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保卫黄河

增加 85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
=='''《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br></br>
[[ 保卫[[ 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听了《黄河大合唱》,我觉得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 黄河 ]] 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ref>[https://tv.sohu.com/v/dXMvNjMzNDI3NzQvNTkxNTUzNjcuc2h0bWw=.html 歌曲《[[ 保卫黄河》-解放军合唱团[高清]]</ref></br>
== '''基本信息''' ==
《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大合唱”。所谓“大合唱”就是“康塔塔”(contata),是欧洲[[巴罗克时期]]重要的声乐体裁。“[[康塔塔]]”虽然不具有歌剧那么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戏剧性还是存在的。《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中国的“康塔塔”,也具有这种戏剧性。《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每一章节,都是通过朗诵和乐队为背景串联起来。虽然每个乐章在从表现形式、艺术形象、思想内容都各有侧重或有所不同,但是整个作品贯穿着一个主题思想,这就是“抗日救亡”,同时也歌颂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br>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合唱。这里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ref>[http://tv.cntv.cn/video/C10404/8979bb4000244a0aa9a7eff6057b3119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演奏:郎朗]</ref></br>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音乐壮阔、热情、深切。第一段唱黄河的雄姿,第二段赞五千年文化,第三段颂民族精神的发扬。这个乐章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但又将黄河形象地比作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因此,这里对黄河的赞美也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ref>[https://v.qq.com/x/page/z0681irltof.html 廖昌永《黄河颂》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2018年06月08日发布</ref></br>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的音调材料,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音乐会上往往略去此段。<ref>[http://www.xikrs.com/z1(1)/lsa15xnan11.htm 《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瞿弦和]</ref></br>
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这是一首歌谣式的三段体歌曲。第一段抒情而深切,中段是悲痛的呻吟,第三段情绪更为凄凉,诉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一乐章是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就此展开。<ref>[http://video.tudou.com/v/XNDAxMzQ5Njg0OA==.html 合唱《完整版视频。黄水谣》]</ref></br>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采用乐段反复的结构形式,吸取山西民歌音调,并借用锣鼓伴奏的某些手法,讲述了全国广大流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引出合唱发出“打回老家去”的呐喊。<ref>[http://www.56.com/w26/play_album-aid-14353223_vid-MTQ5MDAyMjE2.html “河边对口曲”《黄河大合唱》第五乐章]</ref></br>
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运用大小调和变化节拍,以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了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这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作为一首独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强,是检验女高音的“试金石”。<ref>[https://www.iqiyi.com/w_19ruelonht.html 张燕——黄河怨] 发布时间: 2016-10-27</ref></br>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br>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一个混声合唱歌曲,运用主调与复调的混合写法,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它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升华,也像是一个回顾,用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的笔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终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黄河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珠江在怒吼”描述了全民抗战的战争态势。最后发出了“战斗的警号”,这一句被多次重复,整个音乐给人以巨大的号召力,无疑是向法西斯、侵略者的宣战!<ref>[http://v.yinyuetai.com/video/2391223 怒吼吧黄河 现场版]</ref></br>
整个作品虽然没有像歌剧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却有一个严密的戏剧性构思,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就在于开始时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是船夫与险滩、急浪的搏斗,后半部分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二者是相呼应的,即通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进而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得以解决作了铺垫。整个作品就在于展示这个矛盾(《黄水谣》)、激化这个矛盾(《黄河怨》)、解决这个矛盾(《保卫黄河》)。这种矛盾的展示、激化、解决正是其戏剧性所在。</br>
3,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