
1986- 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
1985- 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 主讲课程 ==
西方翻译史、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名著选读等
== 主要业绩 ==
谢天振教授是中国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的学者,也是中国最早论述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学者。他提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的观点2001年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2001年起出版的"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首次正式收入由他主编的"翻译文学卷"即是一个标志。他对"翻译文学史"和"文学翻译史"所作的区分,也被学界承认,目前国内的翻译文学史的编写正是按照他所规范的方向在编撰和发展。他的主要学术专著《译介学》自1999年问世以来,至今已连续印刷4次。另一本学术专著《翻译研究新视野》于2003年出版,至今也已经第二次印刷。据南京大学有关部门统计,其学术论著的被引用率在国内翻译界和比较文学界都名列前茅,光《译介学》一书被CSSCI刊物引证的次数每年就都超过18次。2006年国家社科项目课题指南把译介学研究列为外国文学专业的八大研究课题之一,国家"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2010)也把译介学列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 主要著述 ==
论文集《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译介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2007
《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两人合作
《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翻译研究新视野》,青岛出版社,2003,主编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主2000 主编
《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个人专著
《翻译论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论文集(副主编)
《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主编(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台湾业强出版社1994 个人论文集
《狄更斯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4 个人编著
《比较文学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个人译著
《比较文学三百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副主编
《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撰写二章及附录,约5万字
以及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的译作数种。
== 主编丛书 ==
《黑旋风译丛》,学林出版社2001年起(已出7本)
《当代名家小说译丛》,花城出版社1998起(已出6本)
《世界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起(已出10本)
《外国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台湾业强出版社1991起(已出24本)
== 主要论文 ==
非常时期的非常翻译--关于中国大陆文革时期的文学翻译,《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 第2期
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关于译介学研究的对话,《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2期
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2期
书评与动态 序任一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 第1期
翻译研究 关于翻译文学和翻译研究的几点思考--由王向远教授的两部专著说起,《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 第1期
序李小钧《自由与反讽--纳博科夫的思想与创作》,《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 第4期
季羡林与翻译,《中国翻译》2006年 第6期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 第3期
探索比较文学研究新领域,《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 第2期
比较文学:理论、界限和研究方法,《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 第1期
一份杂志与一个学科--《中国比较文学》20年的历史回顾,《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 第3期
方重与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 第3期
新书架:《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 第2期
"外语院系的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笔谈--比较文学:既姓"中",也姓"外",《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 第2期
第三届"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笔谈--学位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规范训练,《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 第2期
第二届"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笔谈--正视矛盾 保证学科的健康发展,《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 第1期
论译学观念现代化,《中国翻译》2004年 第1期
学科发展的历史必然,《中国翻译》2004年 第3期
莫斯科购书物美价廉,《生活与健康》2004年 第12期
比较文学教学与学科理论建设--关于文艺学与比较诗学的对话,《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 第4期
强强联手,规范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 第2期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和两大转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 第5期
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 第4期
树立译学理论意识 培养独立科研能力,《中国翻译》2002年 第2期
论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和影响研究,《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 第1期
2001年翻译文学一瞥,《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 第2期
译者的诞生与原作者的"死亡",《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 第4期
如何看待中国译论研究的差距--兼谈学术争鸣的学风和文风,《学术界》2002年 第3期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五人谈,《中国翻译》2001年 第4期
国内翻译界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中国翻译》2001年 第4期
比较文学教学:研究生教学:期待比较文学系列教材,《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 第1期
论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和影响研究--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命题及相关讨论,《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 第4期
重申文学性:对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思考,《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 第1期
翻译文学--争取承认的文学,《探索与争鸣》1990年 第6期
中国比较文学:危机与转机,《探索与争鸣》1987年 第6期
词条标签: 博导 人物简介
| 姓名 = 谢天振
| 图像 = [[File:谢天振.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sxwlxb/200912/W020100511619435425469.jpg 原图链接]]]|
| 出生日期 = 1944年3月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 籍贯 = 浙江萧山
| 职业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母校 = 上海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
'''谢天振''',1944年3月生,浙江萧山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学者,国际知名比较文学专家与翻译理论家。中国比较文学译介学创始人,中国翻译学最重要奠基人之一,翻译学学科建设最有力的倡导者和批评者之一。
== 人物职务 ==
谢天振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季刊主编,《中国翻译》编委,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暨翻译研究会顾问,上海翻译家协会理论组组长,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翻译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译介学方向),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校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顾问。
== 人物经历 ==
1966年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1982年获上海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硕士学位。
1982年-至今 上海外国语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历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任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
1986年起,先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翻译系、浸会大学英文系、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比较文学系、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等校的高级访问学者,应邀出席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南非等国家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主题发言十余次。
1999- 复旦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专业)
1995-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
2000-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
2000- 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顾问
1996.12-1997.3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1996- 暨南大学兼职教授
1995- 复旦大学兼职教授
1991.10-1992.4 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比较文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 学术兼职 ==
2001- 《外国文学研究》(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学术委员
2001- 《中国翻译》编委
2000-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翻译委员会委员(中国唯一委员)
1997- 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
1996- 《中国比较文学》主编
1996-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出版委员会主任
1995-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1994-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会长(1999起为顾问)
1988- 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
1986- 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
1985- 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 主讲课程 ==
西方翻译史、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名著选读等
== 主要业绩 ==
谢天振教授是中国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的学者,也是中国最早论述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学者。他提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的观点2001年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2001年起出版的"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首次正式收入由他主编的"翻译文学卷"即是一个标志。他对"翻译文学史"和"文学翻译史"所作的区分,也被学界承认,目前国内的翻译文学史的编写正是按照他所规范的方向在编撰和发展。他的主要学术专著《译介学》自1999年问世以来,至今已连续印刷4次。另一本学术专著《翻译研究新视野》于2003年出版,至今也已经第二次印刷。据南京大学有关部门统计,其学术论著的被引用率在国内翻译界和比较文学界都名列前茅,光《译介学》一书被CSSCI刊物引证的次数每年就都超过18次。2006年国家社科项目课题指南把译介学研究列为外国文学专业的八大研究课题之一,国家"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2010)也把译介学列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 主要著述 ==
论文集《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译介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2007
《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两人合作
《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翻译研究新视野》,青岛出版社,2003,主编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主2000 主编
《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个人专著
《翻译论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论文集(副主编)
《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主编(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台湾业强出版社1994 个人论文集
《狄更斯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4 个人编著
《比较文学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个人译著
《比较文学三百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副主编
《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撰写二章及附录,约5万字
以及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的译作数种。
== 主编丛书 ==
《黑旋风译丛》,学林出版社2001年起(已出7本)
《当代名家小说译丛》,花城出版社1998起(已出6本)
《世界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起(已出10本)
《外国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台湾业强出版社1991起(已出24本)
== 主要论文 ==
非常时期的非常翻译--关于中国大陆文革时期的文学翻译,《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 第2期
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关于译介学研究的对话,《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2期
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2期
书评与动态 序任一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 第1期
翻译研究 关于翻译文学和翻译研究的几点思考--由王向远教授的两部专著说起,《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 第1期
序李小钧《自由与反讽--纳博科夫的思想与创作》,《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 第4期
季羡林与翻译,《中国翻译》2006年 第6期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 第3期
探索比较文学研究新领域,《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 第2期
比较文学:理论、界限和研究方法,《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 第1期
一份杂志与一个学科--《中国比较文学》20年的历史回顾,《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 第3期
方重与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 第3期
新书架:《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 第2期
"外语院系的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笔谈--比较文学:既姓"中",也姓"外",《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 第2期
第三届"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笔谈--学位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规范训练,《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 第2期
第二届"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笔谈--正视矛盾 保证学科的健康发展,《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 第1期
论译学观念现代化,《中国翻译》2004年 第1期
学科发展的历史必然,《中国翻译》2004年 第3期
莫斯科购书物美价廉,《生活与健康》2004年 第12期
比较文学教学与学科理论建设--关于文艺学与比较诗学的对话,《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 第4期
强强联手,规范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 第2期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和两大转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 第5期
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 第4期
树立译学理论意识 培养独立科研能力,《中国翻译》2002年 第2期
论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和影响研究,《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 第1期
2001年翻译文学一瞥,《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 第2期
译者的诞生与原作者的"死亡",《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 第4期
如何看待中国译论研究的差距--兼谈学术争鸣的学风和文风,《学术界》2002年 第3期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五人谈,《中国翻译》2001年 第4期
国内翻译界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中国翻译》2001年 第4期
比较文学教学:研究生教学:期待比较文学系列教材,《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 第1期
论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和影响研究--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命题及相关讨论,《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 第4期
重申文学性:对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思考,《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 第1期
翻译文学--争取承认的文学,《探索与争鸣》1990年 第6期
中国比较文学:危机与转机,《探索与争鸣》1987年 第6期
词条标签: 博导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