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黑喉红臀鹎

增加 4,537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黑喉红臀鹎'''(学名:Pycnonotus cafer):体长19-23厘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偏褐色鹎。额至头顶、眼先、眼周、嘴基和颏、喉…”
'''黑喉红臀鹎'''(学名:Pycnonotus cafer):体长19-23厘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偏褐色鹎。额至头顶、眼先、眼周、嘴基和颏、喉全为黑色,具羽冠,耳羽红褐色。背暗褐到黑褐色。尾下覆羽绯红,尾上覆羽近白,虹膜深褐色;嘴黑色;脚暗角质色至黑色。
多栖息于海拔约1900米以下开阔的山坡或平坝的次生阔叶林、灌木草丛、村寨庭园或村落附近的杂木林缘以及也见于季雨林、雨林或沟谷林缘。是典型的群栖性嘈杂鹎类。3-5只或10余只为群,多在果树上觅食昆虫。一般5月上旬筑碗形巢,6月下旬产卵。每窝3枚,呈卵圆形, 玫红或粉红色,缀暗玫红或紫红斑。孵化期约14天。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中南半岛、爪哇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印度、缅甸至中国西南。引种至斐济等地
== 保护现状 ==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形态特征 ==
黑喉红臀鹎额至头顶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头顶具短的黑色羽冠。后颈至背、肩暗褐色至黑暗褐色、具宽的灰色羽缘,在上体形成的鳞片状,腰暗褐或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或近白色,尾黑色具白色端斑。翅上覆羽与背同色,飞羽暗褐色,除外侧飞羽外,大都具灰色羽缘。眼先、眼周、嘴基、颏、喉黑色,胸暗褐至栗褐色、具灰白色羽缘,腹白色,尾下覆羽血红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黑色或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35-54克,♀34-50克;体长♂192-236毫米,♀195-228毫米;嘴峰♂15-21毫米,♀17-20毫米;翅♂97-105毫米,♀91-100毫米;尾♂92-107毫米,♀90-102毫米;跗蹠♂23-26毫米,♀22-26毫米。(注:♂雄性;♀雌性)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07421344614652324.html 黑喉红臀鹎的介绍]</ref>

== 近种区别 ==
红耳鹎和黑喉红臀鹎外形非常相似,但红耳鹎体型稍小,耳区有红、白二色斑,颏、喉白色;黑喉红臀鹎仅颏和上喉黑色,其余下体白色或淡灰色,耳羽白色,野外明显可与之区别。
== 栖息环境 ==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偶尔也上到1000-1500米的低山地区,常在灌丛、竹林、和常绿阔叶林林缘地带活动,也出没于村庄和农田地区的灌丛、水渠和道具边树上,有时甚至进入城镇公园、城郊公园和菜园等人类居住环境。<ref>[https://www.sohu.com/a/475058020_120977423 百鸟图(四十五)红臀鹎 ]搜狐</ref>

== 生活习性 ==
留鸟,不迁徙。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或觅食的时候也集成松散的大群。晚上亦成群栖息在一起。
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杂食性,夏季以昆虫为主,其他季节多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冬季除吃植物果实与种子外,也吃部分嫩芽、嫩叶。觅食主要在灌木上或草地上,有时也在空中飞行捕食昆虫。
叫声:欢快的叫声有时似be-care-ful,重音在尾音上。示警时发出响而尖的peep声。苦楚的叽喳叫声peep-a-peep-a-lo。也有甜美的低音小调。
== 分布范围 ==
原产地: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越南。
引进:[[巴林]]、[[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科威特]]、[[新喀里多尼亚]]、[[阿曼]]、卡塔尔、萨摩亚、汤加、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
== 繁殖方式 ==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灌丛、竹林和小树上,距地高多在3米以下。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茎、草根、草叶等构成,外面还常网有一些蛛网。每窝产卵2-4枚。卵淡粉红白色、被有暗红色和淡紫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0-24毫米×15-17毫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4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1,743
次編輯