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28
次編輯
變更
馬躍·比吼
,→紀錄片拍攝與社會運動
==紀錄片拍攝與社會運動==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馬躍由拍攝阿美族開始,逐漸擴展至其他族群,包括其他原住民族以及外省族群的歷史 <ref>{{Cite web|url=http://docworker.blogspot.com/2008/05/mayaw-biho.html|title=馬躍·比吼(Mayaw Biho)簡介 |author=紀工報|date = 2008-05-04|accessdate=2011-12-19}}</ref> ;作品並經常觸及原住民社會運動與政治議題,例如《心中的土地-目擊者田春綢》敘述[[太魯閣族]]要求[[亞洲水泥]]歸還土地的故事 <ref name="pots.com.tw">{{Cite web|url=http://www.pots.com.tw/node/9120|title=捕捉與點亮微光的手──專訪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author=破報|language=zh-tw|date=2011-08-12|accessdate=2011-12-19}}{{dead link|date=2018年5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國家共匪》呈現原住民族對於土地遭國家以保育之名搶奪的憤怒 <ref>{{Cite web|url=http://mayawbiho.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9565.html|title=紀錄片《國家共匪—美麗的錯誤》 |author=馬躍.比吼|language=zh-tw|accessdate=2011-12-19}}</ref> ,《山裡的微光》批判台灣政府在[[莫拉克風災]]重建中的混亂所造成的人為災難,一系列共七部有關原住民姓名的紀錄片探討姓名與原住民族尊嚴與主體性的問題, <ref name="pots.com.tw"/> 《光復•噶馹佤》、《復興•比亞外》兩部作品由回復山川土地傳統族名連接到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議題 <ref name="pots.com.tw"/> ,以及《天堂小孩》和《我家門前有大河》兩部討論都市原住民困境的作品等 <ref name="pots.com.tw"/> 。馬躍以紀錄片作為社會運動的方式,企圖透過影像與故事達到與台灣主流社會對話,以改變主流社會對於原住民族刻板印象為目的。 <ref>{{Cite web|url=http://mag.udn.com/mag/people/printpage.jsp?f_ART_ID=60972|title=請問蕃名 找回祖靈的賜名|author=聯合報|language=zh-tw|date=2007-03-12|accessdate=2011-12-19}}</ref> 另一方面,馬躍也透過紀錄片的放映與討論促成原住民族社會內部的改變;以馬躍訴求的原住民恢復傳統姓名權為例,有原住民表示,觀看馬躍的紀錄片直接促成了他們回復原住民姓名的決定。<ref>{{Cite web|url=http://mag.udn.com/mag/people/printpage.jsp?f_ART_ID=60972|title=請問蕃名 找回祖靈的賜名|author=聯合報|language=zh-tw|date=2007-03-12|accessdate=2011-12-19}}</ref></p>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