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九思

移除 5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九思
| 圖像 = [[File:王九思.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todayonhistory.com/uploadfile/2018/0203/20180203123050957.jpg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468年
| 職業 = 明代文学家
| 知名原因 = 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 知名作品 =《渼陂集》 </br>杂剧《沽酒游春》</br> </br> </br>
}}
'''王九思'''(wang jiu si) (wang jiu si)(1468~1551)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汉族,陕西[[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陆续来北京,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史称"[[前七子]]"。[[正德]]四年(1509)调为吏部文选主事,年内由[[员外郎]]再升郎中。王九思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与 [[ 刘瑾 ]] 为陕西同乡,被名列瑾党,降为寿州同知。以诗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 [[ 沽酒游春 ]] 》、《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乐府》等。
== 人物生平 ==
'''王九思'''出身于书香之家,家境富裕,天资聪明,一表人才,自幼读书,学识渊博,尤长文学。他青年时热衷于功名。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及进士第。当时 [[ 文渊大学士 ]][[ 李东阳 ]] 任宰相。李为"[[茶陵诗派]]"的代表,很赏识王九思会试时所作《端阳赐扇》诗中"谁剪巴江,天风吹落"等佳句,特留王九思为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文学。一年后即在[[翰林院]]参与编修国史。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升任吏部考工[[员外郎]]等职。他在吏部任职期间,能剔除弊端,选贤任能,辞却那些不称职的官吏。一次吏部考试,他不媚权贵,对李东阳的干儿子李台繁与一般人一样看待,受到时人的称赞。
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一度把持朝政的宦官刘瑾,案发被诛。朝中清理瑾党人物,因王九思与刘瑾是陕西关中小同乡(刘瑾是[[陕西]]兴平人),被名列瑾党,受到牵连,贬为[[寿州]](今安徽[[寿县]])[[同知]](知州的助手)。王九思在寿州任职时,处理诉讼、防备盗患、修城防和阳河渠等,较有政绩。他于政务之余,常与士人学者讲古文,整学风,并以诗唱酬。次年,即王九思43岁,正当中年有为时,又以瑾党根除未尽之由,被迫归乡。王九思回到家乡鄠县后,彻底放弃了做官的念头。他除了带领乡亲们修涝河桥,施舍医药、教育生徒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文学创作和倡导戏曲方面,历40年,84岁辞世。
== 个人荣誉 ==
'''王九思'''的诗歌主要写他仕途失意后的怨怅之情,时时流露出"相权操白刃,谗口叹青蝇"(《 [[ 朱仙镇谒岳王庙 ]] 》)的感慨。也有少数接触社会问题的诗篇,如《卖儿行》、《马嵬废庙行》、《孤儿吟》,或叙村媪卖儿的惨状,或述宦官气焰的嚣张,或写当时世态的炎凉,有一定现实意义。从艺术上说,他的诗模拟痕迹较重。有些诗从语言到意境,就如汉魏、杜诗的赝制品。但他才情烂漫,有些诗语言绮丽,抒发情怀细腻。
'''王九思'''的杂剧《 [[ 杜甫游春 ]] 》描写杜甫春天闲游长安的感受,剧中痛责了李林甫的罪恶,揭露了"昏子谜做三公"的荒唐现实,下决心拒绝征召,乘槎度海,去过隐居生活。杜甫实际上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他是借杜甫之口,倾吐自己的愤懑。[[王世贞]]《艺苑卮言》认为剧中李林甫影射当时宰相李东阳,可备一说。王九思还有一折杂剧《中山狼》,明代单折杂剧一般认为从它始。该剧主题与康海《中山狼》相类似。
'''王九思'''散曲存套数十余首,小令百数十首。其曲作多数是对现实表示不满,通过寄情山水,发泄自己的牢骚。虽然抒发的是个人的情怀,境界狭窄,但尚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他的散曲秀丽雄爽,如"有时节露赤脚山巅水涯,有时节科白头柳堰桃峡。戴什么折角巾,结什么狂生袜,得清闲不说荣华。提起封侯几万家,把一个薄福的先生笑煞"(《沉醉东风》)。倾吐胸臆,生机盎然。正词谑语错杂其间。但有时曲作过于粗豪,精思不足。
明代中叶前的一个相当时期内,文坛以三杨为代表,在形式上追求曲雅工丽,在内容上歌颂功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文风弥漫一时。'''王九思'''居官后,感到自己以往的作品,也多追求形式上的典雅,缺乏现实生活内容,并对此种文风产生了怀疑。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倡导"复古"的文学运动,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反对虚浮、萎弱的"台阁体"。王九思放弃自己的所学,予以积极支持,成为文学史上明代"[[前七子]]"的一员。他和其他人一起,在打击"台阁体"文风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们走上拟古主义的道路,却是错误的。
'''王九恩'''在罢官以前的作品以诗文为主。他与武功康海同里、同官,同因列入瑾党被免官。同样的身世遭遇,同样的思想感情,使他们交谊深厚。归里后,常常谈文赋诗相聚,唱和颇多。他的诗文集有《 [[ 渼陂集 ]] 》、《 [[ 渼陂续集 ]] 》19卷。他的词也写得较好。如《历代词综》中收录他的
《蝶恋花·夏日》
== 人物轶事 ==
钟爱戏曲写作
他认为要写好戏曲,必须懂音律,便从学音乐开始。他购买乐器,聘请乐师,教他学习音乐知识。经整整三年的不懈努力,学会了弹奏琵琶、三弦等,而且弹得很好。他雇请歌妓,组[[成家班]],一旦有了新作,便排练和演出,并不断修改提高。他十分注意向别人学习,丰富提高自己。一次戏曲作家[[李开先]]去西夏饷军路经关中,住在康海家里,他得知后,立即邀请到鄠县作客,设宴招待。同时,让家班演唱了他的杂剧《游春记》,请李开先指点。当李开先从文风、韵律等方面提出批评意见后,他一一虚心接受。他和李开先在近十天的相处中,经常是彻夜不寐,交流戏曲艺术。
1957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社会评价 ==
明代文学家李开先在其《 [[ 六十子诗 ]] 》中评价王九思说:"编戏今丽曲,善作古雄文。振鬣长鸣骥,能空万马群。"又在其《渼陂王检讨传》中说王九思:"诗文苍古,而词曲则新奇,不止守元人之家法,而且得元人之心法矣。脍炙人口,洋溢人耳。"这当是对王九思诗文、杂剧、散曲的全面评价。
== 后裔 ==
人物简介
王海明,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华图腾文化研究专家、 [[ 中国国家美术院 ]] 副院长、中国龙凤文化十大艺术专家、明朝大文学家王九思第22代玄孙;2000年始潜心研究中华图腾龙文化十余载,2012年中国画《 [[ 雄视全球 ]] 》获金奖并载入《 [[ 中国历代龙书画作品大观当代名人佳作 ]] 》中,成功举办了"中国龙文化创意绘画个人作品展",中华图腾《 [[ 龙福 ]] 》代表作被中华龙文化博物馆收藏;2015年陕西榆林市龙文化主题项目收藏其100多幅作品;近十年来在海内外发表作品60余幅,其中国龙文化创意绘画艺术得到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与赞赏。
== 艺术成就 ==
南有中国龙脉秦岭,北有龙吟之水黄河,被誉为八百里秦川"白菜心"的农民画乡鄠邑,本身就是龙文化的繁盛之地。当年鲧奉命治水,鲧的封地就是夏之崇国有扈,即鄠县。龙君送伞,龙女献宝,白龙传说等故事至今遍于鄠邑乡野。明代大文学家第22代孙、中国龙文化大创意画家王海明,就成长、浸湮在这样的一个龙文化的氛围之中。
任何一个画家或书法家的创作,他的作品无不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有怎样的生活环境,就有怎样的性格,有怎样的性格就自然有怎样的作品。 [[ 王海明 ]] 先生生于1959年,他对十年文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等反差巨大的社会体验记忆尤深,深深为当代改革开放的中国而自豪,而鼓舞,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一步一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激动,而情不自禁。中国是条"龙"、盛世巨龙腾飞、中国龙引领的世界走向和谐等一系列创作主题,在他的脑海中激荡着他的艺术思维。2007年,成立西安画乡中国龙文化创意工作室,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创作与推广,他先是画龙,数百幅作品誉满海内外,后又搞龙书法、龙凤书法,推出了一批令人回肠荡气的好作品,"龙画龙书展龙韵,描龙奋书龙精神",是书画界对他最恳切的赞评。
他的"龙画"作品突出的特点是构图宏阔,气势雄厚,色彩辉煌。他常对人说,龙是神龙,行于天地之间,喷火降雨,皆以大气镇邪赐福,作品不大气,难以抒我心愿。获中国首届名人龙书画金奖的《 [[ 雄视全球 ]] 》尤以令人震撼:绿色的地球上方,有一条红黄相间以示吉祥的巨龙,昂首扬尾,稳立于地球之巅,以雄视目光俯视全球。整个构图呈"S"形状,符合常朴之先生倡导的美学规律,龙身之动感与龙足之稳静完美结合,太阳、地球、月亮的和谐公转、自转运动之美尽显于巨幅画图中。银白色且泛红的云彩,衬托出龙的神秘与威猛,这幅画寓意十分鲜明:发扬龙的包容、团结、奋进的精神,中华民族就一定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建设和谐世界中,发挥引领作用。获得2012年中华龙名家名人艺术世纪展大奖的《龙飞凤舞》,更是名噪一时:金龙从云中飞下,彩凤昂首引颈高歌,金龙舞动如意,彩凤锦羽飘飞,给人一种碧空中龙凤飞动、舞动之感,白云缭绕,年轻的龙,多彩的凤,相鸣相吟,相谐相应,色彩,声音,姿态,律动,都给人一种谐趣共生之美。
浓墨重彩,主题突出,以全新的视觉,赋予传统龙的时代精神,是他龙画的又一特点。五年前,他一直搞艺术创作,先有主题,后有创作,给人一定的价值观引导,是他创作的基本思路之一。《汉唐雄风》、《 [[ 日月同辉 ]] 》呼唤传统道德的复苏与回归;《紫气东来》、《 [[ 福寿平安 ]] 》从老百姓的感知出发,反映了百姓心中盼平安福至的主题和勤俭持家才会福绵万代的真知灼见;《龙虎追月》之"航天精神",《 [[ 龙腾四海 ]] 》之"世界情怀",《 [[ 龙飞九天 ]] 》、《龙飞凤舞》既能看出"易"的哲理,又能领略出作者"同心同德"之宽广胸怀。
整个龙画作品,运用大量传统技法,并融入各种绘画元素,色彩明亮而雅致,构图饱满大气,线条流畅,笔墨功夫深厚,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冲击。
他的"龙书"作品一出手便与众不同,独有新意。所有"龙书"以佛宣为背景,以龙的飞动、升腾为主体,以墨的枯、润、焦为笔迹变化,以不同的吉祥动物来点题,给人以传统的吉祥文化十二生肖之美,更可以体会到中国汉字的象形之美。如《 [[ 鹤寿延年 ]] 》,上部以流动的"S"体,突出鹤喙之尖削及鹤颈之柔美,同时从整体去看,又是一个"寿"字;为2013年新年创作的《 [[ 银蛇舞春 ]] 》,上部突出蛇头、蛇信子,下部以草书"春"字收尾,整体看,既是一个如意的"意",又似一个"春"字,"银蛇舞出如意春",也就是作者的本意了。
他的龙书正走入佳境。《 [[ 龙飞凤舞 ]] 》、《龙寿无疆平天下》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 龙飞凤舞 ]] 》以龙、凤相携并行飞动的轨迹为主线条,灵动自如,相依相傍,整体看又呈现"龙飞凤舞"书法体。《 [[ 龙寿无疆平天下 ]] 》,更渗透了陕西人独有的感情,这两幅龙书作品随龙画《龙飞凤舞》一同参加中华名人协会、世界华商联合会、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中国书法家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华龙名家名人艺术世纪展, 获"中华龙名家名人艺术世纪奖"及"中华爱国艺术家"荣誉。
龙是一种符号,一种意境,是所有龙的传人独有的血肉相连的情感,龙的精神是团结、奋发的精神,是天地合一、和谐世界的精神,不论对现在、将来,对个人、对民族,它的凝聚、鼓舞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愿王海明先生以此为起点,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龙画龙书作品。
[[category:明朝人]] [[category:劇作家]]== 参考资料 ==
61,98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