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次編輯
變更
后稷播百谷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http://img.blog.163.com后稷] '''后稷播百谷'''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
[[File:后稷.jpg|缩略图|http://img.blog.163.com后稷]]]
'''后稷播百谷'''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商纣王一度将西伯昌(文王)囚于里。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商纣王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许多小国也率兵会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发兵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无心战斗,前徒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皇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 武王灭商 ==
武王在丰京之外,又于沣水东岸兴建了镐京。克商以后,周王朝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其子继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国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0e146b18f18583d049645929.html 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ref>
武王灭商之后,回到镐京,深感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他意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他的这一想法尚未实现,突然病逝。从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后,继承了武王之遗志,决定在洛阳附近建一新邑,“宅兹中国”。从这里对新征服地区进行统治,可大大缩短距离。为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阳附近“相宅”。不久,洛邑(成周)与武王所建的镐京(宗周)一起,成为西周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为彻底铲除殷遗民的复国梦想,成王时还将殷顽民迁至成周。
由于[[周公旦]]在宗周摄政,鲁侯之爵由他的长子伯禽就封。鲁的地望原在今[[河南鲁山]],东征之后迁至今天的[[山东曲阜]],已发现鲁城遗址;[[姜尚]]所封的齐国,在今山东临淄;召公所封的燕国在今北京房山,也已发现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乱被平息后,该地封给武王之弟康叔,为卫侯,已在河南浚县发现卫国遗址;纣的庶兄微子启未参预武庚叛乱,他作为商族的后裔被封为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在卫国的西边,还有个晋国,成王攻灭唐国后,以其地封给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与曲沃交界处已发现其遗址。这些诸侯国的封地往往形成犄角之势,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因而在早期阶段对政治局面的稳定确曾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献中所说“成康之际,四十年刑错不用”,正说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周王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的局面。
周人在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邓、楚;北到肃慎、燕、亳;东边到达滨海;西边直抵甘、青。其范围比商朝的地域还大。周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对域内实行有效的统治。制订的刑罚,比商代更系统。常备军的人数比商代还多,在宗周驻有六师,在成周驻有八师。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名义上都属周王所有,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周王封给诸侯土地与臣民时,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所封的诸侯国,要定期朝见周王,有保卫王室的义务。他们还要向周王纳贡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纳贡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惩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让或交换土地,渐渐将土地变为私有财产。同时,随着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私田的数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现,对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蚀和冲击的作用。<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22886354.html 周朝统治疆域有多大_百度知道]</ref>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除王室控制的青铜作坊外,诸侯国也有自己的青铜作坊。青铜产品的数量更多,用途也更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铜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它行业的兴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在上万件铜器上都铸刻有铭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最多的一件铸有499个字,不亚于当时的一篇文献。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变化。考古学家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人工冶制的铁器,说明至少在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这一发现,表明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又掌握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到了周厉王时,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厉王横征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国人推共伯和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前841)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为解除戎狄的威胁,还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中。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
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昭王率大军征伐南蛮,遭到蛮族的强烈抵抗,周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昭王也死于汉水之中。这是西周早期周王朝遭到的一次严重失败,从此失去了对南方各国的控制能力。穆王与宣王也曾南征,均未获得重大的战果。东方的夷族也时常侵扰周境,战事不断。噩侯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一直打到成周附近,震惊朝野。周王派西六师、东八师前往作战,仍无力抵御。后靠同姓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胜利。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外患。穆王时,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往来,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打通了周与西北各国的道路。以后,犬戎仍屡次侵犯周境。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想杀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做王位继承人。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他迁居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周人的始祖名为弃,被尊称为“后稷”,是上古时代杰出的农学家。所谓“后稷”,后是对首领的尊称,稷指粮食,由于后稷对华夏民族的农业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遂被后人尊奉为农神。
== 巨人脚印的孩子 ==
相传周的始祖名“弃”,他的母亲名叫姜,是有邰氏之女。关于姜生下弃,有一段离奇的传说。
据说有一天,年轻好动的姜在家中闷得久了,便约了几个女伴一同到郊外游玩。走在路上,忽然发现路正中有一个巨大的足印。姜一时好奇,忍不住走上前去,把自己的脚踩在地上的足印里,想看看到底大出多少。哪知一踩上去,身上便像受了振动一样,产生了异样的感觉。回去后不久,姜便发现自己怀孕了。
一年后,姜生下了一个男孩。因为孩子的来历着实很奇怪,连怀孕的时间也比别人多了两个月,姜觉得他是个不祥之物,决定把他扔掉。
== 三次遭弃,天人共呵护 ==
最初,[[姜]]把孩子扔在小巷中,想让牲口踩死他。谁知,孩子被扔在路当中,来来往往的牛马像得到了什么指示一样,纷纷避开。姜只好抱回孩子,又把他扔进山林里,觉得山林里野兽那么多,孩子肯定会被吃掉。谁知,不但野兽没有来伤他,过往的伐木工人看到孩子可爱,还拿食物喂他,给他盖上厚厚的衣服遮挡风雨。姜没有办法,只好再把孩子抱回来。这次,她把孩子丢在结了冰的河上,希望孩子被冻死。谁知孩子刚一放上去,天上就降下成群的鸟,纷纷落在孩子四周,用羽翼覆盖、温暖着他。
姜本来舍不得孩子,现在看到这样的情况,认为一定是上天在保佑孩子。于是她如释重负地把孩子抱进怀里,决心要好好抚养他。因为孩子曾经三次被抛弃,姜便为他取名为弃。
== 专心务农 ==
从此,弃便跟着母亲生活在有邰氏部落。弃的身世经历神奇,人们于是纷纷传说姜当年所踩的巨人足迹,是天神的脚印,而弃一定是天神的儿子。就像是要印证人们的说法,弃果然从小就聪明伶俐,说话做事都比同龄的孩子出众得多。
有邰氏是一个农业部族,由于受到有邰氏农业生活的影响,弃从小就喜欢玩种麻植豆的游戏。随着年龄渐长,他越发迷上了种植,每天都泡在田间,乐此不疲。他精心栽培的各种农作物都长得茎干粗壮、籽粒饱满。弃还整理出选种、耕地、除草、施肥等一些列完整的耕作程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附近的人也纷纷慕名而来,向他请教技艺。
== 官封“后稷”,得姓“姬” ==
尧听说了弃的名声,就将他任命为掌管农业的“农师”。弃果然没有辜负尧帝的期望,带领着人民在尽心劳作,广泛推广农作物种植的技术。庄稼丰收,就保证了一年的口粮。不必再像从前那样,必须视打到的猎物多少来决定饥饱了。弃还成功地培育出了[[黍]](即黄米)、[[麦子]]和[[大豆]]等从前没有的作物。弃还种植了麻,麻籽可以做粮食,麻纤维还可以结衣服,从此人们也不必只穿兽皮或蚕丝织成的衣服了。
尧去世,舜继承了帝位。当时,[[弃]]与[[禹]]、[[皋陶]]和[[契]]四个人,被并称为朝廷的[[“四岳”]],禹负责兴修水利,皋陶负责刑法,契负责德育与教化,弃则专门掌管农业。舜为了奖励弃的功劳,就把他封在了他们有邰氏部落活动的地域,给了他“后稷”这个官职,并赐姓为“姬”。当时的人多有名无姓,因此,这可以算是极大的殊荣了。
由于他的卓著贡献,后人们便将他奉为神明。后世的“社稷”这个词中的“稷”,就是指谷神后稷。后来,弃的后代就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活了下去,逐渐形成了周部落。
关于远古氏族部落先祖的神话传说自然不足为信,但是从姜生弃的传说当中,仍可看到周族起源的蛛丝马迹。而弃诞生的过程,则反映了周人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历史。周人之所以奉弃为始祖,大概是从他开始,周族才建立起独立的父系氏族部落。至于相传姜为帝喾元妃的说法,则反映了以后稷为始祖的周族与夏的密切关系,而且周族很可能是有邰氏和高辛氏两个部落繁衍出来的一个支族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280 神話總論]]
'''后稷播百谷'''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商纣王一度将西伯昌(文王)囚于里。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商纣王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许多小国也率兵会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发兵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无心战斗,前徒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皇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 武王灭商 ==
武王在丰京之外,又于沣水东岸兴建了镐京。克商以后,周王朝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其子继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国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0e146b18f18583d049645929.html 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ref>
武王灭商之后,回到镐京,深感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他意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他的这一想法尚未实现,突然病逝。从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后,继承了武王之遗志,决定在洛阳附近建一新邑,“宅兹中国”。从这里对新征服地区进行统治,可大大缩短距离。为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阳附近“相宅”。不久,洛邑(成周)与武王所建的镐京(宗周)一起,成为西周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为彻底铲除殷遗民的复国梦想,成王时还将殷顽民迁至成周。
由于[[周公旦]]在宗周摄政,鲁侯之爵由他的长子伯禽就封。鲁的地望原在今[[河南鲁山]],东征之后迁至今天的[[山东曲阜]],已发现鲁城遗址;[[姜尚]]所封的齐国,在今山东临淄;召公所封的燕国在今北京房山,也已发现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乱被平息后,该地封给武王之弟康叔,为卫侯,已在河南浚县发现卫国遗址;纣的庶兄微子启未参预武庚叛乱,他作为商族的后裔被封为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在卫国的西边,还有个晋国,成王攻灭唐国后,以其地封给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与曲沃交界处已发现其遗址。这些诸侯国的封地往往形成犄角之势,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因而在早期阶段对政治局面的稳定确曾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献中所说“成康之际,四十年刑错不用”,正说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周王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的局面。
周人在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邓、楚;北到肃慎、燕、亳;东边到达滨海;西边直抵甘、青。其范围比商朝的地域还大。周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对域内实行有效的统治。制订的刑罚,比商代更系统。常备军的人数比商代还多,在宗周驻有六师,在成周驻有八师。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名义上都属周王所有,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周王封给诸侯土地与臣民时,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所封的诸侯国,要定期朝见周王,有保卫王室的义务。他们还要向周王纳贡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纳贡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惩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让或交换土地,渐渐将土地变为私有财产。同时,随着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私田的数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现,对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蚀和冲击的作用。<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22886354.html 周朝统治疆域有多大_百度知道]</ref>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除王室控制的青铜作坊外,诸侯国也有自己的青铜作坊。青铜产品的数量更多,用途也更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铜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它行业的兴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在上万件铜器上都铸刻有铭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最多的一件铸有499个字,不亚于当时的一篇文献。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变化。考古学家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人工冶制的铁器,说明至少在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这一发现,表明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又掌握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到了周厉王时,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厉王横征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国人推共伯和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前841)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为解除戎狄的威胁,还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中。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
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昭王率大军征伐南蛮,遭到蛮族的强烈抵抗,周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昭王也死于汉水之中。这是西周早期周王朝遭到的一次严重失败,从此失去了对南方各国的控制能力。穆王与宣王也曾南征,均未获得重大的战果。东方的夷族也时常侵扰周境,战事不断。噩侯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一直打到成周附近,震惊朝野。周王派西六师、东八师前往作战,仍无力抵御。后靠同姓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胜利。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外患。穆王时,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往来,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打通了周与西北各国的道路。以后,犬戎仍屡次侵犯周境。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想杀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做王位继承人。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他迁居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周人的始祖名为弃,被尊称为“后稷”,是上古时代杰出的农学家。所谓“后稷”,后是对首领的尊称,稷指粮食,由于后稷对华夏民族的农业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遂被后人尊奉为农神。
== 巨人脚印的孩子 ==
相传周的始祖名“弃”,他的母亲名叫姜,是有邰氏之女。关于姜生下弃,有一段离奇的传说。
据说有一天,年轻好动的姜在家中闷得久了,便约了几个女伴一同到郊外游玩。走在路上,忽然发现路正中有一个巨大的足印。姜一时好奇,忍不住走上前去,把自己的脚踩在地上的足印里,想看看到底大出多少。哪知一踩上去,身上便像受了振动一样,产生了异样的感觉。回去后不久,姜便发现自己怀孕了。
一年后,姜生下了一个男孩。因为孩子的来历着实很奇怪,连怀孕的时间也比别人多了两个月,姜觉得他是个不祥之物,决定把他扔掉。
== 三次遭弃,天人共呵护 ==
最初,[[姜]]把孩子扔在小巷中,想让牲口踩死他。谁知,孩子被扔在路当中,来来往往的牛马像得到了什么指示一样,纷纷避开。姜只好抱回孩子,又把他扔进山林里,觉得山林里野兽那么多,孩子肯定会被吃掉。谁知,不但野兽没有来伤他,过往的伐木工人看到孩子可爱,还拿食物喂他,给他盖上厚厚的衣服遮挡风雨。姜没有办法,只好再把孩子抱回来。这次,她把孩子丢在结了冰的河上,希望孩子被冻死。谁知孩子刚一放上去,天上就降下成群的鸟,纷纷落在孩子四周,用羽翼覆盖、温暖着他。
姜本来舍不得孩子,现在看到这样的情况,认为一定是上天在保佑孩子。于是她如释重负地把孩子抱进怀里,决心要好好抚养他。因为孩子曾经三次被抛弃,姜便为他取名为弃。
== 专心务农 ==
从此,弃便跟着母亲生活在有邰氏部落。弃的身世经历神奇,人们于是纷纷传说姜当年所踩的巨人足迹,是天神的脚印,而弃一定是天神的儿子。就像是要印证人们的说法,弃果然从小就聪明伶俐,说话做事都比同龄的孩子出众得多。
有邰氏是一个农业部族,由于受到有邰氏农业生活的影响,弃从小就喜欢玩种麻植豆的游戏。随着年龄渐长,他越发迷上了种植,每天都泡在田间,乐此不疲。他精心栽培的各种农作物都长得茎干粗壮、籽粒饱满。弃还整理出选种、耕地、除草、施肥等一些列完整的耕作程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附近的人也纷纷慕名而来,向他请教技艺。
== 官封“后稷”,得姓“姬” ==
尧听说了弃的名声,就将他任命为掌管农业的“农师”。弃果然没有辜负尧帝的期望,带领着人民在尽心劳作,广泛推广农作物种植的技术。庄稼丰收,就保证了一年的口粮。不必再像从前那样,必须视打到的猎物多少来决定饥饱了。弃还成功地培育出了[[黍]](即黄米)、[[麦子]]和[[大豆]]等从前没有的作物。弃还种植了麻,麻籽可以做粮食,麻纤维还可以结衣服,从此人们也不必只穿兽皮或蚕丝织成的衣服了。
尧去世,舜继承了帝位。当时,[[弃]]与[[禹]]、[[皋陶]]和[[契]]四个人,被并称为朝廷的[[“四岳”]],禹负责兴修水利,皋陶负责刑法,契负责德育与教化,弃则专门掌管农业。舜为了奖励弃的功劳,就把他封在了他们有邰氏部落活动的地域,给了他“后稷”这个官职,并赐姓为“姬”。当时的人多有名无姓,因此,这可以算是极大的殊荣了。
由于他的卓著贡献,后人们便将他奉为神明。后世的“社稷”这个词中的“稷”,就是指谷神后稷。后来,弃的后代就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活了下去,逐渐形成了周部落。
关于远古氏族部落先祖的神话传说自然不足为信,但是从姜生弃的传说当中,仍可看到周族起源的蛛丝马迹。而弃诞生的过程,则反映了周人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历史。周人之所以奉弃为始祖,大概是从他开始,周族才建立起独立的父系氏族部落。至于相传姜为帝喾元妃的说法,则反映了以后稷为始祖的周族与夏的密切关系,而且周族很可能是有邰氏和高辛氏两个部落繁衍出来的一个支族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280 神話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