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簡訊

增加 2,653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簡訊.jpg | thumb | 300px | 簡訊 <br> [https://kknews.cc/zh-tw/news/bmyx65m.html 原圖鏈接] ]]
'''簡訊'''(Short Message Service),縮寫:SMS;有時也稱為訊息、簡訊、文字訊息,此服務亦有許多英語的俗稱如SMSes、text messages、messages或甚至於texts和txts)是行動電話服務的一種。
*簡訊服務最早是 在GSM 在[[GSM 系統 ]] 手機上引入的,現在幾乎在任何 [[ 手機 ]] 系統上都能通用,如4G手機。*信息-- [[ 音訊 ]] 、消息、通訊系統 [[ 傳輸 ]] 和處理的物件,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人通過獲得、識別 [[ 自然界 ]] 和社會的不同資訊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
**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資訊是一種普遍聯繫的形式。
*1948年,數學家香農在題為“通訊的數學理論”的論文中指出:“資訊是用來消除隨機不定性的東西”。
*2.對於商家和企業來說有著很好的宣傳效果,能夠及時的讓客戶知道我們的活動。
*3.對目標用戶的挖掘的效果更是明顯,只要是目標用戶,我們發送簡訊以後對方就能收到,並會很快的查看並且回復,如果是其他營銷方式是無法做到與簡訊營銷一樣的精準的,所以想要針對精準的用戶簡訊群發是不二之選。<ref name="每日頭條">{{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zh-tw/news/bmyx65m.html | title= 簡訊群發的優點和缺點分析 | language=zh | date=2019-09-25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巴卜通信 | accessdate=2021-06-26}}</ref>
===傳簡訊對人類健康的好處===
*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社會研究教授特克(Sherry Turkle),也是《重新與人對話》作者,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指出,傳訊息沒什麼問題,「問題並不是我們擁有一個全新、有趣、刺激的接觸基礎,問題發生在我們真正面對面的時候,因為手機永遠旁邊,」因為你心思不在眼前的人,因為你永遠會分心,又有誰傳訊息給你。
*特克和其他專家認為,傳訊息可以增進人際關係,也能消除代溝,也能幫助人們度過悲傷的時刻。
**科學也為此背書。柏克萊大學研究發現,當你感到壓力或寂寞時,收發簡訊可以讓你快樂點。
*發表在《專業心理學:研究和實踐》期刊的研究,柏克萊大學心理學家阿格蕊娜(Adrian Aguilera)設計一個短訊系統傳給她的病人,請他們想想並回覆收到時的心情,這些受憂鬱所苦的病人收到訊息後,感到和外界比較多連結,以及感受到關懷。
*傳訊息的好處端看你怎麼傳。
*1.不要在身邊有人時傳簡訊--如果和朋友出門吃飯,手機最好遠離視線,甚至關機。
**手機放在餐桌上,會讓珍貴的對話降低價值,也缺少同理的溝通, 因為如果我們覺得交談常常有可能被中斷。
*2.不要用傳訊息取代面對面--不要讓自己逃離關係裡必要的脆弱,例如該面對面講重要的事時,不要逃避。
**如果要解決衝突或問題,更要面對面解釋,不要用訊息傳來傳去。
*3.當你身處艱難或寂寞,傳訊息給至親好友吧--因為研究發現,當你掙扎於困境時,傳訊息給所愛的人,傷痛較少,也比較容易處理困境。
*4.盡量不要在滿是陌生人的環境裡傳訊息--例如在通勤回家的捷運上,全車的人都低頭滑手機,明明擠滿人卻彷彿只有一個人。試著和陌生人互動,抬起頭眼神接觸或讓座,會讓你得到小小的幸福感。
*5.不要傳八卦--傳訊息時盡可能寫長一點、完整一點,降低誤會的可能。
**如果傳照片或影片,多解釋你的想法,也比較不容易出錯。
*雖然傳訊息被發現也有許多優點,但更多人憂慮傳訊息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漸漸失去獨處和傾聽、同理的能力,看似隨時在溝通,卻沒有溝通。<ref name="天下雜誌">{{cite web |url=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3233 | title= 科學認證:傳訊息有助心理健康 | language=zh | date=2018-12-10 | publisher=天下雜誌 | author=黃惠如 | accessdate=2021-06-26}}</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File:簡訊.jpg | thumb | 300px | 簡訊 <br> [https://kknews.cc/zh-tw/news/bmyx65m.html 原圖鏈接] ]]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Category:312 電腦科學]]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