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
次編輯
變更
裴頠
,無編輯摘要
裴頠(267~300年),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br>
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 [[ 散骑常侍 ]] ,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 [[ 光禄大夫 ]] 、尚书左仆射之职。永康元年(300年),为赵王 [[ 司马伦 ]] 所害,终年三十四岁。晋惠帝复位后,追赠本官,谥号为成。<br>
坚决反对王弼和何晏的“贵无论”,提出“ [[ 崇有论 ]] ”。主张:万有的整体是最根本的“道”,万有不是由“无”产生的,而是“自生”的,“自生而必体有”,“万物生化有其规律”。从“崇有论”出发,重视现实存在的事物,不满轻视事功的放达风气,力图论证封建等级制的合理性。裴頠得思想在当时有很大影响,成为崇有派领袖。著有《崇有论》, [[ 《晋书》 ]] 收录于裴頠列传。
== 人物经历 ==
'''早年生活'''<br>
太康二年(281年),征召为太子中庶子,迁为散骑常侍。晋惠帝即位,转任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当初,裴頠兄之子裴憬没有官爵,裴頠陈述其先祖功勋,赐爵为高阳亭侯。 <br>
'''平叛有功'''<br>
元康元年(291年),杨骏将要被杀时,杨骏党羽左将军刘豫,陈兵于门前,遇到裴頠,问太傅杨骏在哪里?裴頠骗他说:“刚才在西掖门遇到太傅,他坐着素车,带着两个随从往西边去了。” [[ 刘豫 ]] 说:“我到哪里去找他?”裴頠说:“应到廷尉。”刘豫听了裴頠的话,遂离开杨骏而去。随即有诏让裴頠代替刘豫兼左军将军,屯兵万春门。杨骏被杀后,裴頠因功当封武昌侯,裴頠请求封给 [[ 裴憬 ]] ,惠帝竟封给裴頠次子 [[ 裴该 ]] 。裴頠又向晋惠帝陈请,裴憬本是嫡子,应袭巨鹿郡公爵位,先帝恩旨让我袭爵,辞让而不准。武昌侯应是我所受,特请求转封裴憬。裴该当时已娶了公主,故惠帝不听。 <br>
'''完备礼乐'''<br>
裴頠迁至侍中。当时天下暂时安宁,裴頠上奏请修建国学,将经书刻于石碑。皇太子读书开讲明义,陈酒馔祭祀先师孔子,饮宴祭祀射箭各种礼仪,都很有秩序。又令荀藩实现其父荀勖的遗愿,铸钟凿磬,完备郊庙朝会时的礼乐制度。裴頠博学多闻,兼通医术。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