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俞万春

增加 1,876 位元組, 2 年前
《蕩寇志》
本書以清[[咸豐]]三年初刻本為底本,校以重刻、石印本,補齊了原刻本中的缺誤,其他文字一律未改,以存原貌。《蕩寇志》作為文人作家的作品,其結構精撰,描寫細膩,文字精鍊,多用典故。此外,內文大量的夾批夾注和回評,或說明作者創作意圖,或闡釋小說情節,剖析寫作手法,評論人物得失。整體的評點,頗有見地,值得讀者留意欣賞。
《荡寇志》的写作,是作者自觉地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立场上,蓄意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上的镇压,来与暴力镇压相配合的。尊王灭寇,维护封建统治,是小说的主旨 。作者为此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不遗余力。作者赋予天神和官军以超群的本领、过人的智慧。同时极力丑化和污蔑农民起义英雄都是“不堪一击”的“杀人放火”之徒。但它文字精练流畅,写陈丽卿受迫害情节,亦具真情实感,行文布局,造语设景,颇具匠心,在艺术上不无可取之处。
但从细节上看,《荡寇志》中的梁山好汉和荡寇“雷将”之间的正邪也并非如此鲜明,很多“雷将”的言行常有自相矛盾之处,而作者也不时隐晦地称赞梁山人物,这使得该书的倾向性变得较为复杂。因此也有观点认为,《荡寇志》实际上是用“曲笔”赞扬《水浒传》的著作,俞万春是个铁杆水浒迷。《荡寇志》中有很多“自相讽刺”的内容,而其主旨实际上与被腰斩前的水浒传版本无异,俞万春写荡寇志表面上丑化梁山好汉,实际上是通过“自我丑化”来颂扬《水浒传》。
据他的家属宣称,《荡寇志》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二十二年。咸丰元年(1851),其子俞龙光修订润色后,《荡寇志》的初刻本于咸丰三年(1853年)刊行问世,有咸丰七年的重刻本。[[同治]]十年(1871)又有复刻大字本。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校点本。俞万春卒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ref>{{Cite web |url =https://www.hongwenyuan.com/renwu/yuwanchun_30051.html| title =俞万春(清代小说家)| author = | date = }} 弘文苑 </ref>。
==參考資料==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