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晓榕

增加 3,75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李晓榕'''教授是信息融合与目标信息处理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在目标信息处理、信息融合、性能评估、估计、滤波、决策等领域有所建树,曾任国际信息融合学会主席。李晓榕教授在国内外十多所高校与师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中青年教师)多次座谈讨论学术研究的方方面面,包括科研选题、研究策略、学习门径、科研输出、道德规范及其他
== 简介 ==
李晓榕(Dr. X. Rong Li)(1959-)
男,1959年7月28日出生,安徽和县人。是信息融合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之一。
==工作简历==
1982年获浙江大学电子系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 [1]
 
1990年和1992年获得美国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电子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2-1994年任美国Hartford大学助理教授;
 
1994-1998年任美国新奥尔良大学助理教授;
 
1999-2001年任新奥尔良大学副教授(Tenure);
 
2002年任新奥尔良大学教授、信息与系统实验室主任;
 
2003年起任新奥尔良大学University Research Professor,新奥尔良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由Tulane、LSU 、 Louisiana、Southern、新奥尔良大学等5所大学联合成立的信息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科研领域==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了众多科研项目和课题;在国内,曾主持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基于人类认知机理的多源信息融合理论研究"。[1]
 
学术及科研成果
建立了线性估计融合统一理论,这是信息融合研究的一大突破;首次给出了目标信息处理全面、深入的综述,建立了基本理论框架,解决了多个以往长期未能解决的重要问题;开创了综合性能评估的统一方法,以及真实情况未知时的估计性能和决策性能的评估方法;首创、发展和完善了变结构混合估计方法;提出了决策与估计的统一方法;得到了任意耦合条件下最优线性递推滤波;发展了模型集设计与更新的理论基础及方法,等等。[1]
 
李晓榕教授是信息融合和目标跟踪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是国际信息融合学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2003年当选为国际信息融合学会主席;1999年起多次当选为该学会理事;2002年任第5届国际信息融合大会总主席、2007年国际信息融合会议总主席;1996-2003年任《IEEE航空航天及电子系统汇刊》Editor;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大会上做大会特邀报告;1998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生涯奖,在其专家评审结论中,他被誉为在信息融合和目标跟踪领域"取得了奠基性的突破贡献";2003年当选为IEEE Fellow。出版了四本著作,参加撰写了9部专著,发表了250多篇期刊及会议文章;在世界各地做了150多场特邀报告。
 
100多篇论文(不含专著)被SCI收录,在SCI上被引用1200多次,其中第一作者论文被他引500多次;被3600多名其他作者引用。加拿大科学院2011年的统计表明,李晓榕教授在他的研究领域内的被引用率首屈一指(top 1%)。 [1]
==个人荣誉==
在2003年当选为国际信息融合学会主席,并当选为IEEE Fellow;
 
1999-2002年担任国际信息融合学会学术活动副主席;
 
在第5届国际信息融合大会上担任大会总主席;
 
在第1-3届国际信息融合大会上分别担任大会副主席、指导委员会主席;
 
在2000年国际信息融合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
 
1999年被确认为信息融合领域十位国际著名专家之一。
 
1998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生涯奖(Career Award,前称为青年研究者总统奖) 。
 
从1996年起任IEEE航天及电子系统汇刊跟踪与数据融合责任编委;
 
从2001年起任国际信息与系统通讯责任编委。
 
2002年当选为美国新奥尔良华人专业人士协会主席至今。
 
1993年获Hartford大学Vincent奖;
 
1994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Research Initiation奖;
 
1996年获新奥尔良大学96年度青年教师成就奖。
 
目前,李晓榕教授受聘担任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2009年作为中组部09第一批千人计划受聘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Infobox person
| 姓名 =李晓榕
[[File:李晓榕.jpg|缩略图|李晓榕]]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