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3
次編輯
變更
钩嘴鹎
,创建页面,内容为“'''钩嘴鹎'''绿鹦嘴鹎常栖息于平原、山地的树林、灌丛中,在山间河谷的树丛中也很常见。喜集群,有时也成对或单独活动。…”
'''钩嘴鹎'''绿鹦嘴鹎常栖息于平原、山地的树林、灌丛中,在山间河谷的树丛中也很常见。喜集群,有时也成对或单独活动。善鸣叫,鸣声[[婉转]]。
== 名称类别 ==
【中文名称】钩嘴鹎
【拉丁学名】Setornis criniger
【命名时间】Lesson, 1839
【英文名称】Hook-billed Bulbul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鹎科<ref>[https://www.sohu.com/a/458879514_100170731 一朝春雨,万物清明!速听→ ]搜狐</ref>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 生活习性 ==
属杂食性鸟类,以植物的种子、草籽、野果、[[花芽]]、叶芽等为食,动物性食物有昆虫及其它小型动物等。绿鹦嘴鹎每年!"#月开始繁殖,筑巢于树丛的枝条上,以树叶、枝及草茎编织而成,巢高约$$厘米,深约%厘米,每窝产卵数枚,卵灰白色第或浅黄色,杂以红褐或浅灰紫色斑点。孵卵多由雌鸟承担,孵化期约天。<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30621002254157845.html 鹎科的该科种类]百度知道</ref>
== 形态特征 ==
绿鹦嘴鹎体长约8厘米,体重约20克。嘴短厚,呈灰黄色,上嘴向下弯曲似鹦鹉嘴,额基部为石板灰色。上体为暗橄榄绿色,喉及头侧呈黑褐 色,上胸有一半圆形白环,绕到颈的两侧,上胸和体侧呈橄榄绿色,腹部为黄绿色。尾羽橄榄黄色,有一黑褐色宽端,尾下覆羽鲜黄色。脚褐色。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易危(VU)。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 名称类别 ==
【中文名称】钩嘴鹎
【拉丁学名】Setornis criniger
【命名时间】Lesson, 1839
【英文名称】Hook-billed Bulbul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鹎科<ref>[https://www.sohu.com/a/458879514_100170731 一朝春雨,万物清明!速听→ ]搜狐</ref>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 生活习性 ==
属杂食性鸟类,以植物的种子、草籽、野果、[[花芽]]、叶芽等为食,动物性食物有昆虫及其它小型动物等。绿鹦嘴鹎每年!"#月开始繁殖,筑巢于树丛的枝条上,以树叶、枝及草茎编织而成,巢高约$$厘米,深约%厘米,每窝产卵数枚,卵灰白色第或浅黄色,杂以红褐或浅灰紫色斑点。孵卵多由雌鸟承担,孵化期约天。<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30621002254157845.html 鹎科的该科种类]百度知道</ref>
== 形态特征 ==
绿鹦嘴鹎体长约8厘米,体重约20克。嘴短厚,呈灰黄色,上嘴向下弯曲似鹦鹉嘴,额基部为石板灰色。上体为暗橄榄绿色,喉及头侧呈黑褐 色,上胸有一半圆形白环,绕到颈的两侧,上胸和体侧呈橄榄绿色,腹部为黄绿色。尾羽橄榄黄色,有一黑褐色宽端,尾下覆羽鲜黄色。脚褐色。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易危(VU)。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