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鄭介民

增加 6,886 位元組, 2 年前
生平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24年</b>,鄭介民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步兵科。畢業後,長期在[[戴笠]]麾下工作;後世作家認為[[蔣中正]]建立國民黨情報系統時,欽點了「[[十三太保]]」<ref>{{cite web |url=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7802144392 |title=天子門生——蔣介石的十三太保 |accessdate=2014-12-07 |archive-date=2016-06-1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16191535/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7802144392 |dead-url=no }}</ref>,鄭介民列名其中。</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25年9月</b>鄭介民從軍校畢業,入蘇聯莫斯科中國勞動大學(中山大學)學習政治經濟。<ref name="鄭介民-生平">{{cite news|title=鄭介民-生平|publisher=《[[百度百科]]》|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1%E4%BB%8B%E6%B0%91|date=?-?-?}}</ref></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27年8月</b>從蘇聯畢業回國,任中央軍官學校第六期總隊(總隊長賀衷寒)隊部政治教官,不久受潘佑強推薦到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任政治部(主任杜從戎)秘書。<ref name="鄭介民-生平">{{cite news|title=鄭介民-生平|publisher=《[[百度百科]]》|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1%E4%BB%8B%E6%B0%91|date=?-?-?}}</ref></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28年1月</b>蔣介石複職後,鄭介民任蔣介石的侍從副官,專門從事特務工作。</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29年1月</b>鄭介民假裝失業到武漢,利用他和李宗義(李宗仁之弟,人稱二總)的同學關係四處活動,離間桂系部隊,收買拉攏桂系將領,搜集情報,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通過鄭介民順利收買桂系將領李明瑞、楊騰輝服從中央,桂系很快失敗,鄭介民回南京覆命。</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0年</b>任陸軍第十五師(師長李明瑞)政治部主任,不久兼任廣西省政府委員,後兼任第五十七師(師長楊騰輝)政治部主任,監視桂系部隊,4月廣西主席俞作柏響應張發奎反蔣,鄭介民從柳州化裝隻身逃出廣州,12月從香港回南京,任軍事委員會參謀本部上校參謀。</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1年11月</b>蔣介石準備成立中華民族復興社,鄭介民請求參加。</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2年3月</b>被選為中華民族復興社幹事會幹事,4月1日兼任復興社特務處(處長戴笠)副處長,鄭介民為軍統骨幹人物,是蔣介石的國民黨十三太保之一,開始在第十九路軍中安排特務,這些特務在後來的福建事變中起到很大的破壞作用。</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3年1月</b>華北局勢緊張,鄭介民兼任復興社華北區區長,以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上校參謀的名義作掩護,重新調整部署特務處在華北地區的工作,4月間,鄭介民親自出馬,化裝成為由南洋回國的華僑資本家,偵察為日軍收買的前北洋軍閥陸軍上將銜張敬堯的活動,等到把張敬堯的情況弄清楚以後,便派華北區行動組組長白世維帶領行動員黃泅欽等人,1933年5月7日在六國飯店將張敬堯擊斃,秋天,戴笠改派王天木為華北區區長,鄭介民回南京。</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4年</b>鄭介民以軍事考察團名義前往歐洲考察,實際是學習法西斯統治方法,發展中華民族復興社在歐洲的組織,並拜訪了貝尼托•墨索里尼和阿道夫•希特勒。<ref name="鄭介民-生平">{{cite news|title=鄭介民-生平|publisher=《[[百度百科]]》|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1%E4%BB%8B%E6%B0%91|date=?-?-?}}</ref></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5年</b>,鄭介民升任參謀本部第二廳第五處處長;[[兩廣事件]]時受戴笠命令赴[[香港]]以金錢策反[[陳濟棠]]建立的[[廣東海軍]],是他在當時職務中最重要的工作成果。</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6年3月</b>鄭介民受蔣介石指派從南京經上海來到香港,一面佈置暗殺陳濟棠的工作,一面重金收買廣東將領,但暗殺小組被陳濟棠的特務發覺後抓去,6月兩廣事變爆發,鄭介民積極分化收買的廣東陸軍空軍部隊投靠蔣介石,7月陳濟棠眾叛親離,不得不通電下野,8月鄭介民代理中華民族復興社書記長,兼民族運動委員會委員和忠義救國會委員。</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7年7月</b>抗日戰爭爆發,9月鄭介民任參謀本部第二廳第三處處長,主管對日作戰的情報工作。</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8年1月</b>任軍事委員會軍令部第二廳副廳長,掌理軍事情報;3月後兼任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主任秘書,鄭介民並不到職,由副主任秘書毛人鳳代理。</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39年9月</b>鄭介民帶職到陸軍大學將官班第一期受訓,鄭介民學習極為認真。</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0年4月</b>從陸軍大學畢業,兼任中蘇情報合作所副所長。</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1年</b>升任軍令部第二廳廳長。</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2年1月</b>鄭介民任新加坡盟軍軍事會議代表,在會上對東南亞戰局有所陳述,但最初不被重視,後其觀點為時局證實,方得盟軍統帥另眼相看,又被蔣介石指定參加重慶舉行的中美聯合參謀會議,擔任情報方面的聯絡工作,此間鄭介民先後被派往印度、斯里蘭卡、印尼等地,在盟軍協同對日作戰中提出不少意見。</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3年2月10日</b>隨[[蔣中正]]參加[[開羅會議]],負責警衛工作,同年升任[[少將]]。</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4年2月</b>升任軍令部第二廳中將廳長,兼東南亞盟軍總司令部聯絡官,經常去加爾各答參加會議,8月鄭介民正確預言了盟軍將在8月18日於諾曼地登陸,被美國軍官稱讚為神機妙算。</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5年5月</b>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鄭介民任賠償委員會委員。</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6年</b>兼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國民政府首席代表,旋改任[[國防部第二廳]][[中將]]廳長,後歷任國防部參謀次長、國家安全局局長。</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7年</b>鄭介民、毛人鳳組織國防部綏靖總隊,派往華北、東北、華南各地執行組訓、情報、行動和突擊任務,9月初,鄭介民親飛北平破壞中共地下黨組織和電臺,後兼任物資供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1月指揮特務在上海破壞了中共後勤補給站,還有中共華中局、蘇皖邊區政府、華中銀行等設在上海的聯合辦事處,11月15日鄭介民辭去了第二廳廳長職務,12月5日任國防部常務次長,主管國防物資。
1948年鄭介民辭保密局局長,專事美國軍援物資,6月12日任國防部次長;9月22日晉任陸軍中將。1949年1月飛赴北平企圖阻撓傅作義和平起義;同年秋隨國防部駐節廣州,對時局充滿悲觀,10月從香港轉美國,秘密列席了參謀長聯席會議,報告了中國大陸形勢,力圖使美國決定繼續實行對華軍援,11月鄭介民去香港。</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49年4月9日</b>到[[溪口]]<ref>{{cite book |author=[[蔣經國]] |chapter=〈危急存亡之秋〉|title=《[[風雨中的寧靜]]》|location=台北 |publisher=[[正中書局]] |year=1988 }}</ref>{{rp|181}}。同年,隨中華民國政府前往[[臺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0年1月</b>初鄭介民飛往臺灣,任臺灣地區"國防部參謀次長"兼大陸工作處處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組主任,臺灣地區"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1年1月</b>,[[何應欽]]赴[[東京]]翌日,鄭介民亦密飛東京,並攜有中國大陸土匪武裝分佈及與台灣聯絡情況<ref name="稿2">{{cite book |title=《[[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volume=第二卷 |location=北京 |year=1987 |editors=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publisher=中央文獻出版社 }}</ref>{{rp|24}}。</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6年4月6 1952年10月19 日</b> 晉升[[ 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中央委員、中央委員會第 級上將]],時 組主 國防部參謀次長 。</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9年12月11日1954年10月</b> 淩晨2點在[[陽明山]][[北投鎮]]自宅去世,追晉[[一級上將]]。墓 成為臺灣 位於[[新北市]][[八裡 ]] "國家安全局"(由原國防部保密局改編)首任"局長",然身體漸漸衰弱多病 。</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5年</b>鄭介民突患心臟病,先後去美國、西德就醫。</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6年4月6日</b>晉升二級上將,時任國防部參謀次長。</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7年10月23日</b></li><li><b style=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不再兼任臺灣地區"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國家安全局局長"></b></li><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1959年12月11日</b>淩晨2點在[[陽明山]][[北投鎮]]自宅去世,追晉一級上將。墓地位於[[新北市]][[八里區]]。</li>
</ul>
</div>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